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公司架構調整
- 重生之我靠外賣迎娶白富美
- 逍遙的小老虎
- 3548字
- 2025-05-30 17:19:00
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頂層宴會廳的水晶吊燈下,香檳酒液飛濺的畫面還在劉東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當波音 787的輪胎碾過國內機場的跑道,撲面而來的潮濕熱浪卻讓他瞬間清醒——與美國冷鏈巨頭 ColdTech的合作意向書,不過是叩開國際市場的第一枚鑰匙。
坐在防彈玻璃幕墻的豪車里,他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西裝內袋里那份皺巴巴的協議,窗外霓虹燈牌的光影掠過他緊繃的下頜,前世公司因組織僵化錯失東南亞市場的畫面如潮水般涌來,指甲幾乎掐進掌心的舊疤痕,那是曾經在倉庫處理腐爛食材時被貨架刮傷留下的,此刻卻成了他銘記教訓的印記。
推開總部 38層會議室的雕花木門時,中央空調的冷氣裹挾著藍山咖啡的香氣撲面而來,還混雜著一絲緊張的氣息。
二十多位高管正圍坐在 18米長的橢圓形會議桌旁,4K投影儀循環播放著他們在芝加哥智能倉儲中心考察的影像資料,畫面中機械臂精準抓取貨物的場景,與眾人臉上的凝重形成鮮明對比。
劉東摘下墨鏡,鏡片后的目光掃過眾人——市場部總監扶眼鏡的小動作越發頻繁,暴露出內心的不安;財務總監轉鋼筆的節奏逐漸加快,顯示出對未知變革的擔憂;技術部副總不停翻看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數據,試圖從中找到應對之策,這些細微的肢體語言都在訴說著不安。
他徑直走到落地窗前的智能白板前,指尖劃過感應區域,深灰色背景上瞬間浮現出公司現有的組織架構圖,仿佛一幅陳舊的地圖,標注著過去的輝煌與局限。
拿起紅激光筆用力劃出一道分割線,金屬質感的筆尖與玻璃碰撞出清脆聲響:“從今天起,老街鮮達要徹底告別‘作坊式管理’?!边@句話在 10米挑高的會議室里回蕩,驚得財務總監手中的馬克杯在杯墊上發出刺耳的摩擦聲,咖啡液微微晃動,如同眾人起伏不定的心緒。
“我們來算一筆賬?!眲|調出全球外賣市場數據的三維模型,東京、紐約、巴黎的光點在虛擬地球儀上閃爍,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卻遙不可及。
“去年全球即時配送市場規模突破 3000億美元,但我們的海外營收占比不到 1.2%。問題出在哪里?”他突然將畫面定格在東南亞區域,密密麻麻的黃色警告標識驟然亮起,仿佛一片籠罩在市場上的陰云,“不是我們的技術不行,不是產品競爭力不足,是我們的組織架構根本無法適應全球化競爭!”
劉東伸手輕點,屏幕上彈出一段前世公司在東南亞市場折戟的視頻片段:倉庫里積壓的預制菜因物流延誤變質,腐壞的食材散發出刺鼻的氣味;當地經銷商憤怒的投訴電話錄音在會議室回蕩,每一個字都像重錘敲擊著眾人的心。
“看到了嗎?”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五年前,我們因為沒有獨立的海外物流協調部門,一次配送失誤就損失了 2700萬美元。這一世,我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說著,他用力捶打了一下桌面,震得桌上的文件微微跳動。
市場部總監林悅下意識挺直脊背,她記得三個月前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正是自己主導研發的智能保鮮箱讓 ColdTech的采購主管當場豎起大拇指。
此刻劉東的目光掃過她時特意放緩:“國際業務部將成為獨立戰區,直接向董事會匯報。林悅,你主導研發的智能保鮮技術讓德國工廠都刮目相看,這個部門由你掛帥?!?
會議室響起壓抑的抽氣聲。
要知道,在此之前林悅不過是個剛升總監半年的“新人”,而國際業務部將整合全球資源,權限幾乎等同于分公司總經理。
劉東繼續滑動平板,智能白板上浮現出新的架構圖:“過去我們按地域劃分部門,華東區、華南區、華北區各自為政,這種樹狀結構在全球化時代就是自縛手腳?,F在,我們要轉向矩陣式管理!”
他調出一段模擬動畫,展示傳統樹狀架構下信息傳遞的低效:市場需求從終端反饋到總部,再到生產部門調整,最后產品上線,整個流程需要 17天,仿佛一輛在泥濘道路上艱難前行的貨車。
而新的矩陣式架構中,信息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僅需 3天就能完成同樣的流程,風馳電掣般暢通無阻。
“在東京發現的口味偏好變化,必須在 48小時內反饋到研發中心,72小時內完成產品調整并上線。”劉東的聲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他的激光筆停留在供應鏈中心的圖標上,原本獨立的采購、生產、物流部門突然分裂重組:“從今天起,成立跨部門的‘國際保障小組’。采購總監負責全球食材供應鏈,要深入到各個食材產地,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物流副總搭建海外倉網絡,不僅要選址合理,還要確保倉儲設施的智能化和高效化;生產部主管統籌標準化中央廚房,嚴格把控生產流程,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但記住——”他的聲音陡然提高,“你們不再向原部門匯報,而是直接向國際業務部述職!”
