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辭別天姥山,與妖共眠
- 神鬼魏晉:我有一本聊齋志異
- 一曲劍殤
- 5082字
- 2025-06-29 11:00:00
孔雪笠與燕赤霞在天姥山中盤桓兩日。
飽覽煙霞奇景,朝沐晨嵐,暮觀云海。
頭一次游學的孔雪笠只覺此行福緣深厚。
自山東南下,他得周莊一路護持,驅邪避兇;入山游覽,又有燕赤霞這等真人相伴,談玄論道。
真個是吉星高照,邪祟難侵。
自然是心中好不暢快。
奈何囊中羞澀終是塊壘石,沉甸甸壓在心頭。
第二日夜,他于月下掐指細算:
菩陀寺主持所允假期將盡,若再不歸去抄經換取那微薄銀錢,恐怕約定的銀錢要被克扣不少,山色再美,終究是不能當做飯菜填腹。
生計所迫,遂于翌日清晨向燕赤霞辭行。
燕赤霞聞言,濃眉微蹙,眼中流露出深深惋惜:
“孔賢弟,山中清趣、林泉之樂尚未盡享。怎就要走了呢?難得遇忘年知己,咱們性情相投,何不多留幾日?”
可見孔雪笠去意已決,他神色間也是頗多無奈。
不便強留,便拊掌嘆道:
“也罷!既如此,吾等且回天姥寺。瞧瞧周道友是否已閱盡那箱中殘經。若他已畢,賢弟你正好與之同返,路上彼此照應,也省得孤身寂寥。若未閱畢,賢弟不妨再盤桓兩日,等周道友功成,再一同歸去也不遲?!?
孔雪笠心中自然萬分愿與周莊同行,
聞此言,愁眉稍展,欣然應允:
“如此甚好!全憑燕兄安排?!?
達成一致,二人遂離了煙霞深處,循舊徑返寺。
剛至寺門,恰逢周莊自廂房步出。
他見二人歸來,星眸一亮,拊掌朗聲笑道:
“妙極!妙極!小道正欲用過午齋便入山尋訪二位,再作那閑云野鶴之游。不想竟如此湊巧,倒省了腳力!”
燕赤霞笑著與他寒暄,而后入房檢視。
見那箱中殘經雖經周莊兩日翻閱,卻絲毫無損。紙頁如何小心取出,便如何整齊歸位。竟是纖塵不染。足見周莊虔敬謹慎之心,心下更添幾分欣賞。
他撫著經箱,轉頭問道:
“周道友觀此殘編斷簡,可有疑難不解之處?某家于此浸淫數年,可為道友解惑一二?!?
周莊聞言,面上飛速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赧然。
典籍中的內容,他哪里是真往心里記?
他天賦雖佳,然兩日之內覽盡十數冊上清秘典,縱是天才一時間也難通透。況此物殘破過甚,字句支離,墨痕漫漶更如同陰鬼畫符。
他只能囫圇吞棗、霧里看花。
將典籍稍翻閱一遍,能記的都記于腦中。
寄希望于外掛能夠給力一些,助他補全。
如此懈怠的思維又怎好意思勞煩燕赤霞詳解?
只得強自鎮定,拱手道:
“燕道兄盛情,小道心領。然經義玄奧,如海之深,非朝夕可悟。小弟已略記于心,日后當徐徐參詳,細嚼慢咽。此番得窺先賢遺澤,已是天大福緣。不敢再叨擾兄長了?!?
言辭懇切,卻也透著一絲心虛的回避。
孔雪笠見周莊亦無意久留,便趁機道出歸意:
“周兄,既然經卷已閱畢,我等是否也該啟程歸去了?”
周莊只道孔雪笠憂心客棧行囊,渾不知這位“君子”哪里住的是客棧?分明寄居佛寺,甚至將自己“賣”與了佛寺抄經度日,困窘至此。
便爽快應道:
“正是此理!
孔兄稍待,收拾行囊便可啟程。”
燕赤霞雖豪邁,卻也心細。
見二人皆去意已萌,再三挽留不住:
“唉!二位賢弟去意已決,某家強留反而不美。也罷!”
