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導讀
- 三十六計·孫子兵法(悅讀經典白話版)
- (春秋)孫武撰
- 876字
- 2025-05-27 13:39:53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兵書中最杰出的兩部。
“三十六計”又稱“三十六策”,最早出現于南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有“三十六策,走為上計”的句子,意為敗局已定,退卻才是上策。此后,這個說法廣為流傳。到了北宋,“三十六策”固定為“三十六計”。及至明末清初,有人根據歷史上的線索,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編撰成《三十六計》一書。遺憾的是,此書編撰者到底是誰,已經無法考證。
《三十六計》提出的計策,都是簡單、具體、明確的,操作性非常強。原著中對于每個計策的解說,均借鑒《易經》和古代兵書的措辭方式,文字精簡,內涵豐富,準確剖析了敵對雙方力量對比的轉化機制,含有樸素的辯證法因素。
在中國古代兵書中,內涵最豐富的,并不是《三十六計》,而是《孫子兵法》。后者更博大精深,體系性更強,思維更嚴謹,對戰爭本質的挖掘更深刻。
《孫子兵法》是公認的世界三大兵書之首(另外兩部是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和宮本武藏《五輪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軍事著作。其創作時間是春秋時期,作者是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本來是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境內)人,后來到吳國,經伍子胥推薦,獲吳王賞識,擔任軍事將領并屢獲奇功。
《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看來,最初的《孫子兵法》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有十三篇,至少在漢朝時是八十二篇。根據史料,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有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卷。有研究者認為,將八十二篇刪節成十三篇的,是魏武帝曹操;更多研究者相信,十三篇出自孫武本人,是孫武草創,由弟子整理成書。
《孫子兵法》的誕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春秋時期及以前的戰爭極為頻繁、殘酷、多樣,提供了大量案例;其次,孫武之前,已經出現了大量兵學理論成果,這為更優秀的著作做好了鋪墊;第三,孫武個人的天賦與努力。
在中國歷史上,孫子被尊稱為“兵圣”,《孫子兵法》被尊稱為“兵學圣典”,兩千多年來,歷代軍事家無一例外地從中吸取營養。進入現代社會之后,《孫子兵法》仍然發揮著作用,被廣泛運用于政治斗爭、商業競爭、人際關系以及經濟管理等各個方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