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磐河血染英雄末路,曹嵩遇害徐州告急
- 平行三國志2025
- 猴子愛上綠豆餅
- 3903字
- 2025-05-14 07:07:40
#第三十章:磐河血染英雄末路,曹嵩遇害徐州告急
初平三年,夏末秋初。冀州磐河,這場曠日持久的南北之爭,終于迎來了最慘烈的結局。
袁紹在經過數月的對峙與消耗后,摸清了公孫瓚軍的虛實,尤其是其糧草不濟的窘境。他采納了田豐、沮授等謀士的建議,于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發動了總攻。
袁軍主力由大將麴義率領先登死士為前鋒,顏良、文丑各領一軍為左右翼,高覽、張郃統領中軍,審配、逢紀負責后方調度與督戰,兵力數倍于公孫瓚。
夜色如墨,風雨如注,喊殺聲、金鐵交鳴聲、戰馬悲嘶聲響徹云霄,將磐河兩岸化作了修羅屠場。公孫瓚軍本就士氣低落,糧草匱乏,又遭袁軍精銳夜襲,猝不及防之下,陣腳大亂。
公孫瓚雖勇,親自率領殘存的白馬義從左沖右突,試圖穩住陣線,但在袁軍潮水般的攻勢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他引以為傲的白馬義從,在麴義的先登死士面前,再次遭遇重創,幾乎全軍覆沒。
“主公!頂不住了!快撤吧!”副將嚴綱渾身浴血,嘶聲喊道。
公孫瓚雙目赤紅,狀若瘋魔:“撤?往哪里撤!我公孫伯珪縱橫北疆數十年,豈能敗于袁本初這等冢中枯骨之手!”他揮舞著長槊,奮力格擋,但身邊的親兵卻一個個倒下。
太史慈率領的八百青州兵,在混戰之初便被沖散。他謹記王宇的囑托,首要任務是保全自身和這支精銳。他一邊指揮麾下士卒結陣自保,一邊焦急地在亂軍中搜尋趙云的身影。
“子龍!趙子龍何在?”太史慈大聲呼喊,聲音很快被淹沒在戰場嘈雜的聲浪中。
他看到公孫瓚的主帥大旗搖搖欲墜,知道大勢已去。再不突圍,恐怕都要陷在這里。
“將軍!公孫瓚不行了!我們快突圍吧!”部下焦急地催促。
太史慈咬了咬牙,正準備下令突圍,忽然瞥見不遠處,一員白袍小將,手持龍膽亮銀槍,正率領數十騎在亂軍中苦苦支撐,正是趙云!
“子龍!”太史慈精神一振,立刻率部向趙云靠攏。
趙云此時也是左支右絀,他身邊的白馬義從已經所剩無幾。見到太史慈率兵前來支援,他眼中閃過一絲感激。
“子義兄!”
“子龍!公孫將軍大勢已去,速速隨我突圍!”太史慈大喊道。
趙云看了一眼遠處仍在苦戰的公孫瓚,眼中閃過一絲悲愴與不忍:“主公待我不薄,云豈能……”
“糊涂!”太史慈厲聲打斷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若陷于此地,與草木同朽,豈非辜負了一身武藝與抱負!公孫將軍剛愎自用,不納忠言,才有今日之敗!你已盡忠,何必再做無謂犧牲!速走!”
太史慈的話如當頭棒喝,讓趙云渾身一震。他看著太史慈堅毅的眼神,又看了看身邊僅存的袍澤,終于下定了決心。
“好!子義兄,云隨你突圍!”
兩人合兵一處,太史慈的青州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又有元戎弩開道,趙云則勇不可當,龍膽槍所到之處,袁軍士卒紛紛避讓。他們如一把尖刀,硬生生從袁軍的包圍圈中撕開了一道口子。
就在他們即將突出重圍之際,忽聽后方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悲呼:“主公殉國了——!”
