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可行性調查
- 說好東京當贅婿,你文娛教主?
- 朝霧白鳥
- 3103字
- 2025-07-31 16:11:27
白川良司將成立新公司的事務交給了田中幸治和森山和一。
他自己則將精力,重新投入到了《嫌疑人X的獻身》的電影改編工作上。
有了《告白》的經驗,這一次的劇本創作對他而言,要順手不少。
但很快,他就遇到了一個新的,也是更根本的問題。
這個故事的核心,石神哲哉所設下的那個驚天詭計,其成立的基礎,是建立在九十年代中期,日本刑偵技術的特定局限性之上的。
他本身對于刑偵手段,認知很模糊,只停留在一些影視作品的印象里。
如果劇本里的細節,與時代的現實狀況出現偏差,那么整個故事最引以為傲的,那如同精密機械般的邏輯鏈條,就會出現致命的漏洞。
電影的觀眾,可不像小說的讀者,會給予創作者那么多的想象空間。
影像的呈現是直觀的,任何一個不合邏輯的細節,都會在巨大的銀幕上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整個故事的崩塌。
他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白川良司合上了寫了一半的劇本,起身走出了自己的辦公室,徑直走向了社長辦公室。
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西園寺理紗簡單地說明了一遍。
他需要了解,在1994年的日本,警方的實際辦案流程,以及法醫、鑒定等技術部門的真實水平。
西園寺理紗聽完,問道:“你想接觸警視廳內部的人?”
白川良司點了點頭:“是的,最好是能接觸到,負責重案調查的一線刑警,或者對整個刑偵體系非常了解的資深人士?!?
西園寺理紗喝了一口水。
她放下杯子,拿起桌上的電話,撥出了一個號碼。
電話很快就接通了。
“是我?!蔽鲌@寺理紗的言語很簡潔,“幫我聯系一下報社主編藤原誠?!?
“告訴他,我想請他喝杯茶?!?
……
藤原誠,四十八歲,是西園寺家旗下核心報刊的王牌記者,也是駐扎在警視廳記者俱樂部“櫻田門會”的資深成員。
所謂的記者俱樂部,是日本新聞行業一種非常獨特的制度。
各大主流媒體,會在重要的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內部,設立一個專屬的記者站。
只有加入了這個俱樂部的媒體,才有資格參加官方的新聞發布會,獲取第一手的內部信息。
而“櫻田門會”,就是所有記者俱樂部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個。
它的駐地,就在警視廳總部大樓的對面。
能夠進入這個俱樂部的,無一不是各大報社、電視臺最頂尖的社會新聞記者。
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警視廳的官員、刑警打交道,從那些錯綜復雜的案件信息中,挖掘出足以登上頭版頭條的新聞。
藤原誠在這個圈子里,已經待了二十多年。
從昭和末期那些轟動全國的連環殺人案,到平成年代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事件,他幾乎都曾親身參與報道。
他的名字,在很多一線刑警的耳中,甚至比他們自己上司的名字還要響亮。
見面的地點,定在了銀座的一家老式茶室。
白川良司到的時候,藤原誠已經等在了那里。
他穿著一身半舊的西裝,頭發有些花白,臉上帶著幾分屬于老派記者的,看透世事的滄桑。
白川良司在他對面坐下:“藤原主編,今天冒昧打擾了。”
“白川先生客氣了?!碧僭\笑了笑,“你的那本《告白》,我讀了,寫得很好?!?
“能把人性寫得那么不留情面,現在的年輕人里,不多見了?!?
簡單的寒暄過后,白川良司便直入正題,將自己關于刑偵細節的疑問,向他一一提出。
藤原誠聽得很認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他從自己隨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記事本:“白川先生,你想知道的這些東西,報紙上是看不到的。”
“警視廳每年對外公布的,都只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
“至于那些,他們不想讓我們看到的,就都藏在這些,見不得光的角落里。”
藤原誠將記事本推了過來:“就拿你最關心的DNA鑒定來說?!?
“現在警視廳對外宣傳的是,我們的DNA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能夠在案件偵破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實際上呢?”
“負責進行DNA鑒定的,是警察廳下屬的科學警察研究所,簡稱科警研。”
“全日本,只有這么一個地方,能做最權威的鑒定?!?
