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舍己為人司院長
- 從醫校開始的1981
- 三村竹林
- 1975字
- 2025-05-07 20:34:45
接下來的時間,王楠詳細了解了衛生院的情況。門診每天都很忙,但設備和藥品都很緊缺。很多病人都是小病小痛,但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急癥,只能轉診到區醫院。
“最難的就是夜間急診,”周護士嘆了口氣,“有時候病人送來的時候已經很危急,可我們這里條件有限,只能眼睜睜看著......”
王楠點點頭,這確實是基層醫療機構的通病。但他轉念一想,或許可以教他們一些急救技巧,至少能為轉診爭取更多時間。
“司院長,我建議先從基礎醫療技能開始培訓,特別是一些常見急癥的處理方法。”王楠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外傷包扎、心肺復蘇這些。”
“好!這個好!”司院長眼前一亮,“我們正愁這個呢!”
其他人也都露出期待的神色。在這個年代,能有機會系統學習醫療技能是很難得的。
王楠看了看時間,已經快到午飯時間了。他轉頭看向一直乖乖坐在角落的王文王繪:“走,帶你們去吃棒冰。”
兩個小家伙立刻歡呼起來,蹦蹦跳跳地往外跑。王楠無奈地搖搖頭,跟大家告別。
“王同學,下午還來嗎?”司院長問道。
“來,下午我們就開始培訓。”王楠點點頭,“對了,能借用一下你們的藥房嗎?我想看看有些什么藥。”
“當然可以!”司院長連忙答應,“我讓小李帶你去。”
吃完午飯,王楠來到藥房。他目光緩緩掃過一排排玻璃瓶。昏黃的燈光下,瓶瓶罐罐雖然擺得滿滿當當,但種類少得可憐。幾種退熱藥、止瀉藥,再加上青霉素、氯霉素這些抗生素,就是全部家當了。
藥房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藥味,混合著霉味,讓人不由得皺眉。王楠隨手拿起一個玻璃瓶,里面裝著散裝的硝苯地平片,連個包裝都沒有,藥片表面已經有些發黃。
“這藥房也太寒磣了。”王楠輕聲嘀咕著,眉頭緊鎖。
一旁的小護士小聲解釋道:“我們這兒條件有限,很多藥品都買不到,病人大多只能去縣城的醫院。”
王楠點點頭,繼續檢查著藥房的存貨。角落里堆著幾箱輸液瓶,上面落了一層薄灰。他用手指輕輕擦過瓶身,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跡。
“看來只能在外科上下功夫了。”王楠放下手中的藥瓶,轉身走向醫生辦公室。
辦公室里,幾個大夫已經等候多時。他們圍坐成一圈,桌上擺著幾塊新鮮豬肉。王楠注意到,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期待和緊張。
“同志們,”王楠拿起一把持針鉗,“這些是基礎的手術器械。雖然不是什么好貨,但能用就行。”
他開始演示各種縫合手法。從最簡單的間斷縫合,到復雜的鎖邊縫合。剛開始時動作放得很慢,確保每個人都能看清楚。
“注意看,持針鉗要這樣握,”王楠的手指靈活地轉動著器械,“角度要保持在90度,這樣才能保證針線走向的準確性。”
其他醫生認真記著筆記,不時發出低聲的討論。就連司院長這個老人家都戴著老花鏡,一絲不茍地記錄著每個細節。
“王同學,”一個年輕醫生舉手提問,“這個打結的時候,是不是要注意力度?”
王楠點頭:“對,力度要均勻,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太松容易裂開,太緊會影響傷口愈合。”
演示進行了將近兩個小時,王楠的額頭已經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看著桌上的豬肉,突然嘆了口氣:“在豬肉上練習終究差了點意思。”
話音未落,司院長突然站起身,大步沖出辦公室。其他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幾分鐘后,司院長回來了。他的左臂血流如注,襯衫袖子已經被鮮血浸透。
“就拿我當教材吧!”司院長咬著牙說,臉上沒有一絲猶豫。
辦公室里頓時響起一片驚呼。
“司院長,這......”王楠愣在原地,手中的持針鉗差點掉在地上。
“別廢話,趕緊教!”司院長瞪著眼睛,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我們是革命同志,這點疼算什么!”
王楠深吸一口氣,示意其他人準備消毒用品。他仔細檢查了司院長的傷口,是一道長約五厘米的切口,雖然血流不止,但所幸不深。
“各位同志,”王楠的聲音變得嚴肅,“現在我們有了真實的傷口,這是最好的教材。但記住,每一針都要格外小心。”
他先示范了第一針,動作放得極慢。“看清楚了嗎?持針鉗要這樣握,進針點距離傷口邊緣要保持3毫米......”
其他醫生輪流上手,每個人都縫了一針。司院長疼得滿頭大汗,豆大的汗珠順著皺紋滑落,但他始終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
“院長,要不要休息一下?”一個年長的醫生擔憂地問。
司院長搖搖頭:“不用,繼續。趁這個機會,多練幾遍。”
這場特殊的教學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當最后一針縫合完成時,司院長的左臂已經縫了將近二十針。雖然縫合的痕跡參差不齊,但每個醫生都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包扎好了,”王楠輕輕拍了拍司院長的肩膀,“您老真是......”
司院長笑了笑,擦去額頭的汗水:“我這把老骨頭還能派上用場,值了。”
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戶灑進來,給辦公室蒙上一層金色的光芒。這一天,青山衛生院的醫生們,上了最難忘的一課。
當天晚上,醫院的走廊里還亮著燈。幾個年輕醫生圍在一起,繼續用豬肉練習著縫合技術。他們的眼神中燃燒著一種特殊的光芒,那是對醫術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
司院長坐在辦公室里,看著自己纏著繃帶的左臂,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些年輕人會把今天學到的東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