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同易主
- 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 醺淺月
- 2408字
- 2025-05-08 09:25:26
洪承疇沒有按照多爾袞的意思退下,而是繼續叩首。他的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王爺,臣還有一言相告。”
“說。”多爾袞的聲音冷冽如冰。
洪承疇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朱家太子不簡單啊!他早就料到我們要突襲大沽口,所以才設下埋伏。這家伙絕對是威脅我大清的最大危機!”
多爾袞眉頭微皺,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臣擔心大同和北京會出事。”洪承疇用袖子擦了擦眼淚,聲音帶著幾分哽咽,“之前臣主張放走朱慈炯和王永吉,現在看來是個錯誤。朱家太子必定已經做好了布置。”
帳內的氣氛驟然凝重。范文程站在一旁,眉頭緊鎖。
“北京城?”多爾袞冷笑一聲,語氣中帶著不屑,“一群投降的貳臣,也敢反抗天兵?如若不服,那就一個不留。”
“王爺不可啊!”洪承疇連忙阻止,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尖銳。
“放肆!”范文程厲聲喝道,臉上露出憤怒的神色,“天兵所到之處,抗拒者當誅!這是規矩!”
洪承疇咬著牙,重重地叩了一個頭。額頭與地面接觸的瞬間,他感到一陣鈍痛:“王爺,北京確實是天下最繁榮的中心,萬萬不可屠城啊!就連流寇破城時都要裝作秋毫無犯,我大清正義軍威,豈能濫殺無辜?”
“你是在教本王做事?”多爾袞眼中寒光閃爍,語氣中帶著威脅。
洪承疇渾身一顫,冷汗順著臉頰滑落。他深知多爾袞的手段,稍有不慎就是掉腦袋的事。可為了大清,他不得不說:“王爺,龍城百姓若敢抗拒,必是中了朱家太子的計謀。必須要除掉朱家那個太子,不是無辜百姓啊!”
“退下!”多爾袞揮了揮手,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
洪承疇不敢再多言,磕了個頭后退出大帳。夜風吹過,他感到一陣徹骨的寒意。
帳內,范文程上前一步,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王爺,洪承疇想得太多了。大同的司馬銘本就是個墻頭草,龍城那些貳臣更是無兵無將,有什么可擔心的?”
多爾袞沉默片刻,轉頭對多鐸說道:“老十五,你去把從大沽口逃回來的人都圈起來,包括耿仲明。必須嚴密看管,消息不可外露。問清楚事情始末。”
“是。”多鐸領命而去,腳步聲漸漸遠去。
多爾袞面色凝重地對范文程說:“你去見大明使團,就說耿仲明是擅自行動,本王仍愿與大明和親。只是東莪還太年輕,需等十年。另外,大明需割讓玄武九郡,每年進貢百萬兩銀子。若答應這些條件,本王便與朱家太子在衛河會盟。”
“王爺,這待遇會不會太過寬松了?”范文程討好地說道。
“不過是緩兵之計。”多爾袞冷冷道,目光深邃,“若能拿下北方,玄武九郡算什么?若能一統天下,又何必止步于此?但現在還不知大沽口到底如何,大同那邊也未必安穩。”
多爾袞口中的大同城內正上演著一場血腥的廝殺。
司馬銘率領家丁突然發難,與李自成留下監視的張天琳、柯天相部展開激戰。城內喊殺聲此起彼伏,刀光劍影中,鮮血染紅了街道。那些原大同鎮的明軍爆發出驚人的戰力,很快就占據了上風。
大同總兵衙門內,司馬銘端坐在案幾后,指著案上兩顆血淋淋的人頭。那是張天琳和柯天相的人頭,鮮血還在滴落,在地上匯成一片暗紅。
“原本以為敵軍有多強悍,沒想到不過如此。”司馬銘冷笑著對駱修身說道,“早知道對手這么不堪一擊,老子就不投降了!”
諷刺的是,張天琳還是司馬銘的救命恩人。當初就是他在李自成面前為司馬銘求情,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
駱修身看著那兩顆人頭,背脊發涼。他強作鎮定,說道:“總戎,千歲爺還有一道令旨要交給您。”
“拿來。”司馬銘的聲音中帶著幾分倨傲。
駱修身取出令旨,雙手呈上。
司馬銘打開一看,眉頭立刻皺起:“千歲爺早料到滿洲韃子會來奪大同?不是說好借師助剿嗎?”
“這是三月二十日千歲爺離京前的令旨。”駱修身解釋道,聲音平靜。
“那時就預料到了?”司馬銘的語氣中帶著幾分驚訝。
“防人之心不可無。”駱修身緩緩道,“滿韃子兵強,大同雖堅,但經不起長期圍困。在太行山設立根據地是明智之舉。”
司馬銘捋著胡子笑道:“駱指揮說得不對。圍城哪有那么容易?”
說罷,司馬銘領著駱修身來到大同城的城墻上,這座雄城,是他的底氣所在。
司馬銘輕撫著城墻上那些飽經風霜的青磚。這些特制的大青磚,每一塊都比尋常城磚重上數倍,經過歲月的洗禮依然堅固如初。
“駱指揮。”司馬銘緩緩開口,“你可知這城墻為何如此特別?”
駱修身仔細打量著城墻的輪廓,只見它不似尋常城池那般方正,而是如同齒輪般凹凸有致。“確實奇特,這般設計,想必大有深意。”
“不錯。”司馬銘眼中閃過一絲欣賞,“你看這五十二座馬面敵臺,每一座的位置都經過精心計算。”他指向其中一座敵臺,“每座敵臺上的火炮都能與相鄰兩座形成交叉火力,敵人若是強攻,必定會遭受三面夾擊。”
駱修身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如此說來,這城防當真固若金湯。”
“這還只是表面。”司馬銘邁步向前,示意駱修身跟上,“你再看這四座城門。”
城門處巍峨的建筑群映入眼簾,司馬銘繼續解釋:“每座城門都有甕城、箭樓、匾樓三重防護。就算城墻被攻破,只要甕城在手,大同就不會陷落。”
“那邊那座方正的建筑群,可是代王府?”駱修身指向東北角。
“正是。”司馬銘點頭,“那里如今被改造成皇城,城墻同樣堅固異常。真到危急時刻,那就是我們的最后堡壘。”
司馬銘目光掃過城外開闊地,“城外還有三座關城,北面的操場城、東面的東小城、南面的南小城,形成三關之勢。再加上東西兩翼的聚樂堡、高山堡...”
“這是一座真正的軍事要塞。”駱修身由衷感嘆。
司馬銘冷笑一聲,“滿清想要圍城?且不說他們有多少兵力。沒有七八萬大軍,連外圍都包不住。更何況數萬大軍要吃要喝,消耗驚人。我城內現有半年糧草,再收集些湊夠一年,看韃子能圍多久!”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被急促的腳步聲打斷。
一名幕僚快步走來,臉上帶著幾分急色:“總戎,靈丘縣傳來塘報!”
“何事?”司馬銘眉頭微皺。
“新任三邊總督王永吉和宣府總兵高第正護送新封云藩前來,約有五千人馬。”
“新云藩?”司馬銘的表情瞬間嚴肅起來,“是哪位?”
“據報是皇三子。”
這個消息讓司馬銘神色一凜,他立刻挺直了身子:“皇三子親臨,這可是大事。駱指揮,勞煩你去迎接一趟。本鎮要坐鎮城防,就委屈你走這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