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王的游戲:變革中的生存與死亡
- 趙家三郎
- 2150字
- 2025-05-16 16:11:19
二、變革之初——趙高的SWOT分析矩陣
所謂比較優勢,通俗的說即是你我都生產質量相同的鞋墊,但我的成本比你低。在秦國,好比你我都會法律,但我比你學得好,學得精。大秦帝國是法治國家,學習法律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以法家思想作為統治理論的秦國,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思想:以刑去刑。趙高恰好精通獄法,這是眾多法律中重要的一部。不僅僅精通法律,而且趙高還是個書法家。我們知道書法這玩意兒,那是一門藝術,沒有一身的藝術細菌和天賦很難寫好,更別指希冀到意境。老天恰好給了趙高藝術之才,他的小篆寫得超帥,非常漂亮,直接可以與當時大書法家李斯相媲美。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書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許慎著《說文解字》)秦始皇統一文字,頒布了小篆教科書,其中就有趙高的書法作品。僅憑這一點即可載入史冊,千古留名。此外,趙高辦事勤勉,工作認真,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很強。
強什么程度?
以至于驚動了帝國最高領導。辦事能力強的人必是洞察人性的高手。趙高身上的一個中心(辦事能力強)兩個基本點(精通法律、書法出眾)的比較優勢,使得趙高在隱官那個地方脫穎而出,比較優勢一下子轉變成了絕對優勢。在那個處處以功績說話的法治國家里,選拔機制顯得相對公允,無論你是販夫走卒,還是皇親貴胄,沒有功績,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大環境給了趙高更多出人頭地的機會,最初他學習法律,習練書法只是為了將來有個好工作,有個好前程,好比畢業生拿著簡歷求職一樣。如果簡歷上寫“著本人吃苦耐勞,成績優異,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次機會,一展才華”之類的太假大空,用人單位知道你擅長什么?能干什么?拿多少工資?
趙高的簡歷有三條比較優勢:辦事能力強、精通法律、書法出眾。三條比較優勢形成了他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以至秦始皇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任中車府令。趙高升遷的歷史經驗告訴人們,簡歷沒必要弄得花里胡哨,突出你的比較優勢和個人價值即可。
中車府令,給皇帝陛下趕馬車,雖然不是什么高官,但卻是近臣。近臣有時候可以左右領導意見,就像秘書不是什么大官,但那是領導的親信心腹。不過此時,除了老天沒有人能左右的了秦始皇。很快政治敏感的趙高選擇了秦始皇的一個兒子胡亥,成了他的法律老師。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每個人兒子都有繼承帝位的權力。趙高相信他的選擇。
秦始皇這一生也做出過無數次的選擇。選擇是一門學問,是為了正確的決策,決策的目的是合理的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秦始皇選擇了隱官身份的趙高,料到他日后必忠于皇帝,以最小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然而,秦始皇選擇趙高,絕對是個錯誤的決策。秦始皇不知道他竟然給空前強大的秦帝國,選擇了一個掘墓人。不久,這個掘墓人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七月,秦始皇病死于沙丘行宮,成了趙武靈王第二。沙丘這地而不吉利,先后掛了兩位君王。秦始皇駕崩前,寫了一份詔書,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內容寥寥數言: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翻譯過來即是:“把兵權交給蒙恬,你回首都咸陽主持老子的喪事?!备赣H去世,作為長子的扶蘇理應主持喪事,于情于理,都是對的。
趙高卻看出不同的兩個字:繼位。
這是秦始皇給皇長子扶蘇的繼承帝業詔書。直到秦始皇駕崩,詔書也沒有發出去。不是趙高不發,是他跟根本不想發,這里面涉及到了個人的核心利益。一旦扶蘇繼位,必定重用蒙氏兄弟。趙高與蒙毅有仇!當年,趙高憑借自己漂亮的簡歷成了秦始皇近臣,好日子不好好過開始作死,結果犯了法,蒙毅親自判決——死刑。最后秦始皇他老人家出面才算了事。秦始皇在臣子之間玩了一把權術,卻沒想到若干年后害死了重臣。扶蘇繼位,重用蒙氏,趙高就不值錢了,失去了價值,處心積慮地抱胡亥大腿這招也白費了。說到底,政治變革的本質還是爭奪利益。所以,詔書決不能發出,趙高要改變這個趨勢,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發動變革。
大凡變革有兩種類型:
第一,蓄謀已久型
當事人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謀的進行實施具體步驟,一旦機會成熟,猝然發難,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比如王莽篡漢。
第二,突然爆發型
當事人起初并沒有發動政變的野心,當機會來臨之際忽然萌生了想法,進而鋌而走險,完成政治目的,比如陳橋驛兵變。趙高面臨的情況屬于第二種類型。
秦始皇病重時日起,他開始計算自己的利益得失,所以秦始皇駕崩時,帝國權力舞臺該輪到他上場了。
SWOT分析方法是尋找、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的一種科學方法,同樣適用于變革之初。
面對突發情況,趙高迅速做出了當前局勢的分析判斷。

短暫的分析過后,趙高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給自己提出了兩個關于變革的問題:
1.誰是必須要拉攏的,為什么?
2.誰是必須要除掉的,為什么?
先說第二個問題。
這個問題里面確立政變剪除對象:扶蘇。
秦始皇的詔書是給皇長子扶蘇的,讓他回首都主持喪事,也就是繼承大統。這個不行!絕對干掉!再說第一個問題,在沒有人配合情況下,只身一人不可能發動變革。天下 80%的權力掌握在 20%的少數人手里,若要變革成功,必要有人配合。
綜上所述,機會難得、條件成熟、優勢明顯,政變成功率高達 75%。解決掉最后一個盟友問題,即可成功。然而,趙高很清楚,擺在他面前的兩座高山,他必須要征服他們,才能會當凌絕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