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獻策
- 明燼1661,風起滇緬
- 蒼穹飛舞
- 2113字
- 2025-05-16 11:54:13
“王爺勿慮。”顧言連忙站起身避開,不受吳三桂之拜,“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道尚且留一線生機,王爺雖處險境,卻非無路可走。”
吳三桂緩緩落座,“請先生教我,本王洗耳恭聽。”
顧言微微一笑,“在下以為,王爺需維持現狀,不反、不擒、不動,以退為進,外示以弱,內修其強,待天下有變,再提軍出滇黔,逐鹿天下。”
帳外忽有夜風襲來,燭火搖曳間,吳三桂的面容忽明忽暗。“先生此言何意?”
“不反,不舉反旗,仍按之前一樣,聽從朝廷指令。”
“不擒,不要擒拿緬甸永歷帝,也不讓緬甸將永歷送回。”
“不動,指王爺一定要將滇黔兩省歸入麾下,大軍休養生息,不再輕動。”
“清廷順治新死,新皇年幼,四大臣輔政,索尼年老,鰲拜跋扈,蘇克薩哈與遏必隆互相牽制,十年之內,朝廷必無暇南顧,王爺可安坐無憂。”
吳三桂若有所思地捋著胡須,“十年后呢?”
“十年之后,天下大定,康熙收權親政之時,便是削藩之日。屆時王爺麾下百戰之軍,最年輕也將年過半百,必須練新軍才能拒之。”
吳三桂皺眉:“云貴地瘠民貧,人口稀少,新軍兵源從何來?”
顧言指著案上地圖,指尖停在湖廣交界,“其一,王爺可以奏請朝廷,云貴因戰亂無人,以'充實邊疆'為由,請從廣西、廣東、湖南遷移流民入滇。”
他在圖上虛圈出幾處平壩:“其二,內修仁德,滇黔之前土地多因戰亂拋荒,王爺應效法孫可望,推行營莊制度,招流民開墾土地,由王爺撥給耕牛、種子耕種,五成歸農,五成歸公,且設巡查使巡游四方,監督豪強,避免其搶奪土地人口,另鼓勵生育,多子家庭減免賦稅。
“與民休息,輕征徭役,服役之人均付銀兩,如此十年內,滇黔兩省必民富倉實,民心皆歸于王爺!”
吳三桂看著地圖,點點頭,又皺眉說道,“此計雖妙,卻有兩難。初期銀兩所需甚巨,此其一;新遷之民,十年內難成戰力,此其二。”
顧言笑道,“吾早有謀劃。”
他伸手在地圖上指向云貴地圖,手指劃過水西、烏蒙等地。
“水西安氏、水東宋氏、麗江木氏、車里刀氏、烏蒙、烏撒、東川、鎮雄土司,這些土司盤踞數百年,每家都有青壯數萬,人口幾十萬,財貨不計其數,王爺如盡收入內,可得百萬人口,十萬精兵,何愁無錢推行仁政!”
“如何收服?”吳三桂傾身向前,案幾隨之傾斜。“這些土司均在當地數百年,勢力盤根錯節,當年播州楊氏作亂,明廷可是花了十多年,幾十萬明軍才平亂成功。而你指下這些土司,每家均與播州楊氏勢力差不多,我如何能在十年內將其盡收?”
“分而治之,”顧言拾起毛筆,在土司轄地畫了道虛線,“先削其枝葉,后伐其根干。”
“土司治下,苛政待民,奴隸無數,平民皆苦于重稅,王爺可以利招其棄主投奔。
如土司不理,則數年內,他治下人口流失,必然虛弱,王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擒下。”
“如果土司鎮壓,王爺可暗中支持造反之人,坐山觀虎斗,等其兩敗俱傷,王爺再以大義伐之,土司治下人心所向,必可一戰勝之。”
“此計甚妙!”吳三桂拍案而起,哈哈大笑,“我還可向朝廷上報,言土司謀反,索要軍餉并鍛煉新軍。”
“一舉數得!先生大才,此計極妙,本王以堂堂大義行陽謀,土司若束手歸降,還能保的一家富貴,如敢逆我,必身死族滅,土地財貨人口盡歸我手下。”
“不止如此!”顧言壓低聲音,他手指在云貴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在四川與湖北、陜西交界處,他的指甲在羊皮地圖上劃出一道淺淺痕跡,恰好穿過夔門天險。
“夔東十三家新敗給四川總督李國英,但他們仍有數萬百戰老兵,十多萬人口,統領大將李來亨、郝搖旗、劉體純、袁宗第皆是當世健將,之前所敗,只因他們缺糧缺武器而已。”
“先生是說?”
“只需遣人每年暗中資助千石糧草和王爺武庫中淘換下來武器盔甲,他們就能令清廷無法控制四川。從此四川再無寧日,待王爺起兵后,讓永歷寫一紙書信,此數萬老兵便入麾下,四川可一戰既下!”
吳三桂猛地站起身,他大步走到帳中懸掛巨幅地圖前,手指從昆明劃到成都,又順長江直下:
“先取四川,再下兩湖,奪取武漢、襄陽,再順流而下,南京唾手可得!南方膏腴之地盡入我手。”
顧言注意到吳三桂呼吸變得急促。他適時遞上一杯溫茶:“屆時進可北伐中原,一戰定鼎天下,退可劃江而治,再現南北朝之事。”
吳三桂眼中精光暴漲,他指向廣東福建,“尚耿兩藩如何處理?”
顧言搖頭,“尚耿兩藩,外強內虛,十年內王爺可勾連兩家,擋住撤藩之事。
但尚耿兩藩不足信,不能與其謀事,待起事之后,王爺奪取江南,便招其入麾下效力,如其不從,派一偏師足矣。”
吳三桂又問,“清廷北方有科爾沁蒙古所助,滿族八旗戰力強悍,如何應對。”
顧言笑道,“清庭主幼臣強,鰲拜此人桀驁不馴,必成權臣,王爺可以待他弄得天下人心浮動,再與清帝暗中聯系,舉兵清君側,此時滿蒙內部必有狐疑,其勢不能合一。”
吳三桂撫掌仰天大笑,連帳外守衛都忍不住側目。
他繞過案幾,親自為顧言斟滿一杯酒。
吳三桂雙手捧杯,“我得先生之助,如文王得姜尚于渭水,齊恒得管仲于檻車,昭烈得諸葛于草廬,天下之事垂手可成也。”
顧言接過酒杯,心中一塊大石終于落下,他費了無數心機,終于憑借一張利口,把吳三桂搞定。
就在他正要舉杯之時,卻見大帳屏風后,轉出一青袍文士,對吳三桂躬身說道,“王爺,此子巧舌如簧,所言盡是禍國之言!
若王爺照此人所言行事,不日必有不測之禍,此子斷不可留!
在下方光琛,請王爺立斬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