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編織縫合術
- 從醫校開始的1981
- 三村竹林
- 2070字
- 2025-05-07 20:34:45
司院長和其他醫生面面相覷,他們都是區醫院的老醫生了,卻從未見過如此精妙的縫合技術。這哪里是一個鄉村醫生該有的水平?
汗水從王楠的額頭滑落,但他顧不上擦拭。司院長和幾位醫生圍在手術臺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王楠的每一個動作。
“王醫生,這個角度要注意控制嗎?”一位年輕醫生忍不住小聲問道。
王楠點點頭,放慢動作:“對,角度很重要。太大容易造成組織損傷,太小又不利于愈合。”
手術室里安靜得能聽見呼吸聲,只有縫合針穿過組織的細微聲響。陽光下,手術器械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兩個小時后,王楠直起酸痛的腰,活動了下僵硬的肩膀。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讓他渾身都不舒服,但看著手術臺上完美的縫合線,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好了。”他輕聲說道,摘下已經被汗水浸濕的口罩。
“孫叔,這幾天要好好休息,別碰水。”王楠一邊收拾器械,一邊叮囑,“過幾天我去給您換藥。”
孫村長躺在病床上,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王楠,我這腿...以后還能走路嗎?”
王楠仔細檢查了傷口,語氣溫和卻堅定:“只要你好好養著,按我說的做,就不會瘸。不過恢復期要注意...”
話未說完,孫村長的老婆就抹著眼淚撲過來:“謝謝王楠,真是太謝謝了!要不是你,我們老孫這條腿...”
圍觀的村民紛紛議論,眼中滿是敬佩。就連那些平日趾高氣揚的村干部,看向王楠的眼神也變得不一樣了。
送走孫村長后,王楠坐在診室里,心里卻泛起一絲苦澀。這么大的手術,連個醫藥費都沒提,這也太...他搖搖頭,甩開這個念頭。
“王同學。”司院長搓著手走過來,眼中帶著幾分期待,“你這手術水平...能不能請你教教我們縫合術?”
其他醫生也投來渴望的目光。王楠想了想:“行,你們準備好工具和豬肉,明天我去衛生院。”
第二天一大早,鞭炮聲就在王家門口響起。噼里啪啦的聲響驚醒了整條街的人,紛紛探頭張望。
孫村長一家抬著大籮筐來了。陽光下,籮筐里的東西琳瑯滿目:5斤特級清河龍井、50斤大米、一只肥碩的豬后腿、上等白糖、紅棗、桂圓干...
“這些都是一點心意,還請王楠收下。”孫村長的老婆熱情地說道,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
看著這些謝禮,王楠心中一陣愧疚。昨天還在腹誹人家不給醫藥費,今天就收到這么多東西。
王韻和王文王繪在院子里興奮地轉來轉去,時不時摸摸籮筐里的東西,眼睛里閃爍著喜悅的光芒。這還是頭一回有人專程來他們家門口燃放爆竹道謝,第一次收到這么多謝禮。
村民們站在院子外看著這一幕,眼中滿是羨慕。誰都知道,王家這是要出人才了。一個會看病的人,在農村有多重要,大家心里都清楚。
“王楠真是有本事啊。”有人感嘆道。
“可不是嘛,聽說連區醫院的專家都夸他呢。”
“以后我們村有個好醫生,那可是造福一方啊!”
送走孫家人,王楠站在院門口,望著遠處被晨霧籠罩的村道發了會呆。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泥濘的小路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
“大哥,你在想什么呢?”王文扯了扯他的衣角,圓圓的小臉上寫滿好奇。
王楠回過神,揉了揉弟弟的腦袋:“沒什么,準備去衛生院了。”
“我們也要去!”王繪蹦蹦跳跳地湊了過來,“大哥,帶我們一起嘛!”
兩個小家伙眼睛亮晶晶的,王楠知道他們打的什么主意——無非是想蹭幾根棒冰。不過今天確實沒什么要緊事,帶他們去轉轉也好。
“行,不過得先問問大姐。”
王韻正在廚房里忙活,聽說要帶兩個小的出門,連連點頭:“去吧去吧,也該讓你們散散心了。”
王楠看著大姐的樣子,心里泛起一絲異樣。重生以來,他總是刻意與這些“親人”保持距離,可血濃于水的牽絆又豈是說斷就能斷的。
收拾停當,三人出了門。村道上三三兩兩的村民跟他們打著招呼,王楠禮貌性地點頭回應。自從給孫村長做了手術,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都變了,充滿敬畏和尊重。
青山衛生院很好找,就在公社電影院旁邊。一座改建的老宅,雖然破舊,但收拾得很干凈。門楣上的五角星在陽光下閃著微光,讓人莫名安心。
“王醫生來啦!”還沒進門,就聽見一個爽朗的聲音。司院長快步迎了出來,臉上堆滿笑容,“可算把你盼來了!”
他熱情地伸出手,王楠下意識地往后退了半步。前世那場疫情給他留下的陰影,讓他對這樣的肢體接觸有些抗拒。
“抱歉,有點潔癖。”王楠勉強笑了笑,“孫村長一家來送東西,耽擱了會。”
“沒事沒事,”司院長不以為意,轉而關切地問道:“孫村長的傷勢怎么樣了?”
“手術是成功了,但恢復期會很長。”王楠簡單解釋道,“這種肌腱手術對技術要求很高,需要專業的康復訓練。”
司院長連連點頭:“明白明白,這種高難度手術我們確實不敢碰。今天請你來,主要是想學學你那縫合技術。”
走進院內,一股濃重的消毒水味道撲面而來。雖然條件簡陋,但處處都收拾得干干凈凈。走廊上還擺著幾盆綠植,為這個充滿藥味的地方增添了一絲生機。
司院長將全院七名職工召集到會議室,一一介紹給王楠認識。除了兩名護士,其他都是半路出家的赤腳醫生,雖然沒有正規醫學院的文憑,但都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
“我們這些人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韓醫生憨厚地笑著,“就指望王同學多教教我們了。”
看著這群樸實的醫務工作者,王楠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在這個醫療條件匱乏的年代,正是這些人用滿腔熱忱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
“各位都是我的前輩,”王楠環視一圈,“我們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