只得喟然長嘆,付出銀錢,囑托寺僧備下極豐盛的素齋。杯盤羅列,權作餞行之宴。
席罷,燕赤霞豪情不減,竟親送二人至天姥山腳古松下,甚至意欲再送至天臺縣。
周莊與孔雪笠忙婉言謝絕:
“燕道兄留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天臺縣路熟,不敢再勞煩兄長遠送。”
“燕兄深情厚誼,雪笠銘感五內,請就此止步?!?
燕赤霞無奈,只得殷殷囑咐,聲如洪鐘:
“他日有暇,定要再來山中!
與某家煮松間雪水之茶,一同論天地玄黃之道。
咱們縱情山水,不醉不歸!”
二人感其熱忱,鄭重應諾:
“定當再來叨擾!”
“燕兄珍重!”
三人拱手作別。
燕赤霞獨立山風之中,目送二人身影漸行漸遠。
直至沒入林靄深處。
歸途仍取道天臺山腹地。
周莊藝高膽更壯,兼記燕赤霞臨別所言:
“天臺乃仙家福地,自古真人隱逸,妖氛罕至”。
故比來時更添幾分閑適從容,步履輕快。
兩人指點沿途山光水色,笑語不斷。
入得天臺縣城,街市喧囂撲面而來。
周莊問孔雪笠:
“孔兄,你居處何在?
天色尚早,不如同游縣中坊市?”
孔雪笠見此事再也瞞不過。
便只得紅著臉,期期艾艾道:
“周兄……實不相瞞,小弟并非居于客?!耸恰耸羌木釉诔峭馄型铀轮?,靠為寺中抄寫經卷,換取些許銀錢度日……”
周莊聞言,眉頭倏然緊蹙。
俊朗面容上掠過一絲慍色,語氣帶著責備與關切:
“孔兄!此等窘迫之事,何不早言?你我相交不淺,豈無通財之義?些許銀錢,暫借你周轉,待歸山東再還不遲。你何必委屈至此?”
孔雪笠被他一責,那讀書人的執拗脾氣反倒上來:
“周兄好意,雪笠心領。然‘君子之交淡如水,銅臭污清流’。我輩讀書人,安貧樂道,豈能輕受他人錢財?”
此刻孔雪笠竟似個十足的迂腐書生,全無平日的機變,梗著脖子堅持己見。
周莊見他如此堅持,雖心中大不以為然,暗嘆其遷,卻也感佩其清貧自守的風骨,不好再勸:
“唉,孔兄清操,令人欽佩。也罷,人各有志,小道不再勉強。只是小道仍棲身城隍廟梁上,孔兄若有閑暇,可來尋我清談解悶?!?
他略一遲疑,又道:
“只是慮及佛道有別,菩陀寺恐怕不似天姥寺那般不拘泥于派別之分,因此我倒也不便常去菩陀寺叨擾,以免為孔兄招來非議。”
二人于城中稍作游覽,至一岔路口,便即分手。
周莊目送孔雪笠背影消失在通往菩陀寺的巷尾,并未立返城隍廟。他略一沉吟,反在街市上尋得香燭鋪子,購得三炷上好的線香與一對紅燭,小心收好。
待天色向晚,暮鼓聲歇。城隍廟門緊閉,廟祝仆役俱已安寢,萬籟俱寂之時,方如夜行貍貓般悄無聲息地自梁上躍下,于城隍神像前拂去塵埃,恭恭敬敬點燃三炷清香,插于爐中,又點燃紅燭置于兩旁,而后整衣肅容,低聲祝禱:
“天臺城隍尊神在上:
小道周莊,借寶剎梁上清修,多有叨擾。今特備清香紅燭,虔心供奉,懇請尊神現身一見,容小道當面致謝,并有事相詢?!?
青煙裊裊,燭光搖曳中,香火氣氤氳繚繞。不多時,一位身著緋紅官袍、面容和善富態、三縷長髯的神祇虛影,在煙氣中漸漸顯現,正是天臺縣城隍。
周莊執禮甚恭,深揖一禮:
“小道周莊,拜見城隍尊神。多謝尊神容留小道借梁潛修之恩。小道許以每日三炷清香為酬,必不敢忘。”
這縣城隍較之郡城大廟的城隍,氣度和藹親近許多,聞言捋須笑呵呵應允:
“道長不必多禮。道長清修,不擾凡俗,此乃善舉,本座自當行個方便。”
周莊見其好說話,順口問道:
“小道尚有一事請教。敢問尊神,這縣境之內,可有妖邪作祟、擾民不安之事?若蒙尊神明示,小道愿效微勞,除之以為報答?!?
