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鹽利之爭

清晨,程巖已經站在了鹽倉門前。他伸手推開厚重的橡木門板,一股帶著海潮氣息的咸風撲面而來。眼前景象讓他呼吸一滯——上百個麻袋整齊碼放,堆成三座齊胸高的鹽山,在晨光中泛著晶瑩的微光。

“大人,昨夜又入庫三百石。“趙四佝僂著腰從鹽堆后轉出來,粗糲的手掌撫過麻袋,發出沙沙的聲響,“照這個勢頭,月底能突破五千石。“

程巖走到最近的一堆鹽袋前,解開系繩。雪白的鹽粒像瀑布般從破口傾瀉而下,在朝陽下折射出細碎的閃光。他伸手接了一捧,鹽粒在掌心流動,細膩得像江南最上等的糯米粉。

“比上次的更好了。“李明月不知何時站在了身后。她指尖蘸了點鹽,輕輕點在舌尖,睫毛微微顫動,“苦味全無,回甘更明顯了。“

程巖點頭。這已經是本月第三次改良工藝。他們在過濾環節增加了磁石吸附,又在結晶時調整了溫度曲線。現在的精鹽,純度已經遠超官鹽。

“邊軍那邊反應如何?“

“周將軍派人送了十頭肥羊來。“趙敢從倉庫深處走出來,靴底碾過散落的鹽粒,發出細碎的咯吱聲,“說將士們用了新鹽,大家身體都好一些的。“

程巖蹲下身,抓起一把散落的鹽。三個月前,崔氏掌控下的鹽井產出的還是泛著青灰色的粗鹽,混著砂礫和硝石,吃多了讓人手腳浮腫。而現在...

“倉庫要裝不下了。“趙四憂心忡忡地指著西墻邊搖搖欲墜的鹽堆,“再這樣下去,得露天堆放。“

程巖的目光掃過倉庫。原本能容納三千石鹽的倉廩,現在每個角落都塞得滿滿當當。幾袋鹽甚至堆到了房梁下,在橫木上壓出一道細小的裂痕。

“邊軍每月用多少?“

“按名冊,全軍每月配給四百石足矣。“李明月翻著賬冊,“我們上月就出了三千七百石。“

陽光從窗欞斜射進來,照在鹽堆上,將整個倉庫映得雪亮。程巖瞇起眼睛,忽然發現鹽粒中有什么在閃光。他撥開表層,從鹽堆深處挖出一塊指甲蓋大小的晶體。

“這是...“

“鹽花。“李明月湊近觀察,“結晶時溫度驟變形成的。“她突然壓低聲音,“長安的貴人們,最愛用這種帶鹽花的鹽泡茶。“

程巖指尖一搓,六邊形的晶體碎成細粉。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逐漸清晰——這些多出來的鹽,不該白白堆在倉庫里發霉。

“趙四,去取個新麻袋來。“他突然說道,“要細麻布的,最好繡著花紋。“

當一袋精心挑選的“鹽花鹽“裝好時,程巖又取出張薛濤箋,提筆寫下幾行小字:

“邊關新雪,粒粒晶瑩,請君一品。“

李明月看著他將箋紙系在袋口,忽然會意:“你要送進宮?“

“不。“程巖唇角微揚,“是賣。“

趙敢倒吸一口涼氣:“私售官鹽可是重罪!“

“誰說這是官鹽?“程巖拍了拍鹽袋,“這是'程記雪晶鹽',邊關特產。“他轉向李明月,“你上次說的那個行商,是不是快到隴州了?“

李明月眼睛一亮:“明日就到!那人專做長安貴人生意...“

暮色降臨時,一隊騾馬悄悄離開了鹽場。車上裝著二十袋特制的“雪晶鹽“,每袋都系著灑金箋,蓋著程巖的私印。最上面那袋,系著一條絳紅色的絲帶。

“能賣出去嗎?“趙敢望著遠去的車隊,眉頭緊鎖。

程巖笑而不答。他彎腰從地上抓起一把散落的粗鹽,任由鹽粒從指縫間流下。三個月前,這里只有帶著苦味的鹽還堆在崔氏的倉庫里發霉。而現在...

