然而,卡許又經受了第二次考驗。經過幾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熱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須服安眠藥才能入睡,而且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催眠鎮靜藥和刺激興奮性藥物。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于對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他不是出現在舞臺上而是更多地出現在監獄里。到了1967年,他每天須吃100多片藥片。
一天早晨,當他從佐治亞州的一所監獄刑滿出獄時,一位行政司法長官對他說:“約翰尼·卡許,我今天要把你的錢和麻醉藥都還給你,因為你比別人更明白自己想干的事。看,這就是你的錢和藥片,你現在就把這些藥片扔掉吧,否則,你就去麻醉自己,毀滅自己,你選擇吧!”
卡許選擇了生活。他又一次對自己的能力作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納什維利,并找到他的私人醫生。醫生不太相信他,認為他很難改掉吃麻醉藥的壞毛病,還告訴他:“戒毒癮比找到上帝還難。”
卡許并沒有被醫生的話所嚇倒,他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他決心“找到上帝”,盡管這在別人看來幾乎不可能。他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奮斗。他把自己鎖在臥室閉門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絕毒癮,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還經常做惡夢。后來在回憶這段往事時,他說,那時他總是昏昏沉沉,好像身體里有許多玻璃球在膨脹,突然一聲爆響,只覺得全身布滿了玻璃碎片。當時擺在他面前的,一邊是麻醉藥的引誘,另一邊是奮斗目標的召喚,結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風。9個星期以后,他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睡覺不再做惡夢。他努力實現自己的計劃。幾個月后,他重返舞臺,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奮斗,終于再一次成為超級歌星。
10.要敢于冒險
冒險與收獲常常是結伴而行的。險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結果就要敢于冒險。
1990年,在溫布爾登舉行的網球錦標賽女子組半決賽中,16歲的前南斯拉夫女選手塞萊絲與美國女選手津娜·加里森對壘。隨著比賽的進行,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發現,塞萊絲的最大對手是她自己并非加里森。賽后,塞萊絲垂頭喪氣地說:“這場比賽中雙方的實力太接近了,因此,我總是力求穩扎穩打,只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輕易向對方進攻,甚至在加里森第二次發球時,我還是不敢扣球求勝。”
而加里森卻恰恰相反,她并不只打安全球。“我暗下決心,鼓勵自己要敢于險中求勝,決不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津娜·加里森賽后談道,“即使失了球,我至少也知道自己是盡了力的。”加里森在比賽中先是領先,繼而勝了第一局,接著又勝了一局,并在最終贏得了全場比賽。
當遇到嚴峻形勢時,人們習慣的做法是小心謹慎,保全自己。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的潛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才能縮小自己的損失上。結果呢?正像塞萊絲的經歷一樣,大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同樣一件事,因為存在一定的風險,甲經過細算,認為有60%的把握,便搶占時機,先下手為強,因而取勝。乙在謀劃時過于保守,認為必須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結果為時已晚。因而,在做每一件具體事情的時候,就像對待戰機那樣:寧可主動出擊,不可坐失良機。
11.有選擇就不會有遺憾
是的,當我們無力改變一個結局的時候,就換一個角度去選擇另一個結局。這個時候我們也許會發現,后來所選結局的意義已經全然不同了。
藍老師是初中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同時還擔任著初三(一)班的班主任。他已經60歲了,教了一輩子書,就要退休了。這是他最后一次帶畢業班,他希望這一級的學生給自己的教學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可是這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感到自己力不從心,總感覺胸腔里膨脹得厲害。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他強忍著越來越厲害的疼痛,堅持上課。到了學生畢業前兩個月,他在上晚自習輔導課時,倒在了課堂上。
躺在病床上,他從同事和家里人悲傷的表情中知道自己一定是得了重癥,他很痛苦,自己從教一生,學生的成績一直都沒有拿過頂尖的名次。這一級的學生是自己從初一帶上來的,基礎很扎實,加上這一年的調教,相信他們會很爭氣。可是,醫生告訴他,他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怎么就不能再給我兩個月的時間呢?假如再有兩個月,我就沒有什么遺憾了。”他一遍遍地問自己。
突然間,他似有所悟:醫生不是說我有一個月嗎?那么,我還可以利用這一個月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事情。他列了20個學生的名字,交給同事,要求每天按順序來一個學生。這20個學生,都是他認為很有潛質但又有明顯弱點的學生,屬于只要一撒手就變成野馬,一管嚴就是可造之材的那一類。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只有他最清楚,必須由他逐一進行點撥。不然,一換老師,這些學生可能就毀了。
學生們一個個地來,藍老師的時間在一天天地減少。
20天過去了,20個學生都來過了,藍老師感到從未有過的滿足。他對家人說,我沒有什么遺憾了。
他突然間又想起了醫生的話,一個月的時間,現在已經過了20天,還有10天呢,為什么不利用這10天的時間把我一生從教經驗和體會寫下來呢?這不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嗎?
