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雁門關
- 不一樣的三國,從大夏太子開始
- 黑白肉
- 2075字
- 2025-07-23 07:56:00
3萬部落兵,其實就是現在夏軍的輔兵,收羅了大量契丹牧民和潰兵之后,這方面的兵力是十分充足的。
如果沒有蕭特末的這場建議,他們大概率會散布到夏國新收的土地,放牧、耕作,為建設夏國添磚加瓦。
但現在嘛,李仁愛也希望他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既然決定詐城,李仁愛又準備南下寧邊州,于是干脆繞個路,只要沿著當初天祚帝東征的路線再次南下一番,然后在朔州轉向雁門關即可。
400里路程,輕兵疾行,兩天足矣。
詐下來,后續的大軍肯定能輕松跟上,夏軍別的不多,馬多!
詐不下來,李仁愛就從朔州的保大柵往西,穿越150里的山道,抵達偏頭寨,在這里渡河就是寧邊州城。
五代北漢乾佑四年(951年),劉崇在晉陽稱帝時于韓光嶺(今偏關城東一里處的山梁上)建立偏頭寨。天會元年(957年)北漢王劉鈞繼而在原址擴展建寨,寨為土夯高墻。
偏頭寨東靠雙鳳山,西俯關河川,“地控西北,為守城之權輿”。又西距黃河20里,楊繼業、楊延昭,就與遼國征戰于雁門、偏頭一帶。
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升偏頭寨為偏頭關,設置武節將軍樞密院判守御此關。
從此,偏頭關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長城外三關,為“三晉之屏藩”“晉北之鎖鑰”。
如果能拿下雁門關,那么,山西大地,夏軍想什么時候進,就什么時候進——只要金人不殺過來。
畢竟這會,夏人還不敢明目張膽的占領雁門關,宋國還是金國的盟友呢!
只能以遼人的名義占領。
這不就是看金人眼色了?
所以李仁愛決定,狠狠的搶一把,埋點暗樁就跑。
耶律馬哥和李良輔的動作還是十分迅速的,一千精銳,里面不但有契丹人,還有夏人,甚至還有金人,一人三馬,直奔雁門關。
然后殺虎口、保大柵的夏軍,也會前插策應,只要拿下雁門關,他們可以第一時間沖過去。
因為蕭敬忠要去鎮守金河河谷的武要縣城,所以左衛鐵騎由耶律元宜來擔任。當初在遼帝捺缽,小伙子還跟李仁愛比試射箭的,是一員良將。
近距離讓他感受感受大夏魅魔李仁愛的魅力,好死心塌地為夏國效力。
除了左衛,自然還有布和的右衛,以及嵬名平南的精騎。
這三支隊伍,李仁愛走到哪,帶到哪,自身安全,不容忽視。
除了李仁愛的隊伍,還有兩萬的部落兵隨行。
耶律馬哥拿下雁門關,他們就加急南下,否則,他們就跟著李仁愛一起前往寧邊州,然后分布在寧邊州、金肅州諸地,休養生息。
南下雁門,是契丹人提出的軍議,他們比李仁愛還要上心。
一千精銳之前,已經有數十騎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趕往了雁門。
為何?
提前聯絡雁門的守軍啊!
雁門關的守軍,已經招納了不少遼國潰兵了,有契丹人,有遼國漢人,也有韃靼人。
之前金人大破遼帝的四萬大軍,遼軍四散,有人就跑到了雁門關求收留。
他們上繳盔甲和馬匹,僅保留簡單的武器,這樣的誠意,干脆加入宋軍好了。
不這么干不行,因為宋國抽掉了大量軍力,先去平定方臘起義,然后又抽掉兵力,去北伐偽遼。
之前遼帝東征時,他們很是膽戰心驚了一陣子。
不過最終證明,白擔心了一場。
契丹哨騎風塵仆仆的趕到廣武口,此時的廣武口,還在山腳下,是遼國對抗宋國建立的軍事前線,可駐軍萬人。
不過遼軍潰敗之后,這個小城也為之一空,潰軍哪里敢在這里逗留呢?
也就是宋軍人少,加之此城孤懸山外,不易防守,宋人不敢染指。
等到金軍撤退,夏金議和,夏人才派人接管了這個小城,不過駐軍不多,且多為部落兵,權且當做他們的容身之處。
山西省的地形多山,古代有“表里山河“的稱號,意思就是內外都有大山大河作為屏障,易守難攻。
山西地形為南北走向,東西兩側的呂梁山和太行山包圍著中間的一連串河谷盆地。
最北方的大同盆地連接著內蒙的大漠和草原,而南方的運城盆地直通關中,晉城盆地則直達中原河南。
如果直接把山西省的地圖比作漢字,這就是一個標準的“人“字,而且這個“人“的兩只腳一只踩在關中,一直踩在河南中原,這兩地都是古代中國的核心地帶。
北邊的大同盆地和南邊的沂定盆地并不是連在一起的,中間被恒山山脈隔開,雁門關位置非常特殊,是恒山山脈最窄的地方,地勢低矮平緩,可以讓大軍通過。
雁門關之所以重要,因其恰如人的咽喉,將大同盆地這個“頭“和其他的盆地“身體“分開,實實在在“晉之咽喉“。
在戰國到兩晉南北朝,中原政權的國都不是長安就是洛陽,自古以來太原陷落,則長安洛陽會產生騷動。更不用說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宋國了。
為了演的逼真,蕭撒里等人遠遠的繞過了廣武口城,未敢停留,直奔山間十幾里外的雁門關而去。
此時的雁門關,雖然還沒到歷史上集大成者,即由“雙關四口十八隘”和長城共同構筑而成的防御體系。
但宋人在遼宋之間的山道,也修建了諸多崗哨、烽燧,不讓敵人偷偷摸到雁門關下。
因為宋人正在這個時候大開方便之門,積極地和北邊的游牧民們進行牛馬交易,順便收攏遼之潰兵,充實己身。
雁門關大門可沒閉上!
一路上能看到有人牽著牛馬,趕著羊群,在往關城趕去。
待蕭撒里等人趕到了雁門關,發現大門洞開,牧人只要繳納十分之一的過關稅,就能趕著牲口,去雁門關內交易。
僅限到雁門關內。
雁門關更像是一個城池。
守著關口的宋軍,只是檢查是不是帶了盔甲、武器之類的違禁物。
是的,歡迎交易牛馬,宋國亟需牛馬。
如今遼國又被金人追的如喪家之犬,金國又是宋國盟友,不趁機多賺點錢,簡直對不住雁門關上下過了許久心驚膽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