夜風吹過鹽場,帶著咸味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程巖深吸一口氣,仿佛已經聞到了白銀的味道。

戌時三刻,鹽場的燈火一盞接一盞熄滅,只剩下程巖的臨時書房還亮著燈。燭火在夜風中搖曳,將他的身影投在粗糲的土墻上,像一幅濃墨重彩的剪影。

程巖的指尖在算籌上快速撥動,檀木珠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他面前的宣紙上已經寫滿了數字:

鹵水三千石,得鹽五百

每石工本七錢

市價每石三貫

除軍供外,余三千石

月利……

算珠突然停住。程巖蘸了蘸墨,在紙上重重寫下:

九千貫

“程巖。“李明月輕叩門扉,端著茶盤走進來,“趙校尉已經準備好了。“

程巖抬頭,看到她手中的茶盞里飄著幾片青綠的嫩芽——這是用新鹽腌制的梅子煮的茶,帶著獨特的咸鮮。

“賬算清了?“李明月放下茶盤,目光掃過那張寫滿數字的紙,忽然頓住,“九千貫?“

“只是粗算。“程巖端起茶盞,任由熱氣模糊了視線,“若按長安的市價,或許更高。“

茶湯入口,微咸回甘。李明月的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桌沿:“這事……得讓皇兄知道。“

“自然。“程巖放下茶盞,從案頭取出一卷空白的奏折。這是特制的青藤紙,質地堅韌,邊緣燙著暗紋。

他提筆蘸墨,卻在落筆前停住。燭火噼啪作響,映得他眉心的皺紋格外深刻。

“怎么寫?“李明月輕聲問。

程巖的筆尖終于落下:

臣程巖謹奏:查太原鹽井經改良后,月產精鹽四千石,除供邊軍外,尚余三千五百石。按市價計,可獲銀九千貫。若陛下允準發賣,利可分作三份……

寫到此處,他的筆鋒一轉,突然將整張紙揉成一團。

“不對。“程巖的聲音低沉,“不能這么寫。“

李明月會意,從袖中取出一個小巧的銅匣:“用這個。“

銅匣打開,里面是一疊泛黃的竹紙——沒有官印,沒有題頭,最普通不過的民間用紙。

程巖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他重新提筆,這次字跡更加隨意:

鹽井已妥,月利近萬。若售,五成歸內帑,三成養邊軍,二成留作工本。乞示下。

短短三行,沒有任何修飾,卻把最關鍵的信息交代得清清楚楚。李明月取出一方小巧的玉印,在末尾蓋了個不起眼的“巖“字。

“這樣……“程巖吹干墨跡,“就算落入他人之手,也看不出端倪。“

門外傳來鎧甲碰撞的聲響。趙敢已經全副武裝,腰間除了橫刀,還多了個皮質信匣。

“都安排好了。“趙敢壓低聲音,“十名精銳,分三路走。真信在我這兒,假信由趙虎帶著走官道。“

程巖將密信折成方勝狀,卻沒有立即交出。他走到書架前,取下一本《鹽鐵論》,翻開扉頁,露出里面挖空的夾層。

“等等。“李明月突然攔住他,從發髻上拔下一支銀簪,輕輕劃過信箋邊緣。一道幾乎不可見的紅線出現在紙邊。

“紅信。“她解釋道,“若有人拆過,顏色會變。“

程巖點頭,將信藏入書中,又用火漆封好,這才交給趙敢:“記住,信在人在。“

趙敢單膝跪地,雙手接過:“屬下以性命擔保。“

子時的更鼓遠遠傳來。程巖推開窗戶,看著一隊黑影悄然離開鹽場,很快消失在月色中。夜風送來遠處黃河的水汽,混著新鹽特有的清香。

“最快五日能到長安。“李明月站到他身側,“若是皇兄準了……“

“他會準的。“程巖關上窗戶,燭火猛地一跳,“內帑缺錢,邊軍缺餉,這么好的買賣,沒有不做的道理。“

他說得篤定,手指卻不自覺地摩挲著腰間鎏金牌上的龍紋。這塊“如朕親臨“的金牌,已經三個月沒有用過了。

李明月忽然輕聲道:“你說……皇兄會派誰來監理鹽利?“

燭花爆了個響。程巖望著跳動的火焰,沒有回答。但兩人心里都清楚——這九千貫的利,足以讓朝堂上任何一方勢力眼紅。

十日后,一隊輕騎疾馳入鹽場,為首的是一名紫袍宦官,手持黃絹圣旨。

“程巖接旨——“

鹽場上下齊齊跪倒。

宦官尖細的聲音在風中回蕩:

“鹽井所產之鹽,準予發賣。然利歸國有,五成入內帑,五成留作邊關軍資。著永嘉公主李明月代朕監理鹽利,欽此。“

程巖叩首領旨,心中卻是一震——李世民不僅同意了售鹽,還直接讓李明月監理鹽利?

