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走在大街小巷里,會發現姑娘的鞋子差不多都有細長的高跟。穿上高跟鞋的姑娘變高了,人也顯得特別的有氣質。
近年增高風盛行,從生理上長不高的人可以從物理上“長”高,也算是一種彌補,這就使高跟鞋、坡跟鞋、松糕鞋等能讓人變高的鞋備受青睞,流行至今而不衰。
“這年頭,您幾乎找不到穿平底鞋的女孩子。”一位大媽說。不信你可以到街上看一看。保守地估算,姑娘們的鞋底高平均為3厘米。
一位女售貨員說,高跟女鞋最好賣。她指著鞋架上擺著的一雙鞋底高約10厘米的樣鞋說:“這樣的鞋子也有不少人買。”
其實,高跟鞋穿上去并不一定舒適,走起路來也未必方便,為此崴腳的也有不少人。醫學專家以為,高跟鞋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危害。然而,為了愛美,姑娘們還是穿上如朝靴一樣的鞋子,出入大街小巷,而商家為了利益,也大量生產那些或高或厚的高跟鞋。姑娘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還蒙在鼓里。
當人激動時,高跟鞋可以阻止血液循環,導致血液供應不足,甚至能導致人的死亡。有時高跟鞋可能是殺人的秘密武器,不要為了美而失去健康的身體。
33.幸福的方程式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猶如方程式,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方式去解答它們。惟獨幸福這個方程式在沒有愛時是無解的。
有一個名叫韋格的奧地利女孩,天生麗質,聰慧可人。她在一所大學專修油畫,正在籌備個人畫展,可是出現了經濟困難,于是男友鼓勵她參加世界小姐選美,因為初賽的獎金高達5000美元。韋格參加了選美,還一路選到了拉斯維加斯。最后韋格竟成了1987年度的世界小姐。
韋格曾經想開畫展,可她已經不需要畫展了;韋格想和男友浪漫纏綿,可她也不缺少浪漫了。身為世界小姐,她一下子站在了榮耀和財富的頂端。
正當韋格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卻患上了一種名叫克里曼特的綜合癥。這種病癥的最大危機在于,雙眼視力將逐漸衰竭,直到失明。韋格得病的消息傳出后,一位名叫帕迪的南非小男孩給她寄來了一包土,還說自己那里的人用這種土治病。韋格并不相信那包土,但她懷著試一試的想法用了這包土,奇跡發生了,她康復了。
后來韋格嫁給了一個美國富翁。
她先后嫁了6次,可是沒有一個男人令她傾心。
韋格最終選擇了自殺。
關于這個故事,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說法。我們要說的是:你可以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賺到金錢,也可以用自己不相信的藥治好病,但你無法從自己不愛的人身上獲得幸福。
34.真正的天堂在心中
人人都希望擁有潔凈、舒適的生活空間,寬松、明朗的工作環境,從而讓自己感覺舒適快樂。然而要想得到這份快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人在追求這份快樂的過程中,很容易犯“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結果往往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和消極后果。其實,真正的天堂在自己的心中,只有自己拿得起,放得下,生活才會有快樂。
有個女人抱怨她居住的街區太過臟亂。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她剛打開窗戶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樓上的鄰居正狠命地拍打擦腳墊。女人又猛地關上窗子,想以關窗的響聲表示抗議,竟因用力過大震落了窗玻璃,劃傷了自己的手!
女人打算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去哪里比較好呢?她想起了住在某城市的姐姐,姐姐一直希望她搬過去和自己做伴,她還想起姐姐這樣說過:“你聽說過嗎?這里可是個天堂般的城市哦!藍天白云,寧靜安逸,每一縷空氣你都可以深深地吸進肺里……”
女人覺得,在做搬過去的決定之前,應該盡可能多地掌握那兒的訊息,特別是社區環境方面的細節,以免搬過去以后又后悔。于是她給姐姐打了電話。
姐姐接到電話,得知她想搬去和自己一塊兒住非常開心,當然是有問必答:“晚上10點以后不能大聲喧鬧;星期天不能開割草機;垃圾要分門別類,并在規定的時間里扔在規定的地方;如果你準備在家里聚會,必須提前告知你的近鄰,征得同意或諒解;如果你想搭建一個陽臺,必須征得地方政府的許可,并按規定的要求實施……”
放下電話,女人感慨良多,原來那個“天堂”般的城市,一點也不自由啊!
