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感動系推理
- 說好東京當贅婿,你文娛教主?
- 朝霧白鳥
- 2053字
- 2025-07-26 23:56:50
山田雪奈站在書店門口,有些遲疑。
這個月的薪水剛發下來,扣除掉房租、水電煤氣和必要的伙食開銷之后,剩下的錢并不算多。
泡沫經濟破裂后的這幾年,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她所在的貿易公司也削減了獎金,想要再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買東西,已經不太可能了。
但她的視線,還是不受控制地,被書店推薦架所吸引。
那里放著一本裝幀厚實的精裝單行本。
深藍色的封面上,用簡潔的白色字體印著書名——《嫌疑人X的獻身》。
底下,還有一個陌生的作者名字,東野圭吾。
讓她停下腳步的,是書腰上那行宣傳語。
【繼《告白》之后,事件簿書房為您獻上,又一部足以撼動靈魂的杰作。】
又是事件簿書房的作品。
自從上次被《告白》和《占星術殺人魔法》接連震撼之后,山田雪奈已經成了《紅鯡魚》雜志最忠實的讀者之一。
她知道,“湊佳苗”就是那位眼光獨到的年輕編輯白川良司的筆名,也對“島田莊司”這位本格推理的新旗手充滿了期待。
現在,又出現了一位新的作者,東野圭吾。
出版社的宣傳,總是會夸大其詞,這一點她很清楚。
但不知道為什么,她對事件簿書房,對那位白川君,有種莫名的信心。
她看了一眼單行本的定價,兩千五百円。
對于一本小說而言,這個價格不便宜。
但她還是走了進去。
回到公寓,山田雪奈甚至沒來得及換下身上的制服,便拆開了書的塑封。
她原本以為,這又會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充斥著惡意的故事,又或者是需要絞盡腦汁去破解的邏輯迷宮。
但故事的開頭,卻平淡得讓她有些意外。
一個落魄潦倒的數學老師,一個在便當店工作的單身母親。
沒有離奇的案件,也沒有血腥的場面。
只是兩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如同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般,過著各自乏善可陳的日常。
【只是看一眼,石神便覺得自己獲救了。】
山田雪奈的手指,輕輕地在這行文字上劃過。
她能理解那種感覺,那種在灰暗絕望的人生中,突然捕捉到一縷微光的心情。
然而,故事的轉折,來得猝不及防。
靖子和女兒美里失手殺害了那個如同噩夢般糾纏不休的前夫時,山田雪奈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
她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練馬區殺人案。
同樣是不堪忍受騷擾而反抗的女性。
她下意識地以為,接下來的故事,會是警方如何抽絲剝繭,最終將這對可憐的母女繩之以法。
但石神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她的預想。
那個男人平靜地走進來,提出要為靖子母女她們處理一切時,山田雪奈更是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她知道,故事,從這里才真正開始。
石神所設計的那個不在場證明,精妙,嚴謹,幾乎找不到任何破綻。
直到另一位天才,物理學家湯川學的出現。
山田雪奈幾乎是屏住了自己的呼吸,跟隨著湯川的腳步,一點點地去剝開石神設下的層層偽裝。
【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或許是愛。】
是啊。
邏輯本身,是沒有溫度的。
但當它被用來守護一樣東西的時候,就有了足以撼動一切的力量。
【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看到這一句時,山田雪奈的眼眶,不知不覺地濕潤了。
她終于明白,對石神而言,花岡靖子母女的存在,就是他灰暗人生中唯一的光。
所以,他愿意為此,付出一切。
當最后的真相揭曉,當石神為了讓靖子母女徹底擺脫嫌疑,不惜去殺害另一個無辜的流浪漢,將所有的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時。
山田雪奈手里的書,掉在了地上。
她捂著嘴,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眼淚,卻怎么也止不住。
這……
這已經不能稱之為推理小說了。
這分明是,一個關于愛的,最極致,也最悲壯的故事。
這個故事,沒有贏家。
所有的人,都被卷入了一場無法掙脫的悲劇之中。
石神的愛,太過沉重,也太過純粹。
他所追求的,不是占有,不是得到,只是希望他心中的那束光,能夠永遠地,明亮下去。
哪怕,那束光,永遠都不會照亮他自己。
而這,最終,也成了壓垮所有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山田雪奈花了很長時間,才從那種巨大的悲傷與震撼中緩過神來。
她重新撿起書,翻回到扉頁。
那上面印著兩行字。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愛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樣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如果說《告白》的出現,讓社會派推理,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那么《占星術殺人魔法》,就是令沉寂已久的本格推理,重新煥發了生機。
但這部《嫌疑人X的獻身》,則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流派。
它將本格推理中最精妙的詭計,與社會派推理中最深刻的人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用一個邏輯上天衣無縫的犯罪,講述了一個情感上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這是一種全新的,足以讓所有讀者,都為之動容的,所謂的“感動系推理”。
再次合上了書之后。
山田雪奈背靠著沙發,揉了揉有些餓扁了的肚子,好像看書太入迷了,都忘了吃飯了。
……
山田雪奈的預感,很快就得到了驗證。
《嫌疑人X的獻身》發售的第一周,初期銷量并沒有像《告白》那樣,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
它只是安靜地,出現在了各大書店的暢銷榜上,占據了一個不高不低的位置。
畢竟,它的宣傳攻勢很一般。
遠不如講談社的《警視廳失蹤人口搜查課》那般猛烈,也沒有角川書店的《京都花見小路殺人事件》那般,有當紅偶像的加持。
但是,從第二周開始,情況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那些率先讀完這部作品的讀者,在經歷了最初的情感沖擊之后,開始自發地,在網絡上,在現實中,向周圍的人瘋狂地推薦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