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收割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049字
- 2025-07-25 07:56:00
話說李仁愛大軍抵達雁門時,得知耶律馬哥已經馬不停蹄,趕往石嶺關,去搶占下一個關隘了,心頭大喜:
“就是要這樣主動的將領!”
當耶律馬哥的先鋒營鐵蹄踏破石嶺關的那一刻,整個忻定盆地已如同敞開的糧倉,任由李仁愛取擷。
蕭撒里在控制雁門關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扣押所有宋軍文書吏。十余名通曉漢字的契丹斥候連夜翻檢州縣簿冊,通曉漢話的契丹兵負責審問宋軍,最終,李仁愛到來時,蕭撒里給出了大軍劫掠的三類目標:
官倉與軍械庫:代州常平倉存糧八萬石,忻州甲仗庫藏有神臂弓一百張——這些是必須完整奪取的戰略物資;
豪族莊園:定襄王氏的鑄鐵坊、崞縣張氏的綢緞莊……這些民間富戶的產業被單獨標注,避免大軍遺漏;
人口稠密村鎮:滹沱河沿岸的織戶村落、冶鐵工匠聚居區,這些技術性人口比金銀更珍貴。
他先是表揚了蕭撒里,直接任命蕭撒里為雁門關都統,就算遼軍最后還是要退出,但雁門關,肯定不會輕易退出的。
最多改由夏人“奪取”,換個旗幟而已。
另外,此地在手,也不是不能跟宋國談判。
想要?
可以啊!
給點糧秣,布匹!
再不濟,給點人也行!
或者,給個公主,怎樣?
李仁愛心頭已經有八百個怎么充分榨取這片土地價值的想法了。
另外,破關功臣耶律阿息保,原本在遼軍中就是兇悍的百夫長,李仁愛直接晉升他為千夫長,跟著蕭撒里,統領關內的契丹人、北地漢人以及投降的宋軍。
跟著阿息保起事的眾人,也是按照功勞大小,賞賜盔甲、戰馬、官職;不過肯定不會聚在一起,都是打散到各支隊伍的。
其余人等,也賞賜絹布一匹。
總之讓大家知道,投靠他李仁愛,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他兵不血刃拿下雁門關,給大家多賞賜點,有何不可?
不要說什么家國大義,真要有家國大義,他們還跑來宋國求收留干嘛?
他們就想好好活著。
能好好活著,心思才能動一動,想更好的活著。
那就得給李仁愛賣命了!
除了反正的契丹軍漢,耶律馬哥的先鋒營,跟著蕭撒里潛入的軍漢,一樣人人有賞賜。
奪城的賞賜歸奪城的賞賜,掠奪的分潤歸掠奪的分潤,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他甚至覺得,石嶺關,也擋不住耶律馬哥的腳步,那種內部的關隘,守軍都沒多少,也沒警惕性。
李仁愛在雁門關大帳內展開羊皮地圖,炭筆沿著滹沱河劃出數道箭頭——這不是漫無目的的劫掠,而是一場以軍事管制為骨架、經濟榨取為血肉的系統性收割。
兩萬部落兵被編為四十個“掠糧隊”,關內的宋軍,小吏,被拆分成諸多帶路隊,帶領人生地不熟的遼軍,掃蕩代州、忻州。
雖然蕭撒里已經整理了一些情報,但他們這些人都是地頭蛇,哪里富裕,哪里有莊園,大抵比沒頭蒼蠅得遼軍熟悉得多。
不過出發之前,李仁愛得在關內校場訓話。
戰鼓三通,旌旗獵獵,眾軍將士云集。
李仁愛按劍登臺,目光如炬,掃視全軍:
“兒郎們!今日我大軍鐵蹄踏破雁門,宋人倉皇如喪家之犬!此乃天賜良機,叫爾等富貴加身——”
李仁愛驟然拔高音調,劍鋒劈空,全場肅然。
“但!”
“若有人以為劫掠便是縱兵為匪,那便大錯特錯!
我麾下雄師,不論夏遼,都是錚錚好男兒,不是流寇山賊!
今日立三條鐵律,違者——”說著,劍尖重重插進土臺,全軍噤聲。
他左手豎起一根手指:
“所有錢糧甲仗,必須登記造冊!敢私藏一斤米、半尺絹者——”
他突然揪住旁邊一名百夫長衣領:
“你麾下若有人藏私,本帥先斬你這顆頭顱!”
百夫長面色凜然,李仁愛松手拍其肩甲,厲色轉笑:
但若嚴守軍紀,繳獲的財貨,三成分潤全軍!本帥的承諾——”說著,指著插在土臺里的佩劍,“以此劍為誓!
多搶一緡錢,多分三百錢!”
眾軍忍不住歡呼,這個比例,其實對大頭兵來說,很高了,以往,他們哪里能獲得這么多?
大頭都是將領、部落頭人的。
這些財貨,李仁愛轉手,就能用其他物資,從這些軍士手頭再換回來。
更大頭的糧草、人口、牲畜,士卒可沒機會分潤!
緩了緩,李仁愛伸出第二根手指:
“我知道你們中有人憋了半年火氣!但聽好了——那些女子或許是他人妻女,或許是匠戶織工!奸淫一人,便是毀我大軍一臺織機、一柄鐵錘!”
李仁愛一冷笑,全場就靜悄悄。
“想要女人?回興慶府后,本帥親自為功臣做媒!但今日誰敢伸手——本帥便剜了他的卵!叫他一輩子對女人只能看!”
全軍哄笑起來,樞密使/大帥說話太平易近人了。
“第三!”李仁愛豎起第三根手指:
“跪地求饒者,不殺!棄械投降者,不殺!老弱婦孺,更不殺!
但若有人違令濫殺,那么很榮幸,蠢貨只配當奴隸,封賞給立功的各位!
本帥要的是人,活人!”
李仁愛又再次三令五申軍紀:
“不得藏私,發現者,斬!
不得奸淫,發現者,閹!
不得殺俘,發現者,貶為奴隸!”
“現在——四十支掠糧使,各領本部!左衛鐵騎,會分到各支隊伍,為督戰隊。
本帥不希望有誰,成為刀下亡魂!
現在,出擊!”
鼓聲震天中,一支支部落兵,化身最勤奮的牧民,向東沿滹沱河支流橫掃代縣、崞縣,向南席卷忻州、定襄而去。
他們要驅趕著收獲,往雁門關集合。
左衛則分出一支支十人隊,充作督戰隊,監視各支隊伍有沒有執行大帥的律令。
他們人均鐵甲,不是無甲、皮甲的部落兵能抗衡的。
部落兵們也不傻,違規了,也跑不出去啊。
整個盆地,一南一北兩個出口,都叫樞密使狠狠的攥在手里呢!
老老實實多搶一點,到時候好歹多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