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小品
- 重生1979,這個文豪是卷王
- 老字牛
- 2193字
- 2025-05-28 23:26:31
“我想,首先從表演形式上做一些探索。”
蘇文天站起身,背著手走到窗戶前,故作深沉之態,
“其次,要有一個符合孩子特性的劇本。”
說完,轉過身看著韓副館長:“也不是只有一個孩子表演。”
韓副館長像看傻子一樣看著蘇文天:“是不是還需要一些舞臺背景、道具和燈光?”
蘇文天嚴肅地點點頭:“對,應該有一些,簡單的象征性的就可以。”
韓副館長站起身,慢慢走到蘇文天旁邊,摟住他的肩膀:
“小蘇啊,有沒有一種可能,你說的這種藝術形式叫兒童劇呢?”
“等等。”蘇文天轉過身來,把手舉到半空中停住,“我可能沒說明白。”
韓副館長也不回答,只是伸手示意接著講。
“我說重點:這玩意比話劇短,而且有完整的劇情結構,不是節選,不是片段。”
“小~短~劇?”韓副館長猶豫著問。
蘇文天點點頭:“也可以這么說,不過我習慣稱之為——小品。”
“小品?”韓副館低頭思索,然后抬頭問道,“你是說把小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直接搬上舞臺?”
小品作為獨立藝術形態搬上舞臺,是從1983開始的。
一般認為,這一年的第一屆央視春節聯合晚會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是“小品”這一表演形式的首次展現。
但“小品”其實早就在藝術界存在,只不過它是演藝界考試學員藝術素質和基本功的面試項目。
簡單地說,就是現場表演考試。
“對。”蘇文天很堅決地回答,“最重要的是這種小品,有頭有尾有完整的故事結構。”
“聽起來不錯。但是……短短幾分鐘,完整故事怎么可能?”
韓副館長開始認真思考。
蘇文天早有準備:“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相聲,還有東北二人轉中的拉場戲。他們都是很短,但很完整。”
韓副館長凝視著窗外,頻頻點頭。
看著韓副館長沉思的樣子,蘇文天也停住了解釋。
他要給韓副館長一點時間,讓子彈飛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韓副館長從窗外收回目光:“終究是一種創新,這也是我們群眾藝術工作的任務之一。”
“對嗎,這也可以給你們群眾藝術館工作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嗎。”
蘇文天的語氣像一個老干部。
可韓副館長馬上又搖搖頭:“形式創新是好事,但問題也很多。”
蘇文天:“什么問題?”
韓副館長:“劇本怎么辦?誰有小品的導演經驗?演員從哪里來?道具、舞美怎么辦?是不是需要和兒童藝術劇院合作?”
韓副館長嘆口氣:“最重要的是,經費很難申請的。”
看到韓副館長的樣子,蘇文天笑了,排演一個小品能需要幾個經費?
“舞臺背景和道具,意到即可;不要專業演員,全部找真正的小孩子,加以培訓;導演?你來;劇本,我提供。”
蘇文天一番話,慷慨激昂,仿佛在布置作戰任務一般。
韓副館長聽笑了:“小蘇啊,你可能對藝術工作不是太了解,就說劇本……”
“韓館長,您先看看這個。”
沒等韓副館長說完,蘇文天就把《小丫和叮當》的劇本放到了桌子上。
“你寫的?”韓副館長狐疑地看看蘇文天。
蘇文天毫不遲疑地點頭:“當然。”
韓副館長不再說什么,拿起劇本認真讀了起來。
不讀則已,一讀一個不吱聲。
那個來自未來的“穿越”熊貓,那個無所不有的“空間”,那個滿腦袋古怪念頭的小丫,那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大雄……
短短幾分鐘的小短劇,居然可以有如此這般奇思妙想,如此人物個性鮮明。
韓副館長一口氣看完,抬起頭上上下下仔細打量一遍蘇文天。
“小蘇,你……是個作家?”
蘇文天淡淡一笑:“不是作家,是作者。”
“你是作家,一個優秀的劇作家。”
韓副館長語氣肯定,有些激動地從桌子后面走出來:
“這個劇本必需得搬上舞臺,我明天就打報告申請資金。”
蘇文天朝著韓副館長微微一笑:“韓館長,其實沒必要……”
他跟韓副館長簡單算了一下:
演員不用專業團體的大人扮演,而是用真正的小孩子。
借著文藝調演的契機,與優秀學校合作,選拔幾個優秀的有表演天賦的孩子飾演各個角色。
小孩子演小孩子,原汁原味兒,絕對比大人裝小孩子強得多。
最重要的是,小孩子不需要給演出費。
劇本不要費用。
“舞美設計、道具,還有服裝和排練等費用,我先出200元啟動資金。”
蘇文天微笑著說出自己的想法。
“什么?!”
韓副館長不禁一愣,這個小蘇免費贊助劇本不說,還出200元啟動資金,所為何來?
“你,為什么這么做?”韓副館長表情嚴肅,直截了當地問。
蘇文天依舊保持微笑:“當然,我又出錢又出劇本,一定會有要求的。”
韓副院長不說話,緊盯著蘇文天等他說下去。
蘇文天不緊不慢:“三個要求:第一,主角小丫必須由我妹妹小丫扮演;第二,劇本名字和主角名字不需改動;第三,植入廣告,收入我與節目組對半分。”
前兩個條件,韓副院長很痛快就答應了,劇本的名字當然要聽編劇的,至于小丫,本來就是想讓她表演的。
問題在于“植入廣告”。
“植入廣告?這是什么?”韓副院長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所以也不可能表態。
蘇文天笑瞇瞇看著韓副院長:“看來,這個得需要好好解釋一下。”
1979年被后世稱為我國的廣告元年。
這一年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文匯報等許多大媒體都開始刊登廣告。
但是普通老百姓對廣告這一概念還是了解的很少。
大家只是看到報紙和電視上都在宣傳一些產品,但還不清楚叫“廣告”。
其實,到11月份,國家就會下發《刊報、廣播、電視刊登和播放廣告的通知》。
進入八十年代,廣告就會如雨后春筍,迅速走入千家萬戶,幾乎一夜間老百姓就都知道“廣告”這個詞了。
“廣告就是電視、電臺和報紙上刊登和播出商品宣傳內容。”蘇文天先解釋什么是廣告。
“這個我知道。”韓副館長說,“但我不明白植入是什么意思?”
“植入,就是將廣告放到我們的劇情之中,而不是生硬的宣傳產品信息。”蘇文天說的很輕松。
“這,怎么可能?”
“當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