公孫瓚終究未能逃脫兵敗身死的命運。他被麴義的先登死士團團圍住,力戰不屈,最終自刎而死,一代北地梟雄,就此落幕。
趙云聽到公孫瓚的死訊,身形一晃,險些墜馬,眼中淚光閃動。
太史慈拍了拍他的肩膀:“子龍,逝者已矣,生者當自強。我們先離開這里再說。”
他們不敢停留,一路向南,沖破了袁軍數道攔截,終于在天亮時分,擺脫了追兵,逃出了磐河戰場。身后,是連綿的烽火與無盡的哀嚎。
清點人馬,太史慈帶來的八百青州兵,突圍后僅剩五百余人,趙云身邊也只剩下三十余騎白馬義從的殘部。雖然損失不小,但能將趙云這位未來的虎將帶出來,太史慈覺得一切都值了。
“子龍,如今你有何打算?”在一處密林中休整時,太史慈問道。
趙云默然半晌,嘆道:“主公已逝,云如今孑然一身,不知何去何從。”
太史慈正色道:“子龍,若不嫌棄,可愿隨我同往青州,共輔玄德公?我家主公劉玄德,乃漢室宗親,仁義播于四海,帳下謀臣如雨,猛將如云。更有子軒先生(王宇)運籌帷幄,青州三郡,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以子龍之才,若能加盟,必能一展胸中所學,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趙云看著太史慈誠摯的目光,又想起之前聽聞的劉備與王宇的種種事跡,心中不由一動。公孫瓚雖有知遇之恩,但其為人確實有諸多缺陷。如今斯人已逝,自己也該為將來做打算了。
“子義兄厚愛,云感激不盡。”趙云起身,鄭重一揖,“若玄德公不棄,云愿往青州,效犬馬之勞!”
太史慈大喜,連忙扶起趙云:“子龍肯來,乃我青州之幸!主公與子軒先生若知,定然欣喜萬分!”
當下,太史慈與趙云合兵一處,帶著殘部,小心翼翼地繞道南行,向青州方向進發。
**徐州,下邳。**
劉備的親筆書信送達下邳后,陶謙召集了糜竺、陳登、王朗、曹豹等人商議。
劉備在信中言辭懇切,痛陳天下大亂,諸侯并起,弱肉強食的道理,強調青徐兩州唇齒相依,若能結盟,互為犄角,則可共抗強敵,保境安民。并再三聲明,自己對徐州絕無覬覦之心,只求同舟共濟。
糜竺與陳登自然是極力贊成聯盟。
糜竺道:“主公,劉玄德仁義之名,天下共知。其麾下關羽、張飛皆萬夫不當之勇,更有王宇運籌帷幄,青州軍力日強。若能與之結盟,于我徐州百利而無一害。”
陳登亦道:“曹操在兗州收編黃巾,擁兵數十萬,虎視眈眈。袁紹已敗公孫瓚,盡得幽冀,其勢更盛。我徐州地處四戰之地,若無強援,一旦大禍臨頭,悔之晚矣。劉玄德此時遣使前來,正是雪中送炭。”
然而,治中王朗卻持反對意見:“劉備雖有仁名,然其兵不過萬余,地不過三郡,實力尚弱。我徐州帶甲十萬,沃野千里,何須仰他人鼻息?若與之結盟,反倒可能引火燒身,將曹操、袁紹的兵鋒引向徐州。”
中郎將曹豹也附和道:“王治中所言有理。我徐州兵精糧足,何懼之有?劉備不過一織席販履之徒,僥幸得了些許功名,豈能與使君相提并論?”
陶謙聽著眾人的爭論,心中愈發猶豫。他既怕曹操,也怕袁紹,更怕引狼入室。劉備的信雖然寫得情真意切,但他總覺得不踏實。
就在陶謙舉棋不定之際,一個驚天噩耗傳來,徹底打亂了他的所有盤算。
曹操之父,前太尉曹嵩,在辭官歸隱后,攜帶家財萬貫,欲從瑯琊郡返回兗州譙縣養老。途經徐州華縣(一說費縣)地界時,陶謙為示友好,特派都尉張闿率數百兵馬護送。
這張闿乃黃巾降將,素來貪婪。見曹嵩攜帶金銀珠寶無數,頓起歹心。在一個雨夜,張闿竟率部嘩變,將曹嵩及其家眷百余口盡數殺死,劫掠了所有財物,隨后逃往淮南袁術處。
消息傳出,天下震驚!
曹嵩被殺的噩耗快馬傳到兗州,曹操聞訊,如遭雷擊,悲痛欲絕,當場昏厥過去。醒來之后,他指天發誓,定要血洗徐州,為父報仇!