他已經拿不起筆了。他讓老伴記,他口述。每天都堅持說3個小時。醫生說,這樣太勞累了,應該多休息。他說,我休息做什么呢?一天天等待死亡的來臨?終于,他把一篇3萬多字的教學心得交到了校長的手里。
“我的生命就要到終點了,但我沒有什么遺憾。”藍老師消瘦的臉上溢滿了幸福和滿足,好像他不是面對死亡,而是去赴一個美麗的約會。
12.在無光的世界里構筑愛情
純潔的愛情,應當沒有任何污點。在面對外界的誘惑時仍能保持自我的本色,對愛人不離不棄,正所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見過她的人,都說她長得美。可惜她與丈夫都是盲人。但是他們生活得很幸福,夫妻恩愛有加,心心相印,在無光的世界里尋找著人生的亮點。溫馨的生活像一條透澈的小溪,在夫妻間靜靜地流淌。
終于有一天,小溪泛起了微瀾。
這天傍晚,丈夫像喝多了酒,進門便高聲喊:“我快要擺脫黑暗了,醫生說我復明有望!”
盲女高興極了,她激動地分享著丈夫的喜悅。
“到那時,我會帶你滿世界看個夠。”盲女聽著聽著,臉上的喜悅卻漸漸消失了。
次日,她找到那位醫生,證實丈夫所言。醫生問:“你希望丈夫復明嗎?”盲女點點頭。醫生提醒說:“據我所知,在眾多盲夫妻中,若一方復明,可能會拋棄對方,你是否想過這一點?”
盲女說:“即使真的出現那種情況,我也無悔。只要他能夠復明,我自己寧愿獨守漆黑的世界。”
醫生感嘆不已,但又不得不告訴盲女,她的丈夫無絲毫復明的希望。當時由于怕傷他的心,才未講明實情。
盲女也不愿接受這個現實。丈夫是個血性男兒,剛剛燃起的復明之火瞬間熄滅,他一定會發瘋。她懇求醫生永遠向丈夫隱瞞實情,以慰藉他那顆渴望復明的心。
醫生被盲女的誠心所打動,答應了她的請求。這時,醫生突然發現盲女的瞳孔中有亮點閃動,這是復明的先兆。“啊,小姐的眼睛倒是復明有望。”醫生檢查后驚喜地告訴盲女,只要認真接受治療,復明指日可待。
盲女喜出望外,興奮得兩手發抖,但她很快又冷靜下來:自己一旦復明,不就會像別的女人一樣,在大街上左顧右盼,用眼光親吻滿世界的俊男。自己能夠抵擋得住誘惑嗎?或許有一天,自己可能會背叛丈夫,成為他人之妻。把丈夫一個人留在無奈的漆黑世界里,那樣豈不是太殘酷、太無情了!