35.不要以消極的心態看待事情
手指被扎了一根刺,樂觀的人會說:“幸虧不是扎在眼睛里!”
有一天,湯姆到酒吧喝悶酒,服務生見他一副眉頭緊鎖的樣子,便問他:“先生,您到底為了什么事煩心呢?”
湯姆答道:“上個月,我叔父去世了,因為他沒有后代,所以在遺囑中,他將僅有的5000張股票,全部留給了我!”
服務生聽后安慰湯姆道:“你叔父去世固然讓人覺得遺憾,但是人死不能復生。況且,由你繼承你叔父的股票,應該也算是一件好事啊!”
湯姆答道:“一開始,我也認為是件好事。但問題是,這5000張股票,全部是面臨融資催繳、準備斷頭的股票啊!”
假使你能選擇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問題,就算真的面臨股票即將斷頭的危機,也會相信這些股票終究會有“解套”的一天。
坎伯曾經寫道:“我們無法矯治這個苦難的世界,但我們能選擇快樂地活著。”
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好事和絕對的壞事,有的只是你面對事情的不同態度。如果凡事皆抱著負面的心態來看待,那么就算中了1000萬的彩金,或許也是壞事一樁。因為你可能會害怕中了彩金之后,有人會覬覦你的錢財,進而對你采取不利的行動。
中島熏曾說:“認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種錯覺,我們開始做某件事情前,往往先考慮做不做得到,接著就開始懷疑自己做不到。”
因此,如果你在做事情之前,就一味地以消極的心態告訴自己絕對做不到。恐怕,你一輩子都會住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心靈“套房”里了。
36.快樂源于責任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責任就沒有發展,很多的快樂源于你敢于去承擔責任,而不是源于你拋卻使命。
一位農民每天肩挑柴禾翻山越嶺,去集市換取一天的口糧錢,并用剩余的錢供兒子上學。
兒子放暑假回來,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的吃苦精神,便叫兒子替他挑柴禾上集市去賣。兒子挺不情愿,肩挑柴禾翻山越嶺著實把他給累壞了。只挑了兩天,兒子再也挑不動了。
父親沒辦法,只好嘆著氣讓兒子歇著去,還是自己每天掙錢養家糊口。可天有不測風云,父親不幸病倒了,這一病就是半個月起不了床。家里失去了生活來源,眼看就要斷炊了,兒子沒辦法,終于主動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天不亮,兒子學著父親的樣子,上山砍柴,然后挑著去集市賣,可他一點也不覺得累。
“兒子,別累壞了身子!”父親又喜又愛地看著兒子忙碌的身影說。
兒子這時停下手中的活兒,對父親說:“真是奇怪,剛開始你叫我挑柴禾那兩天,我挑那么輕的擔子都覺得特別累,怎么現在我挑得越來越重,相反倒覺得擔子越來越輕了呢?”
父親贊許地點點頭,說道:“這是你身體承受能力練出來了,更多的是你心理上成熟了!成熟讓你有勇氣去挑重擔,當然就覺得擔子輕了!”
37.不要生氣
快樂是要你不要生氣,面對生活中的煩惱要善于縮短生氣的時間,去做更加有意義的事。
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一生氣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后來,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當愛地巴很老了,走路已經需要拄拐杖時,他生氣的時候還是要堅持繞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
一次,他拄著拐杖走到太陽已經下山了還要接著繞圈,他的孫子擔心他的身體就在后面跟著。孫子問:“阿公,您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里面有什么秘密嗎?”
愛地巴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我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少,有這點生氣的時間和精力,不如放在工作和學習上,想到這里,我的氣就消了。”
孫子又問:“阿公,您年紀老了,成了富人,為什么還要這么跑呢?”