“陶謙老匹夫!納命來!”曹操的怒吼聲,響徹兗州。
他立刻傳令三軍,盡起兗州之兵,號稱二十萬(實則十余萬),以荀彧、程昱留守兗州,親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于禁、樂進、李典等猛將,殺氣騰騰地向徐州進發。并傳檄天下,聲討陶謙包藏禍心,縱兵殺害朝廷命官之罪。
徐州城內,陶謙得知曹嵩死于自己境內,且是被自己派去護送的部將所殺,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知道,這下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曹操的報復,必將是雷霆萬鈞!
“禍事了!禍事了!”陶謙在州牧府內來回踱步,冷汗直流,“這張闿匹夫,害死老夫也!”
糜竺、陳登等人也是面色慘白。他們知道,徐州大禍臨頭了。
“主公,事已至此,唯有速速向劉玄德公求援,方有一線生機!”糜竺急道。
陳登也道:“曹操大軍不日即至,我徐州兵馬雖多,然軍心不穩,將帥不和,恐難抵擋。劉玄德公仁義,又與我等有結盟之意,此時求援,他必不會坐視不理!”
王朗、曹豹等人此時也慌了神,不敢再提反對之言。
陶謙六神無主,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連聲道:“對對對!快!快派人去青州!請劉玄德公發兵相救!只要他肯來,老夫……老夫愿將徐州相讓!”情急之下,他連這樣的話都說了出來。
簡雍此時正在館驛焦急等待消息,聽聞曹嵩遇害,曹操起兵,便知事情要糟。果不其然,很快便有陶謙的使者十萬火急地前來,奉上陶謙的親筆求援信,懇請劉備火速發兵救援徐州,言辭卑微到了極點。
簡雍不敢怠慢,一面安撫徐州使者,一面立刻修書,將徐州危急軍情以及陶謙的求援之意,用最快的速度送往青州平原。
**青州,平原郡。**
劉備接到簡雍的加急密信,以及徐州使者帶來的陶謙求救信,臉色頓時變得無比凝重。
“曹孟德,果然還是動手了!”劉備將信遞給眾人傳閱。
關羽看完信,丹鳳眼一凜:“大哥,陶謙雖非明主,但徐州百姓何辜?曹操遷怒于民,此乃不義之師!我等當出兵援救!”
張飛更是怒不可遏:“曹操這廝,好不講道理!殺人的是張闿,與陶謙何干?他竟要屠戮徐州百姓為他爹報仇,簡直是禽獸不如!大哥,下令吧!俺老張愿為先鋒,去會一會那曹賊!”
國淵沉聲道:“主公,曹操此番名為報仇,實則意在吞并徐州。徐州若失,我青州將直接暴露于曹操兵鋒之下,唇亡齒寒,不得不救。只是,曹操兵勢極盛,我軍當謹慎行事。”
文肅亦道:“子尼先生所言甚是。援徐勢在必行,但如何援,何時援,派多少兵馬,皆需周詳計劃。我軍目前總兵力不過兩萬余,還要分守三郡,能動用之兵力有限,與曹操號稱二十萬大軍相比,實力懸殊。”
李恢則分析道:“曹操新得兗州,根基未穩,又收編大量黃巾降卒,軍紀未必嚴明。其傾巢而出攻徐,后方必然空虛。我等或可聯絡其他諸侯,如北面的袁紹,南面的袁術、劉表,牽制曹操,使其不敢全力攻徐。”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門外親兵來報:“啟稟主公,濟南王宇先生星夜兼程,已到府外求見!”
劉備聞言大喜:“子軒來了!快快有請!”
不多時,王宇風塵仆仆地走了進來。他顯然也是接到了徐州的緊急軍情,不敢怠慢,立刻從濟南趕來平原。
“大哥!”王宇行了一禮。
“子軒,你來得正好!”劉備將徐州的信件遞給王宇,“徐州危急,曹操大軍壓境,陶謙遣使求援,你看此事當如何處置?”
王宇迅速看完信件,又聽了眾人之前的議論,心中已有了計較。他走到地圖前,指著徐州的位置,沉聲道:“大哥,諸位,徐州,必救!而且要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