盲女回到家里,沒有遵醫囑用藥水點眼,也沒有如約接受治療。她讓復明之火在時光的默默流逝中自行熄滅。
丈夫渴望復明,情緒一直處于亢奮狀態中,他常向妻子描繪想象中的未來。盲女總是很認真地聽,有時還與丈夫一起想象,一起描繪。他倆依戀如初,甜蜜依舊,在無光的意境中構筑著獨特的兩人世界。
13.抖落打在背上的泥土
假如你現在身處枯井中,求救的哀鳴也許換來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拼命抖落打在背上的泥土,那么本來埋葬你的泥土便可成為自救的臺階。
一頭驢子不小心掉到一口枯井里。它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驢子的主人召集了數位親鄰出謀劃策,但確實想不出好的辦法搭救驢子。大家倒是認定,反正驢子已經老了,“人道毀滅”也不為過,況且這口枯井遲早也要填上。
于是,人們拿起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鏟泥土落到枯井中時,驢子叫得更凄慘了——它顯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圖。
又一鏟泥土落到枯井中時,驢子出乎意料地安靜了。人們發現,此后每一鏟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時候,驢子都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把自己墊高一點。
人們不斷把泥土往枯井里鏟,驢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點。就這樣,驢子慢慢升到枯井口,在旁人驚奇的目光中,瀟瀟灑灑地走出了枯井。
14.不要讓別人否定了你
你要相信自己能干成任何一件事,千萬不要因為別人一句話就否定了你,哪怕那個人是上帝!
他曾經是這樣一個人:10歲的時候迷上了畫畫,對那些五顏六色的顏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發誓這輩子一定要成為一個畫家。為此,他付出了整整10年的不懈努力。但是到20歲時,美術界的一位老前輩非常委婉且態度明朗地告訴他:“你可以在其他的道路上走得更為暢通一些,而絕不是在美術上。”這句話就像一聲炸雷一樣將他孕育了10年之久的自信和堅持摧毀了。“我也許真的不是一塊當畫家的料?”他這樣問自己,然后他流著眼淚燒掉自己所有的畫稿,棄畫從商。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賣水果、擺地攤,甚至還在馬路旁修過單車……但是無論干什么,他都對自己的職業注入了希望,并全心全意地付出了勤勞和堅持,當然還有睿智。又是10年過去了,他終于成了一位擁有數百萬資產的企業家。但是有一次,他的一位兒時朋友突然對他說了一句話:“我真的很佩服你對待一件事物的堅持和執著,我敢肯定,無論你干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干得很好,都可以成功,我相信。”他被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
不久,他拿起了久違的畫筆。
幾年后,他的一幅作品被美國一位收藏家看中并以高價買走。
15.打垮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在任何時候,外在的力量永遠不會將你打垮,打垮你的永遠只能是你自己。
世界著名游泳女將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在1950年橫渡英吉利海峽后,想再創奇跡,便從卡德林那島游向加利福尼亞海灘。當她在海水里拼搏了60多個小時后,由于大霧彌漫,她看不到近1英里處的海岸,感覺還是很遠的距離,心里沒了底,身體也覺得疲倦極了,便上了小艇,終致功虧一簣。她說,如果當時能看到海岸,就一定有信心和力量游向終點。兩個月后,雖然大霧彌漫,但她明白,經過60多個小時的游泳后,她離海岸只有1英里了。這一次她成功了!