城隍爺聞言,笑容更盛,朗聲笑道:
“道長盡可放心!本縣城隍雖位卑職微,然此地佛法道蔭兼有,香火鼎盛,縣境承平數載,政通人和,魑魅魍魎之流,早已絕跡矣!”
語氣篤定,帶著幾分自矜。
周莊聞之,知道撈不到功德,順勢贊道:
“此皆尊神治境有方,功德無量!”
一時賓主盡歡,神影在煙氣中緩緩淡去。
……
另一邊,孔雪笠在菩陀寺西廂僧舍之中,伴著青燈一盞,黃卷數疊,日日埋首抄錄,接連數日,筆耕不輟。
這日午后,經卷抄畢一部,稍得閑暇,想起多日未見的周莊,欲往城隍廟尋他,一敘連日讀佛經所得之感悟,或可參詳道佛異同。
可甫出寺門,行不百步,剛轉入大道。
忽見道旁古槐濃蔭下,閃出一位錦衣華服的公子。
此人生得端的是:
面如傅粉,瑩潤生光;
唇若涂丹,鮮艷欲滴;
目如點漆,深邃幽黑,顧盼之間,流光溢彩。
身姿挺拔,如玉樹臨風。
一襲云錦織就的袍子華美非常。
襯得通體貴氣逼人。
公子步履翩然若御風,徑直迎向孔雪笠。
隨即長揖及地:
“先生請了。小生見先生清雅,好感頓生。寒舍近在咫尺,斗膽請先生移玉暫駐,容小生略盡地主之誼,奉一盞清茶,聆幾句教誨,以慰渴慕之思,不知先生可肯賞光?”
孔雪笠本欲婉拒,心中正記掛著去尋周莊。
然不知為何,一見這公子便覺心旌搖曳。
神思恍惚間,莫名生出親近信賴之感。
仿佛前世有緣,今生注定相遇。
那拒絕之言到了嘴邊,竟鬼使神差地化作:
“公子盛情相邀,孔某……敢不從命?”
言罷,心中雖掠過一絲對周莊的歉意。
可腳步卻不由自主地隨那公子而去。
西行不過百步,便至一深宅大院之前。
門楣高聳,懸著一塊略顯古舊的“單府”匾額,朱漆微褪。
入得門內,但見回廊曲折,庭院深深。
屋宇雖不甚軒敞宏闊,卻處處懸著錦繡帷幕。
陳設器物無不精致,富麗堂皇中透著古雅。壁上多掛古人書畫,筆意蒼勁,多為山林隱逸、仙蹤道跡之圖。
引入書房,更見清雅。
案頭除文房四寶外,赫然置一冊書。
藍皮線裝,簽題《瑯嬛瑣記》。
孔雪笠隨手翻閱,內中所載皆光怪陸離、荒誕不經、聞所未聞之奇事異聞。他見公子居此,只道是單家主人或至親,便不再細問家世根底。
皇甫公子卻溫言軟語,細細探問:
“觀先生氣度,必是飽學之士。敢問先生仙鄉何處?
緣何南來?現居何處?”
“小生本是山東曲阜人……”
孔雪笠心無防備,自是一一作答。
公子聞其落魄異鄉,寄居佛寺抄經度日。
面露戚容,溫言勸慰道:
“先生滿腹經綸,大才槃槃,何不設館授徒,傳道解惑,既可澤被后學,亦可解眼前困厄?豈不勝于青燈黃卷,空耗才情?”
孔雪笠聞言觸動愁腸,長嘆一聲:
“唉,異鄉飄零,舉目無親,誰為推轂?”
公子聞言,眼中碧芒微閃,霍然起身,整衣正冠,對著孔雪笠深深一拜,言辭懇切至極:
“先生若不嫌愚魯,小生愿執弟子之禮,拜在門下!束脩供奉,定不敢薄待!”
孔雪笠驟逢此請,如久旱逢甘霖,大喜過望,忙不迭扶起公子:
“公子言重!折煞孔某了!孔某何德何能,敢為人師?若蒙公子不棄,愿以友朋相待,切磋學問,共析疑義?!?
公子含笑應允:
“先生高義!能得先生為友,三生有幸。”
他眸光流轉,似能洞察人心,忽又問,
“先生適才入門時,似有疑惑此宅門楣?”