法務總監終于忍不住舉手:“劉總,海外合規風險...”“問得好!”劉東果斷按下回車鍵,大屏幕上彈出新窗口——那是他秘密組建的 AI合規助手,深藍界面上跳動著全球 200多個國家的食品法規數據庫,仿佛一座龐大的知識寶庫。
“這個系統能實時監測各國政策變動,一旦檢測到風險,會自動生成三種應對方案?!彼_厚重的《全球市場準入指南》,歐盟有機認證章節夾著的便簽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前世吃過的虧,每一條批注都飽含著血淚教訓。
劉東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樓下川流不息的街道,繼續說道:“在國際業務部下面,我們將設立四個核心小組。戰略規劃組要與麥肯錫、波士頓咨詢這樣的頂尖咨詢公司合作,每季度輸出全球市場趨勢報告,分析競爭對手動態和潛在市場機會,用數據和專業分析為公司指明方向;市場拓展組不僅要完成重點國家的渠道布局,還要建立本土化的營銷團隊,深入研究當地文化和消費習慣,制定針對性的推廣策略,比如在日本推出符合當地口味的精致便當系列;運營支持組除了保證海外倉庫存周轉率不低于行業均值 120%,還要負責跨國運輸路線優化,與 DHL、FedEx等國際物流公司建立長期戰略合作,確保貨物及時、準確送達;風險管控組的輿情監測系統要覆蓋全球社交媒體平臺,一旦出現負面信息,必須在 1小時內啟動應對預案,維護公司的品牌形象?!?
深夜十一點,劉東辦公室的落地窗映出 CBD璀璨的夜景,霓虹燈光與天上的繁星交相輝映。
他盯著電腦屏幕上國際業務部的崗位說明書,指尖在鍵盤上飛速敲擊:
戰略規劃組的全球市場研究崗,要求具備至少三個不同國家的市場分析經驗,能夠運用大數據預測市場趨勢,像敏銳的獵手捕捉每一個市場變化的信號;年度戰略制定崗則需要參與過跨國企業戰略規劃,熟悉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為公司制定高瞻遠矚的發展戰略。
市場拓展組的海外渠道開發崗,需在三個月內與當地至少五家大型零售商建立合作,打開市場大門;本土化營銷崗要策劃符合當地文化的營銷活動,例如在歐美市場結合超級碗、萬圣節等節日推出特色產品,讓品牌融入當地生活。
運營支持組的海外倉運營崗,必須保證庫存準確率達到 99%以上,同時優化倉儲空間利用率,合理規劃每一寸倉儲空間;跨國供應鏈協調崗要建立全球供應商評估體系,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考核,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優質。
風險管控組的合規審查崗,要實時關注各國法規變化,每月更新合規手冊,為公司筑起法律的防火墻;危機公關崗需制定至少十套不同類型的危機應對方案,并每季度進行模擬演練,確保在危機來臨時能夠從容應對。
這些前世未曾實現的精細化管理,此刻都化作白紙黑字的 KPI。
劉東又打開一個加密文件夾,里面是關于未來三年國際業務部的預算規劃和人員招聘計劃,每一項都經過他反復推敲,確保萬無一失。
他甚至詳細規劃了新員工的培訓計劃,從企業文化到專業技能,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設計。
第二天清晨七點,新成立的國際業務部辦公室已燈火通明。
林悅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圖前,將代表合作意向的小紅旗插在北美五大湖、萊茵河畔和東京灣,身后的電子屏實時滾動著各國關稅政策變動、匯率波動以及競爭對手動態,仿佛一個實時更新的戰場情報中心。
她轉身對團隊說:“劉總要求我們三個月內完成首批海外倉選址,記住,我們不是在追趕市場,而是要定義市場。接下來,我們將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前往目標市場進行實地考察?!?
“第一組前往北美,重點考察美國和加拿大的冷鏈物流體系和消費市場,與當地的行業專家交流,深入了解市場需求;第二組奔赴歐洲,研究歐盟的食品法規和不同國家的口味偏好,與當地的廚師和美食家合作,開發符合當地口味的產品;第三組前往東南亞,評估當地的供應鏈資源和電商發展情況,尋找潛在的合作伙伴;第四組留在國內,負責與總部各部門的協調工作,確保信息暢通,及時傳遞市場動態。”林悅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任務,眼神中充滿堅定,仿佛一位指揮若定的將軍。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頂樓辦公室時,劉東正凝視著墻上“老街鮮達”的燙金招牌。
在這份最新的組織架構圖里,他特意用紅色標注了“創新孵化部”——這是他為前世錯過的無人機配送項目預留的火種。
窗外的城市蘇醒了,就像他兩世積累的商業智慧,正在這家重生的公司里重新生長。
而在不遠處的國際業務部辦公室,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悄然打響,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嚴峻的挑戰。
劉東深知,這只是開始,前方的道路充滿未知,但他已經做好準備,帶領老街鮮達走向世界的舞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