愛地巴邊走邊說:“我想,我房子這么大,土地這么多,又何必跟人斤斤計較呢?想到這里,我的氣就消了。”
38.快樂要及時享用
真正的快樂是保存不了的,那些通過保存來獲取快樂的人只是一味徒勞。
從前有個富翁,他對自己地窖里珍藏的葡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著一壇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有在某種特殊場合才能喝的陳酒。
州府的總督登門拜訪。富翁提醒自己:“這壇酒不能僅僅為一個總督啟封。”
地區主教來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開啟那壇酒。他不懂這種酒的價值,酒香也飄不進他的鼻孔。”
王子來訪,和他同進晚餐。但他想:“區區一個王子喝這種酒過分奢侈了。”
在他親侄子結婚那天,他還對自己說:“不行,接待這種客人,不能拿出這壇酒。”
一年又一年過去,富翁死了。
下葬那天,陳酒壇和其他酒壇一起被搬了出來,被左鄰右舍的農民統統喝光了。但誰也不知道這壇陳年老酒的久遠歷史。對他們來說,所有倒進酒杯里的僅是酒而已。
與之相對應,一位記者曾講過這樣一件事:
這位記者曾采訪過鋼琴大師魯賓斯坦,臨別時大師送給他一盒上等雪茄。這位記者表示要好好地珍藏這一禮物。鋼琴大師告訴他:“不要這樣,你一定要享用它們,這種雪茄如快樂一樣,都是不能保存的,你要盡量享受它們。”
39.拋棄習慣的束縛
人生中的選擇需要我們擺脫習慣的束縛。面對困境,我們不是低頭認命,而應該去尋求成功。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后,跟父親到帳篷外拿食物喂養表演完的動物。
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問父親:“爸爸,大象那么有力,為什么它們的腳上只系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掙不開那條鐵鏈嗎?”
父親笑了笑,耐心地為孩子解釋:“沒錯,大象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在大象還小的時候,訓練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系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能掙開鐵鏈,就不再掙脫。等小象長成大象后,就習慣受那條鐵鏈的限制,根本不想逃脫了。”
正當父親解說之際,馬戲團里失火了,大火燒著了草料、帳篷等物,蔓延得十分迅速,一會兒就到了動物的休息區。動物們受火勢所逼,十分焦躁不安,大象則頻頻跺腳,仍是掙不開腳上的鐵鏈。
猛烈的火勢漸漸接近大象,一頭大象即將被火燒著,只見它灼痛之余,猛然一抬腳,竟輕易地將腳上的鐵鏈掙斷,迅速奔逃到了安全的地帶。
有一兩只大象見同伴掙斷鐵鏈逃脫,立刻模仿它的動作,也用力掙斷鐵鏈逃生了。但剩下的大象卻不肯嘗試,只是不斷地焦急轉圈跺腳,最終無一幸存。
或許你必須耐心靜候生命中的一場大火,逼得你非得選擇掙斷鐵鏈。在掙脫困境之后,語重心長地告誡后人,人必須經苦難磨煉方能成長。
除了這些人生習以為常的方式之外,還有一種選擇。你可以當機立斷,運用內在的能力,掙開消極習慣的捆綁,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投入到另一個嶄新的領域中,使自己的潛能得以發揮。
40.無事心自寬
不管世間變化如何,只要內心不為外界所動,那么世間的榮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們。正可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里的世界是無限寬廣的,無事心自寬。
有一個囚犯,被關在牢獄里。牢房空間非常狹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既不自在又不能活動。他的內心充滿著憤慨與委屈,認為住在這么一間小囚牢里面,簡直是人間煉獄。他每天就這么不停地抱怨著。
有一天,這個小牢房里飛進一只蒼蠅,嗡嗡叫個不停,到處亂飛亂撞。他心想:我已經夠煩了,又加上這討厭的家伙,實在氣死人了,我一定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無奈蒼蠅比他更機靈,每當快要捉到時,蒼蠅就輕盈地飛走了。蒼蠅飛到東邊,他就向東邊一撲;蒼蠅飛到西邊,他又往西邊一撲。捉了很久,還是沒有捉到,囚犯慨嘆到:“原來我的房間并不小啊!居然連一只蒼蠅都捉不到,可見蠻大的嘛!”此時他領悟到,原來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天地寬。
所以說,心外世界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個胸襟寬闊的人,縱然住在一個小小的囚房里,亦能把小囚房變成大千世界;一個心量狹小、不滿現實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樓里,也會感到事事不能稱心如意。所以我們不要總是去計較環境的好與壞,要注意內心的力量與寬容,做到心里放得下天地、盛得下是非!
正如無門禪師所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41.桐城六尺巷
只有用寬容豁達的心態對待失去或無法得到的東西,才會擁有快樂的心情。
明朝時,安徽桐城有位叫徐遲的人在京城為官。一天,他接到家人來信說,家里蓋房子,為一堵墻與鄰居發生爭執,希望他能出面為家里講話。徐遲的回信中寫了一首詩:“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3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后覺得有道理,于是主動退讓3尺。鄰居見了甚覺慚愧,也主動讓出了3尺。于是不僅風波停息了,兩家之間還有了一條6尺寬小巷。這小巷是天下最寬的路,因為那是寬容的力量和恢宏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