“正是,”
孔雪笠點頭,
“見門懸單府,公子莫非是……”
“非也非也,”
公子莞爾一笑,神態自若,
“此乃單公子舊宅。
單家舉族遷居鄉野,此宅久曠。小生復姓皇甫,祖籍陜西。數歲前家宅不幸遭了野火,焚毀殆盡,故暫借此宅棲身,以待新居落成?!?
孔雪笠聽罷,疑竇頓消,恍然道:
“原來如此!”
是夜,二人于書房之中,燭影搖紅,品著香茗清談。
皇甫公子博聞強識,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風物,奇聞異事,信手拈來,言語又極風趣,妙語連珠??籽抑挥X如沐春風,如飲醇醪,相見恨晚。談至更深漏殘,萬籟俱寂。
公子挽留道:
“更深露重,寒氣侵人,先生歸寺路途不便。不如就在寒舍屈就一宿?你我抵足而眠,再續長談,豈不快哉?”
也就百步之遙,哪里不便了?
可孔雪笠正談興酣濃,兼感其盛情,欣然應允:
“如此,便叨擾公子了?!?
是夜,錦帳低垂,燭影搖紅。
孔雪笠與皇甫公子同榻抵足而眠。
那公子肌膚微涼,觸之若有寒意。
孔生只當是夜深露重,未以為意。
公子側身而臥,一雙碧眸在昏暗中隱現幽光,狀似閑談,忽問道:
“孔兄一路行來,可曾遇些奇聞異事?
譬如那……神鬼精怪之屬?
小弟閑居僻壤,最愛聽此等玄談解悶?!?
他語聲溫軟,目光卻如針,細細刺探。
孔雪笠不疑有他,困意漸濃,只含糊應道:“奇事……倒也有。說來慚愧,若非小生有一道士朋友道法通玄,一路護持,雪笠恐難安然至此。”
“哦?”公子眉梢微挑,狀若好奇,“竟有此事?不知是位怎樣的高道?”
“周道長年方雙九,”
孔雪笠打了個哈欠,睡眼惺忪,
“然手段著實不凡。曾在山東境內,降服一兇戾犬妖。自山東南下,千里迢迢,途中遇那山精野魅、魑魅魍魎作祟,皆賴他神通劍法,一一掃蕩,方保得路途清平。如今他便宿在城外城隍廟中……”
言語間,對小道士的信任與推崇溢于言表。
“年方雙九?”
皇甫公子心中初時確是一驚,“降服犬妖”、“神通劍法”之語入耳,本能地繃緊了心神。
然待聽清這關鍵年歲,那點驚疑瞬間如冰雪消融,化作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與哂笑。
他緊繃的身體在錦被下悄然放松,碧眸中的幽光也斂去鋒芒。
“原來如此……”
公子心中冷笑,
“不過是個初出茅廬的黃口小兒!
想來是仗著師門賜下的幾件法器,或學了點皮毛道術,僥幸收拾了些不成氣候的小妖小怪,便敢妄稱‘道法通玄’?真真好大的口氣!
吾家千年傳承,底蘊深厚,豈是此等乳臭未干的小道士可比?老爺子縱然重傷,抬抬手指也能碾死這等米粒之珠!”那火工和尚口中所謂孔雪笠的“道士朋友”,原來不過如此罷了。
不足為慮!
他顧及孔雪笠在側,需維護溫潤形象,面上卻絲毫不露,將那點輕蔑掩藏,展顏輕笑,不在留心這些,不著痕跡地將話鋒引開:
“令友真乃少年有為。只是這神鬼之事,說來終究飄渺,聽多了徒擾清夢。不若你我談談圣賢文章,孔孟之道?小弟近日讀《孟子》,頗有疑竇,還望孔兄不吝賜教?!?
言語溫雅,已將方才那“虛驚一場”的話題輕輕揭過。
孔雪笠本欲再說說那豪邁不羈的燕赤霞。
見公子忽轉話題論儒,雖覺突兀,卻也不好強提。
他連日抄經,本就神思困倦,此刻腦袋挨上那柔軟枕衾,更覺一股莫名的沉重睡意如潮水般涌來,眼皮似有千斤重。強撐著與公子論了幾句“養氣”、“持志”之道,聲音卻越來越低,終是抵不住那昏沉,告罪一聲:
“公子見諒……雪笠……實是困乏難支……”
話未說完,已是呼吸均勻,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