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傅被難倒了
- 大明從拯救馬皇后開始
- 和我一起擺爛
- 2049字
- 2025-06-03 23:58:14
太傅身著一襲素雅長袍,手持折扇,緩步踱至朱標身前。
他微微頷首,道:
“太子殿下,昨夜所囑之課業(yè),不知殿下溫習得如何了?”
昨天朱標之所以會深更半夜離家出走,便是因為——
太子布置的課業(yè)太難了。
前些日子,朱標一直感覺自己很在學習的狀態(tài)里,于是聽布置的課業(yè),就感覺很有意思。
直到昨天,太傅覺得這孩子不能再這么順下去了,需要給一點挫折,于是給他講了《禮記·禮運》,并問他: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太子殿下如何看待‘當今’與‘大同’之治?”
“王朝興衰各有定數(shù),為何會有當今的產生?”
當然了,他本意是為了讓朱標去典籍里面找答案。
但是顯然朱標不走尋常路!
聞得此問,他擱筆抬眸,朗聲應道:
“先生,昨夜思索再三,對那大同、小康之問,標有了些淺見。”
太傅眉梢微抬,似是慰勉,又似探尋,靜候下文。
朱標雙手負于身后,輕咳一聲,清清嗓子,沉聲道:
“大同者,公天下也,禪讓而治,人人皆得其樂。
然此非至善,乃生產力低,不得已而為之。
彼時物質匱乏,共主之位,需事必躬親,實為重負。
是以,選賢與能,實乃權宜之計。”
“此時人則不需利也,但勞作也,然則如此也。”
太傅:?
你到底在說什么啊?
朱標轉過身,目光炯炯,直視太傅雙眸,步步緊逼,似要將其心中所想盡數(shù)剖明:
“及至生產力有進,財富漸豐,食利階層乃生。
此輩不事稼穡,卻能憑他人之力飽食終日。
私有之念既萌,家天下之制順勢而生。
夏啟繼禹,禪讓崩塌,世襲登堂,非道德退化,實生產力推之使然。”
“是以,王朝之壽,非取決于君主德行,更非天命所歸,而系于生產力之興衰。”
太傅手中的折扇“啪嗒”一聲合起,面容凝重。
這番言論,與他往日所授大相徑庭,卻字字珠璣,令他一時語塞。
沉默良久,他終于抬頭說道:
“太子殿下,這番論調,是何人相授?”
朱標笑了,說道:“何人相授?”
“先生未免太看不起學生了!”
“難道便不能是學生自學成才……”
太傅長嘆一口氣,說道:“自學成才?”
“殿下若真是自學成才,那老臣……當真算是教書有成了。”
朱標心中一喜。
難得讓這老東西對自己有兩句好話說……
“可惜,殿下定然不是。”
卻只聽太傅說道:“太子殿下,還冒昧求問,是何人傳授了太子殿下,這等論調?”
“若是太子殿下能夠說出來,有這般能人在世,老臣定要拜見的。”
朱標的表情一下子愣住了。
他嘿嘿笑道:“先生,怕是并非如此吧……”
“興許是我天賦異稟……”
“不,不會如此。”太傅第一次和朱標對視,一五一十地說道:“絕不會如此。”
朱標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還是第一次,這位講禮法的太傅,直視他的眼睛。
他心中暗自叫聲不妙。
太傅看著朱標的眼睛,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
“殿下,您……就別蒙老臣了。”
“老臣教您這么多年了,您是什么水平,老臣還不清楚嗎?”
“您能把昨天的課業(yè)完成,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可是,可是……唉,殿下,您剛剛說的東西,根本就不可能是您想出來的。”
“那是屠龍術啊!”
朱標一驚。
他愣了片刻,旋即站起來說道:“屠龍術?”
“學生……學生怎么不知道什么屠龍術。”
“先生,您搞錯了吧,這真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
太傅盯著朱標看了良久。
很快,他才長嘆一口氣說道:
“當真如此?”
“老臣信過太子殿下了。”
“大明,看來是真的要出一位明主嘍。”
朱標這才長嘆一口氣。
“這論調,有那么夸張嗎?”
朱標還是有點沒有理解。
不過是酒桌上一個少年郎的談資,卻讓見多識廣的太傅,都直呼這是屠龍術?
這未免也太過夸張了一些。
……
午間。
太傅下了課后,匆匆告辭,便是離開了東宮。
今日離開東宮后,他并未像往常一樣,回家去休沐。
而是徑直往陛下宮殿走。
他知道什么時候能堵住皇帝。
他走到了宮門前,稟報道:“老臣有事,稟報陛下!”
很快,便是有宮中的紅人昝昭出來迎接,他笑著說道:“太傅說的哪里話?太傅是太子殿下的家?guī)煟匀皇且患胰恕!?
“快,陛下本都準備走了,已經(jīng)在等您了。”
走進宮中,太傅看著金鑾寶座上的朱元璋,道:
“陛下,老臣……在傳授太子殿下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情況,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說罷。”朱元璋看著太傅,說道:“先生教導我兒久,有什么話不可說的呢?”
“老臣要稟報,老臣找到了失傳多年的屠龍術!”
“不僅如此,老臣還發(fā)現(xiàn),這屠龍術,有人在教授給太子殿下!”
……
注1:
太子太傅,明初官職名稱,洪武元年,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經(jīng)常因事親征,考慮皇太子監(jiān)國時,再設官僚制度,會生嫌隙,于是命朝廷命臣兼顧東宮職務,但未授任何太子三師職位。后命東宮師傅止為兼官、加官及贈官。從此以后直至明末,太子三師全部為虛銜,與輔導太子的職責無關。比如洪武十九年,李景隆兼太子太傅。二十四年,傅友德兼太子太師。二十五年,馮勝兼太子太師,藍玉兼太子太傅,常升、孫恪兼太子太保,都不掌管東宮職位,只有虛名。
注2:由于注1的緣故,整個明代的太子三師全部都是虛職。
據(jù)《明實錄》記載,明初太子朱標的教育主要由一眾儒臣負責,如宋濂等曾參與太子教育。在洪武十五年,朱標身邊的東宮官職逐漸完備,設立了文華殿大學士等職位專職輔導太子,但未明確指出具體的太子太傅人選,故而這里沒寫太傅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