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父子監牢對白
- 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舉路
- 海上驚雷
- 2168字
- 2025-05-09 13:07:54
“大郎,勸勸王押司,他已經三天水米未進了。”
“延睿謝鄭節級。”
王敬聽到兒子的聲音,緩緩睜開雙目。
也許,原主和父親的感情非常深,此刻,王延睿的眼眶里噙滿了淚水。
“爹爹,我來看你了。”
王敬笑了起來。
但笑的很勉強。
王敬的形象,逐漸在王延睿的腦海里具象化了。
“爹爹,你瘦了。”
王敬艱難的讓自己露出笑容,“大郎,你怎么來了?”
“娘讓我來看看你。”
王敬終于笑出來了,“沒嚇著你娘吧?”
“娘多潑辣啊?誰能嚇著她?”
“休要編排你娘,你娘表面上是個潑辣戶,可實際上,你娘最膽小了。”
得了,不說了,人家兩口子互相理解,咱就不添堵了。
王延睿把帶來的鋪蓋鋪到墻角,再把饅頭放在地上。
“爹爹,我聽鄭節級說,你已經三天沒吃飯了,這是娘包的饅頭,你多少吃點吧。”
王敬搖了搖頭說道:“爹爹決心以死明志。”
王延睿先是讓這句話在自己的腦子里過了一遍,耗費了無數腦神經回路,才搞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王延睿笑了起來。
“我兒,你也覺得為父做的對?”
“爹,我笑你傻。”
王敬本來一臉欣慰的臉上,逐漸涌上怒氣,“爹爹以死明志,怎么能叫傻呢?”
“你覺得是以死明志?可在知縣大老爺,在司馬家來說,你這叫畏罪自殺!知縣為了擺脫逼良吏自殺的名聲,也得給您安一個畏罪自殺的名頭。”
王延睿被這個年代文人的腦回路打敗了,總想著我以為,而不是別人以為。
你以為你是以死明志,可別人出于自身利益,不會按照你以為的方式處理問題。
白死了不說,還要被人罵一聲傻子。
“額……”
“爹啊,吃包子,哦,吃饅頭,香著咧。”,王延睿說完,使勁撕咬了一口,羊肉餡的,味道真心不賴。
王敬吞咽了一口口水。
“爹,跟我說說到底咋回事唄?我怎么聽說是司馬慶看上你押司的位子了,所以才想把你弄下去。”
“嗯?”
看著一臉小白樣的親爹,王延睿徹底被打敗了。
他以為王敬這個當事人,多少知道點內幕呢,敢情他也兩眼一抹黑?
算了,自己提點提點老爺子吧。
“司馬康覺得司馬慶科舉無望,所以就安排他當胥吏,八個押司中,就數爹爹最沒背景沒關系,所以他們就盯上了你。”
王敬被雷的頭頂冒煙。
“什么?司馬雄這個老匹夫?”
“除了他還有誰?”,王延睿繼續撕咬包子,“爹爹,吃一個,要不就沒了。”
王敬的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本來以為自己被冤枉了,所以準備以死證清白。
結果自己真被冤枉了,而且是別人做的局。
王延睿把事情的主線告訴王敬,王敬立刻想通了其中的關鍵。
畢竟王敬不是真的傻。
王敬拿起包子撕咬了一口,接著嘴對著酒壇子,一口酸澀的酒液下肚,差點被噎死。
“不是你娘包的,是如意包的。”
“爹,這都能吃的出來?”
“那是。”,王敬很神氣,“我吃了你娘包的饅頭多少年了?還能吃不出差別?”
“爹爹,你不滿我娘?”
“胡說,怎么可能呢?”
“我娘一直不肯把如意給你,你心里肯定不滿,我還聽說你還惦記孫家娘子呢。”
王敬老臉通紅,嘴上也停下了。
“爹,開個玩笑。”
王敬使勁喘了口氣,鎮定,鎮定,要不早晚要被這個不著調的兒子氣死。
“爹爹,要不你主動請辭吧,咱不當這個押司了。”
王敬震驚的看著兒子,好像不認識這個兒子一般。
又聽兒子說道:“人人見了你,恭敬的喊一聲王押司,爹爹可知,他們當真恭敬嗎?縣里的鄉紳還不是騎在您頭上拉屎?”
“可不做胥吏,如何養活你們母子?”
“爹爹為何不去參加科舉考試?您要是混個一官半職,兒子在家當個衙內多爽?您要是不請辭押司,怎么參加科考?”
王敬苦笑起來。
王敬父親還在世的時候,他就苦讀詩書,希望有朝一日登皇榜。
奈何太宗年間,每年進士名額只有不到一百人,王敬連續幾年都折戟沉沙。
最后,王敬失去了信心,轉頭接了老太公的押司之職。
按照目前的制度,當了胥吏,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要想參加科舉考試,就得先辭職。
也就是說,破釜沉舟才行。
“爹爹都快不惑之年了,還參加什么科舉考試啊?而且爹爹不擅長做詩賦。”
如今的科舉考試,以詩賦取士,做詩賦需要天賦。
而王敬不屬于天賦型選手。
“爹爹,有志者,事竟成。”
聽到這句話,王敬呆住了。
有志者事竟成?
這句話好有哲理啊。
“大郎,這是誰說的?短短六個字,說到為父心里去了。”
“我說的。”,王延睿大言不慚。
王敬啞然失笑:“好,好,爹爹知道你說的。”
王延睿見他不信,又開口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王敬感覺自己呼吸不暢,頭發汗毛都立起來了。
經典,短短十幾個字,總結的非常經典。
非大儒不能說出此等警世之言。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王敬癡了,呆呆的看著王延睿,瞳孔渙散。
“爹爹,你沒事吧?可別嚇我啊。”,王延睿真的慌了。
古人誠不欺我,好詩詞真的能活死人肉白骨。
“大賢,大賢啊,大郎,這副楹聯是何人所作?為父出獄后,定要好好拜訪一下。”
王延睿眼珠子一轉,接著說道:“您先出去再說。”
“這……”,王敬又糾結了。
“爹爹,不爭一時之短,才能爭千秋之長。”
王敬震驚了。
又是一句經典。
“大郎,你是不是有什么奇遇?”,王敬激動的問道,“今日你所說之言,句句是道理。”
“嘿嘿,不告訴你,等你出去了,我再好好和你說道說道。”
王敬苦笑道:“哪怕我主動請辭,司馬家也不可能放過我,知縣大人新來,與我沒交情,奈何?”
“如果我有辦法讓知縣大人放父親一馬呢?”
王敬咬了咬牙,說道:“只要大人肯放我王家一馬,為父請辭!”
終于說服了這個老學究。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呵呵,我兒都知道用典故了,不錯不錯。”
解開了王敬的心結,接下來就該看王延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