“地方上的警察本部,雖然也有自己的科學搜查研究所,但他們的設備和技術,都差得很遠,只能做一些初步的比對?!?
“這就導致,所有重案的DNA樣本,都必須送到東京的科警研。”
“而科警研那邊,人手和設備都嚴重不足,每天要處理的樣本,卻堆積如山?!?
“一份DNA鑒定的正式報告,從送到那里,到最終出來結果,快則半個月,慢則一兩個月,都是常有的事?!?
“而且,鑒定的費用,非常高昂?!?
“所以,除非是案情特別重大,或者是在現場提取到了關鍵樣本,否則,一線辦案的刑警,根本不會向上級申請進行DNA鑒定?!?
“大部分時候,他們還是更依賴傳統的指紋、血型比對,以及最原始的,人海戰術排查?!?
白川良司安靜地聽著。
這些信息,與他之前的猜測,基本吻合。
藤原誠又翻開了記事本的另一頁:“還有你提到的,法醫尸檢的問題。”
“這個問題,比DNA鑒定還要嚴重?!?
“我們日本,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法醫學的地位非常低,愿意從事這個行業的醫生,少之又少?!?
“這就導致,我們專業的法醫數量,嚴重短缺。”
“很多時候,命案現場的尸檢,都不是由專業的法醫來做的,而是由當地大學醫院的,普通臨床醫生來兼任?!?
“他們被稱為監察醫。”
“這些監察醫,他們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尸檢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不得不完成的額外任務?!?
“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到現場,簡單地看一下尸體的表面狀況,確認一下死亡時間,然后就草草地出具一份死因鑒定報告?!?
“至于更深層次的,需要解剖才能發現的線索,只要家屬不同意,他們也絕對不會多此一舉。”
“這就給了很多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藤原誠說到這里,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
“我曾經跟過一樁案子?!?
“一個男人,在家中猝死,監察醫到場后,根據現場的情況和家屬的口供,初步判斷是心臟病突發?!?
“報告很快就出來了,家屬也很快就將尸體火化了?!?
“但負責那起案件的一位老刑警,總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
“他頂著巨大的壓力,私下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最終才發現,那個男人,根本不是死于心臟病,而是被他的妻子,用一種極其微量的,難以被常規檢測手段發現的毒藥,慢性毒殺的。”
“如果當初,能夠進行詳細的解剖,這個案子,或許早就破了?!?
“但就因為家屬不同意,因為監察醫的敷衍了事,一個完美的犯罪,就這么差點成了懸案。”
藤原誠將記事本合上。
“白川先生,你想知道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這個世界,遠比你在小說里寫的,要復雜,也要草率得多。”
……
從茶室里出來,白川良司的心情,有些沉重。
但更多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通透。
心中對石神那個看似天衣無縫的詭計,在現實中的可行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信心。
利用DNA鑒定的時間差,為靖子母女制造不在場證明。
利用尸檢的草率,完成對尸體的替換。
這些在后世看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操作,在1994年的日本,卻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因為,那個時代的刑偵體系,本身就充滿了,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回到辦公室。
白川良司將自己關在里面,一整個下午都沒有出來。
他將《嫌疑人X的獻身》的電影劇本,從頭到尾,又重新梳理了一遍。
他根據從藤原誠那里得到的信息,對劇本中的每一個刑偵細節,都進行了細致的調整和補充。
比如,在警方發現尸體的場景里,他增加了一段草薙警官與下屬的對話。
下屬建議,立刻將現場提取到的毛發樣本,送去做DNA鑒定。
草薙卻搖了搖頭,說:“等科警研那邊的報告出來,黃花菜都涼了?!?
“先從死者的社會關系查起,把所有有嫌疑的人,都給我過一遍篩子?!?
這段對話,不僅符合當時刑警的辦案習慣,也為石神后續的布局,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釋。
又比如,在法醫出具尸檢報告的場景里。
他特意描寫了,那位兼職的監察醫,在面對記者采訪時,那種不耐煩的神情,以及他口中那些,模棱兩可的,專業術語。
這些細節的加入,讓整個故事,在保持其核心情感沖擊力的同時,也具備了無可挑剔的,現實的邏輯支撐。
等到他將最后一個字修改完畢,窗外的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腳下,是東京這座巨大城市的,璀璨的,永不熄滅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