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不比六七級鉗工差
- 四合院:開局退婚
- 躺平的咸魚
- 2050字
- 2025-06-11 00:11:16
“今晚回來住嗎?”陳玉蘭的聲音從廚房傳來,帶著期待。
“看情況,下班后得先回一趟四合院。”
“隨你,對了,我讓老師傅給你趕工做衣服,明天應該就能拿到手了。”
“不用太著急。”
“我待會去買些日用品,牙刷毛巾什么的都給你備著,你喜歡什么顏色的睡衣?”
“深色就行。”
“我親自為你準備。”
“那就做兩套吧,情侶款的。”陳守信笑道。
“好啊。”陳玉蘭的聲音里滿是甜蜜。
與此同時,在三車間外的一個偏僻角落,丁建國正和李福旺、羅陽密談。
“說吧,我們能如何幫你?”李福旺壓低聲音問道。
丁建國搓了搓手,臉上帶著為難:“這樣,頭兩個月你們能不能借我點錢?工資差不多就可以了。等我們技術提上來,工資恢復了,我再和家里說一聲。”
“我每月能拿出15塊。”李福旺撓頭說道,雖然口氣很大,但其實他手頭也不寬裕。
羅陽接話道:“差多少我來補,反正我一個人,也沒什么花銷。”
“太謝謝你們了!”丁建國感動得眼圈都紅了。
“師兄弟一場,這有什么好說的。”
“就是,換了是我們,你肯定也會這么做的。”
三人又商量了一會兒細節。其實陳守信給他們的底薪,折半之后也不比六七級鉗工差多少。只是這三個徒弟還以為是按他們現在的工資減半呢。
不過,這種互幫互助的精神,倒是讓人欣慰。陳守信要是知道了,肯定會感到欣慰的。
下午,陳守信回到辦公室,發現桌上多了份文件。打開一看,是關于新項目的預算報告。他皺著眉頭仔細閱讀,時不時在紙上做些標注。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進來。”
“陳總師,這是今天的工作匯報。”秘書小李把一疊文件放在桌上。
陳守信抬頭看了眼:“放著吧,我一會兒看。”
等秘書出去后,他揉了揉太陽穴。這段時間事情太多,各種報告文件堆積如山。但這些都必須親自過目,畢竟現在是關鍵時期,容不得半點馬虎。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遠處的廠房里,機器轟鳴聲不斷傳來。這是他的心血,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未來。
夕陽西下,橘紅色的陽光灑在廠區的每個角落。陳守信看著這熟悉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覺。
這時,辦公室的電話響了。
“喂,陳總師嗎?那個人選我已經聯系好了,明天上午九點可以來面試。”
“好,我知道了,你把他的簡歷先發過來。”
“已經讓人送過去了,應該馬上就到。”
掛斷電話,陳守信重新坐回辦公桌前。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忙,但這就是他選擇的路。
夜幕降臨,辦公樓里的燈光一盞接一盞地亮起。陳守信依然在加班,直到秘書提醒他該回家了,他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這么晚了。
收拾好東西,他走出辦公室。路過三車間時,看到里面還亮著燈。透過窗戶,他看到丁建國三人正在認真地練習操作技能。
陳守信笑了笑,沒有打擾他們。這些年輕人,都是好樣的。
走出廠區,夜風微涼。他深吸一口氣,決定先回四合院看看。至于陳玉蘭那里,明天再去也不遲。
畢竟,有些事情,急不得。
陳守信站在燈兒胡同的巷口,看著眼前這座老舊的大雜院。磚瓦斑駁,墻皮剝落,空氣中飄散著一股特有的陳舊氣息,卻又透著京城獨有的韻味。
初夏的陽光斜斜地灑在青磚墻上,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沿著七拐八扭的小巷向里走去,腳下的石板路已經被無數人的腳步磨得光滑。
穿過兩道影壁,他來到了第三進院子。這里和他住的四合院頗為相似,后座房都被割掉成了北邊街道的門面。院子里種著幾棵老槐樹,枝葉繁茂,投下大片陰涼。
“陳總師!”
一道充滿朝氣的聲音打破了院子里的寧靜。劉漢從東廂房探出頭來,年輕人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興奮。他快步迎了出來,腳步輕快得像是在跳躍。
這名燕大的優秀學子本來打算留校任教,接到趙永康的通知后,立刻決定加入陳守信的團隊。現在看來,他對這個決定充滿期待。
陳守信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年輕人。劉漢身材瘦高,戴著一副圓框眼鏡,眼神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這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收拾好行李了嗎?”陳守信輕聲問道。
“馬上就好!請您稍等。”劉漢連忙跑回屋內繼續收拾。
屋內光線昏暗,一股淡淡的煤油味道飄散在空氣中。炕頭上,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正陪著幺弟玩耍,見到陳守信進來,連忙要起身。
“老人家別客氣,您坐。”陳守信伸手虛扶,目光在簡陋的屋內掃過。
墻角堆著幾本泛黃的教科書,書頁邊緣已經卷起。桌上擺著一盞煤油燈,旁邊是幾張寫滿公式的草稿紙。
“帶上換洗衣物就行,其他的不用帶,招待所那邊都有。”陳守信提醒道。
劉漢點點頭,將幾件衣服塞進包里,又小心翼翼地放入幾本筆記本。“陳總師,說實話,趙教員找我的時候,我還以為這是個玩笑呢。”他的聲音中帶著激動。
“今后咱們就是同在一個戰壕里的戰友了。”陳守信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受到年輕人身體微微的顫抖。
第二天,京師鋼廠。
孫廠長走路都帶著風,這兩天笑得合不攏嘴。自從陳守信帶著團隊入駐后,整個鋼廠的改革升級如同裝上了火箭推進器。
劉漢和羅陽住在一間房,林雪因為是女性,單獨住一間。陳守信更是享受著獨立單間的待遇。不過現在,沒人有心思去關注住宿問題。
每個人都忙得腳不沾地,連吃飯的時間都在討論技術問題。劉漢的加入,讓團隊如虎添翼。
各種專業報告如雪片般飛出:《頂底復吹轉爐煉鋼法冶金分析》、《工藝流程參數設計》、《不同規格爐型圖集》......整個冶金行業都被驚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