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紅衣大炮震懾
- 誰說朕是暴君?朕要誅你九族
- 書友華金
- 2264字
- 2025-05-07 19:54:20
城下的黃得功見城門緊閉,冷笑一聲:“汪正奇,你這是要抗旨不成?”
“黃大人見諒!”城頭上傳來汪正奇的聲音,“時候已晚,不如明日再談?”
“放肆!”侯世祿也怒喝道,“汪正奇,真是夠膽大的!!連本總兵都不放在眼里了?”
汪正奇心中暗罵。若只是侯世祿來,他倒不怕。可天雄軍在此,他卻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此時,一支火箭沖天而起,在夜空中劃出一道弧線。
“不好!”汪正奇臉色大變,“誰放的火箭?”
沒人回答他。但他知道,這支火箭意味著什么。那是給京城的信號。
果然,第二天一早,八百里加急的奏報就送到了京城。
沈棨和侯世祿也分別上書,把汪正奇罵了個狗血淋頭,生怕被卷入其中。
崇禎看著手中的奏疏,嘴角微微上揚。
“好大的膽子!”他故作震怒,“竟敢抗拒朝廷命令!”
孫承宗、李邦華、閻鳴泰等大臣面面相覷,不知皇帝接下來要如何處置。
其實崇禎心中等的就是這一刻,整頓邊軍豈是拿幾個軍官就能完事?
何忠祥的事情,不過是個由頭罷了。邊軍的積弊,豈是抓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這些年來,邊軍早已腐朽不堪。軍餉貪污、虛報兵額、軍紀松弛,種種問題層出不窮。每每遇到建奴,不戰而潰。這絕非是漢人天生怯戰,而是軍制徹底爛透了。
殿內一片寂靜,只有檀香裊裊升起。眾臣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
“諸位愛卿,說說你們的看法。”崇禎目光如電,掃過殿中眾臣。
李邦華踏前一步,衣袖輕拂:“回陛下,臣已派人去了宣化府,今年的軍餉會提前發放。至于張家口拒門不開,臣以為可派人入城詳談,以柔和手段化解此次危機。”
“閻愛卿以為如何?”崇禎的目光轉向一旁的閻鳴泰。
閻鳴泰連忙拱手,額頭上已有細密的汗珠:“臣...臣附議李大人所言。”
“哼。”孫承宗冷哼一聲,胡須微顫,“老臣以為,當下最要緊的是震懾,而非談判。”
“說得好!”崇禎猛地一拍案幾,茶盞震得跳動,“朕派盧象升領天雄軍,帶二十門紅衣大炮前往宣化府,為的就是這個!”
他站起身來,龍袍下擺翻飛,在殿中慢慢的來回踱步:“九邊其他軍鎮都在觀望,朕若退一步,他們便要進十步!朝廷若是一味妥協,威信何在?”
李邦華等人這才恍然大悟,連忙稱頌圣明。殿內的氣氛略微緩和,但崇禎的臉色依舊凝重。
“傳朕旨意!”崇禎厲聲道,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張家口若還不放行,按意圖謀反論處,讓盧象升將城門轟開!”
他轉身指向李邦華:“你即刻將軍餉運到城下,讓守城士兵都看見。告訴他們,皇上今兒個是要開大恩賞!”
恩威并施,這才是帝王之道。那些士兵不過是被軍官蒙騙,只要看到真金白銀就在眼前,再加上紅衣大炮的威懾,還有什么好猶豫的?
然而就在此時,一名內侍匆匆跑進大殿,跪地稟報:“陛下,保定府易縣突發暴亂!”
這個消息如同一顆炸彈,在朝野間炸開。大殿內瞬間喧嘩起來,文武百官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易縣距京城僅一百六十里,這樣的距離,幾乎就在眼皮子底下。
崇禎坐回龍椅,拿起剛承上來的奏疏眉頭越皺越緊。御案上的燭火搖曳,在他臉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陰影。
易縣知縣陳忠行在奏疏中稱,暴民已攻占縣衙,他不得不倉皇逃離。
“暴民?”崇禎冷笑一聲,聲音里帶著明顯的不信。
他對易縣的情況了如指掌。那里離京城很近,今年糧食收成正常,新田制也已經開始見效。之前成國公朱純臣的田產,也都分期售給了百姓。
百姓有田有糧,為何要造反?
更蹊蹺的是,為何偏偏在張家口出事的節骨眼上,易縣就暴亂了?
崇禎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龍椅扶手,眼神漸漸變得銳利。殿內的大臣們噤若寒蟬,生怕觸怒了這位年輕的帝王。
“王承恩!”
“奴婢在。”王承恩從殿角快步走出,躬身應答。
“速速將駱養性傳喚到御前。”
不多時,錦衣衛指揮同知駱養性便匆匆趕到。他的靴子踏在大理石地面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醒耳。
“你立即帶人去易縣,查明真相。”崇禎沉聲道,目光如炬,“記住,不得輕易動武。朕要知道實情。”
“遵旨!”駱養性抱拳領命,轉身快步離去。
看著駱養性離去的背影,崇禎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圍魏救趙?有意思。
分明是打算挪開重臣們的視線,讓他對邊軍的整頓放緩手腳?
看來這些大臣們,治國無能,玩弄權術倒是一把好手。
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欞灑進來,在地上投下一道道細長的光影。崇禎站在那里,望著遠處的天際。
這些人以為他年輕,好糊弄。殊不知,正是這份年輕,讓他有著足夠的耐心和決心,去撕開這些虛偽的面具。
“陛下。”王承恩輕聲提醒,“天色已晚,該用膳了。”
崇禎擺擺手:“不急。傳朕旨意,宣內閣首輔溫體仁來見。”
王承恩應聲而去,大殿內又恢復了寂靜。
崇禎踱步回到御案前,指尖輕輕拂過堆積的奏章。這盤棋,才剛剛開始。有人想借易縣的事情攪渾水,那就讓他們看看,到底誰才是這局棋的主導者。
夜幕降臨,宮燈次第點亮。溫體仁踏著月色而來,他的腳步略顯沉重。
“臣,參見陛下。”
“免禮。”崇禎示意他起身,“愛卿可知道易縣為何會突發暴亂?”
溫體仁額頭滲出細汗:“回陛下,臣已派人前去查探。據初步消息,似是因軍餉拖欠...”
“軍餉?”崇禎冷笑,“易縣何時有軍餉可拖欠了?”
溫體仁的身子微微一顫:“這...這臣一時也說不清楚。”
“也罷。”崇禎轉身背對著他,“你先退下吧。讓兵部尚書即刻擬一道旨意,調京營五千人,明日一早開赴易縣。”
“陛下!”溫體仁急忙道,“是否太過倉促?若是...”
“怎么?”崇禎猛地轉身,目光如刀,“首輔大人是覺得朕處置不當?”
溫體仁連忙跪下:“臣不敢。”
“起來吧。”崇禎的聲音忽然溫和下來,“朕知道你是為朕著想。但這件事,必須速戰速決。”
待溫體仁退下后,崇禎重新坐回御案前。
張家口的邊軍,易縣的暴亂,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暗藏玄機。他要的不僅是解決眼前的危機,更是要借此機會,徹底整頓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