宦官收起圣旨,笑瞇瞇地湊近程巖,低聲道:“陛下還有口諭——“

“鹽利之事,不可張揚。“

程巖眸光一沉,瞬間明白了皇帝的深意。

——這筆錢,要悄無聲息地流入國庫,絕不能驚動朝堂上的世家大族。

尤其是……崔氏。

傳旨宦官離開后的第三日,鹽場外圍的官道上突然熱鬧起來。

程巖站在瞭望臺上,望著遠處蜿蜒如蛇的車隊。二十多輛裝飾華美的馬車排成長龍,車轅上掛著的銅鈴在晨風中叮當作響。最前頭的青篷車上,一面繡著“河東裴氏“的錦旗獵獵飛揚。

“來得比預想的還快。“李明月輕搖團扇,扇面上新繡的鳳凰紋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她今日換回了宮裝。

趙敢快步登上臺階:“大人,已經清點過了,來了二十七家商號。河東裴氏、洛陽鄭氏、江南謝氏...全是各地數一數二的豪商。“

程巖的指尖在瞭望臺的木欄上輕叩三下。這些商賈的鼻子比獵犬還靈,公主前腳剛走,他們后腳就聞著銅臭味跟來了。

“按計劃行事。“他轉身時,官服下擺掃過地面,揚起細小的鹽粒。

鹽場大門外已經搭起三丈長的涼棚。趙四領著鹽工們搬來二十多張條案,每張案上都擺著三個白瓷盤——分別盛著粗鹽、普通精鹽和特制的“雪晶鹽“。

“諸位遠道而來,請先品鹽。“程巖拱手作揖,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

商賈們面面相覷。一個穿著湖藍色綢袍的中年男子率先上前,指尖蘸了點雪晶鹽放入口中。他的眉頭突然一跳,喉結上下滾動:“這...這是海鹽的鮮甜?“

“張掌柜好舌頭。“程巖微笑,“這是加了渤海海藻粉的特制鹽,專供長安平康坊的酒樓。“

人群頓時騷動起來。商賈們像嗅到血腥的鯊魚,一擁而上爭搶那幾盤樣品。一個胖商人甚至把整張臉都埋進了鹽盤里,抬起頭時鼻尖還沾著雪白的鹽粒。

“程大人!“裴氏的代表擠到最前面,袖中滑出個沉甸甸的錦囊,“我們河東愿以每石五貫的價格,包銷全年產量!“

“五貫?“江南謝氏的管事冷笑,“我們出六貫!“

“七貫!“

競價聲此起彼伏。程巖卻端起茶盞,不緊不慢地吹開浮沫。直到叫價沖到八貫,他才輕輕放下茶盞。

“諸位。“他的聲音不大,卻讓全場瞬間安靜,“鹽井之鹽,不包銷。“

涼棚下頓時炸開了鍋。商賈們臉色漲紅,有人甚至打翻了茶盞。程巖抬手示意侍從搬來一塊漆木告示牌,上面用工整的楷書寫著:

鹽場售鹽規條一、憑官府路引登記二、按月配額購買三、售價統一定為每石五貫四、嚴禁私下轉售

“這...這是要斷我們財路啊!“胖商人拍案而起,臉上的肥肉不住顫抖。

程巖笑而不語。李明月適時起身,腕間的金鑲玉鐲叮咚作響:“諸位怕是誤會了。“她蔥白似的指尖點向告示牌旁邊新掛出的另一塊木牌,“'雪晶鹽'不在限售之列。“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轉向那塊燙金牌匾。只見上面龍飛鳳舞寫著幾行字:

御賜雪晶鹽貢品級精鹽每月限量三十石價高者得

涼棚下頓時響起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程巖注意到,幾個來自江南的商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摸出了算盤。

“今日先登記。“他拍了拍手,侍從們立刻搬出厚厚一摞冊子,“明日辰時,正式開售。“

商賈們爭先恐后地涌向登記處。程巖退到廊柱旁,看著李明月被一群商人圍住。她游刃有余地應對著各種試探,時不時露出公主式的微笑——那種看似親切實則疏離的表情,與這三個月來在鹽場勞作的“李娘子“判若兩人。

“大人。“趙敢悄悄靠近,“剛收到消息,崔家的人混在商隊里。“

程巖順著他的視線望去。涼棚角落里,一個穿著褐色短打的瘦小男子正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他的右手小指缺了一截——崔家暗樁的標志。

“讓他記。“程巖冷笑,“記清楚了才好。“

登記一直持續到日暮。當最后一位商人離開時,李明月將登記冊遞給程巖:“比預想的還多十二家。“

夜幕降臨后,鹽場破例點起了上百盞燈籠。工匠們連夜分裝食鹽,李明月親自監督雪晶鹽的包裝——每石鹽都用青瓷壇密封,壇口纏著金絲繩,還蓋著永嘉公主的鳳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长阳| 太保市| 牟定县| 诏安县| 大邑县| 景谷| 驻马店市| 永靖县| 翼城县| 绍兴市| 汝南县| 松江区| 泰州市| 肃南| 长子县| 南阳市| 枝江市| 嘉鱼县| 池州市| 栖霞市| 南皮县| 和静县| 景洪市| 赣州市| 衢州市| 阜阳市| 桓仁| 麟游县| 黄山市| 旬邑县| 邵阳县| 垣曲县| 米泉市| 丹东市| 灵台县| 宿州市| 咸丰县| 上林县| 营山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