所以說,在任何時候,外在的力量都不會將你長期打垮,打垮你的永遠只能是自己。
16.成功就在前頭
要珍惜自己做出的努力,珍惜自己通向成功的距離,不要輕易說放棄,因為成功就在我們前頭。
一天,劉偉約了朋友去晨跑。兩人講好繞著約300米的操場跑6圈。
但當他們跑第3圈時,劉偉的呼吸急促起來。又跑了一圈,劉偉的腿開始發硬,不聽使喚,汗珠也開始在臉上肆無忌憚地爬。劉偉偷眼瞧了瞧朋友,發現她也很累,半張著嘴,大口大口地喘氣。到了第5圈的時候,劉偉實在跑不動了,腿已經由硬變軟,像棉花一樣,軟弱無力。劉偉覺得嗓子干渴得很,渾身的力氣每跑一步就消失一點。劉偉不想再跑了,可是一看朋友那嚴肅的面容,只好堅持跟在她后面,硬撐下去。
又一次跑到了家門口,劉偉多想進去躺在床上歇一會兒,哪怕一分鐘也行啊。劉偉一泄氣,便有氣無力地讓朋友自己跑。朋友看了看劉偉,沒說什么,似乎也沒有力氣說什么。只是她繼續跑完了那最后一圈。劉偉看著她的背影,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東西。
事后,朋友心平氣和地告訴劉偉:“其實,那天我也很累,只是成功就在我們眼前,只差一小段距離,為什么你要讓成功白白溜走呢?”
朋友的話引起了劉偉的沉思。沒錯,劉偉只要再跑那最后1圈,成功也屬于劉偉。成功雖然就在眼前,但是這種距離要靠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來實現。接近成功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向自己挑戰,又不斷戰勝挑戰的過程。
17.人生如沙漠中的河
奮斗的人生就像沙漠里的河流,大部分歲月都是與漫漫黃沙相伴。沒有人為你唱贊歌,你要以堅忍的毅力來默默承受。
一片浩瀚無垠的沙漠上有一條長途跋涉的河。它又累又饑,奔流不息的前進號子不知不覺化作了聲聲長吁短嘆。它深深嘆息自己生活在這樣罕無人跡的地方,什么也沒有。
沙漠,還是沙漠。這片無邊無際的沙漠,重重包圍著它,吞噬著它,讓它看不到一絲希冀的曙光。一年中的大部分季節,河的長長一截總是干涸的。它默默遙想著那些風景如畫的河、波瀾壯闊的河、源遠流長的河……常常自慚形穢,無地自容。“我還有繼續奔流的必要嗎?”河時常自問。
有一天,這片天空飛來一行疲憊萬分的天鵝,它們發現了河。天鵝們在河里盡情地嬉戲,盡情地歌唱。在漫長的飛行中,能尋覓到這樣一條清亮的河,真令它們流連忘返。每只天鵝都給這條河唱了一首自己最愛的歌后才戀戀不舍地飛走了。從此,每年的這個時候,這群天鵝都要從這里飛過,在這條河上休憩。
又有一天,河邊來了一些人,他們背著鼓鼓的袋子,手里拿著一些東西,這里敲敲,那里打打。突然,一個聲音驚喜地嚷道:“找到了,找到了!”于是,時隔不久,這條河的兩岸陸陸續續冒出了一些房屋,一片蔥綠的草木,最后荒漠變成了綠洲。河慢慢豐盈起來,它成了這座城鎮的標志。
奮斗的人生就像沙漠里的一條河流,大部分歲月都是與漫漫黃沙相伴。沒有人為你唱贊歌,你要以堅忍的毅力來默默承受炎炎烈日。生命只有生生不息地流動,才會向前,向前,向前!
18.做一個聾子
你是要成功還是要聽別人的話?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你的夢想!你,索性就做一個“聾子”吧!
一群蛤蟆在進行比賽,看誰先到達一座高塔的頂端。周圍有一大群圍觀的蛤蟆在看熱鬧。
競賽開始了,只聽到圍觀者發出一片噓聲:“太難為它們了!這些蛤蟆根本無法達到目的地,無法達到目的地。”
圍觀的蛤蟆繼續喊著:“太艱苦了!你們不可能達到塔頂!”
其他的蛤蟆都被說服停下來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地向前,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
比賽結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廢,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驚訝的毅力一直堅持了下來,并竭盡全力到達了終點。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為什么它能夠到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