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老朱家疼侄子,這是從朱元璋開始的老傳統!
-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
- 難有低頭時
- 2181字
- 2025-05-24 00:01:00
馮文敏面露苦笑,抬眼看向朱棡:“你就不能跟我說明白些?”
朱棡輕輕搖頭:“說得太透徹,便是萬劫不復的死局。”
“你真是不擇手段。”馮文敏撇撇嘴角。
她自然聽懂了朱棡的言外之意。
若此時毫無保留地直言相告,自己今日怕是連這間酒肆的門檻都邁不出去。
而且,以此時朱棡的心性城府,即便是徹底得罪死宋國公馮勝,朱棡也是鐵了心要將馮文敏留在揚州府。
畢竟,目下揚州府正值亂局,各方勢力暗流涌動。
倘若朱棡存心借刀殺人,憑馮文敏一己之力,在這錯綜復雜的局勢中,根本毫無生還之機。
朱棡神色依舊淡然:“心不狠,坐不穩。”
馮文敏聞言又添幾分好奇:“你就不怕我表面敷衍,回京后向陛下告發?”
朱棡嘴角掠過一絲不屑:“你可想過,告發的代價是什么?”
馮文敏沉思片刻,終究搖了搖頭。
朱棡抬眼凝視對方,聲線輕緩卻透著刺骨寒意:“你若敢揭發,前腳入宮,后腳便死。而孤會被永世囚禁于宗人府,馮家滿門將為孤陪葬。”
朱元璋的脾性,旁人或許看不透,朱棡卻再清楚不過。
以朱棡眼下的布局,即便并非真有謀反之意,只是想在未來朱標若有不測時留條自保之路,卻根本無法向朱元璋坦誠相告。
難道要直言“父皇,兒臣算到皇兄日后會薨逝?”
這等大逆之言,只會坐實“謀奪嫡位”的罪名!
而且,在朱元璋眼中,任何可能威脅皇權的舉動,無論是否已成事實,都必須扼殺在搖籃里。
身為皇子,朱棡若被認定有奪嫡之心,雖可免死罪,卻難逃終身囚禁。
而馮家縱使是從龍功臣,為了皇室體面與皇權穩固,也必然會被連根拔除。
畢竟,在帝王心中,所謂兄弟情誼,不過是登上皇位后施舍的恩寵,是天家對臣下理所當然的垂憐之意。
這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鐵血法則,在皇權的絕對權威下,任何人都是可以被犧牲的棋子。
“果然是左右都是死局。”馮文敏長嘆一聲,神情懨懨。
朱棡微微側過臉,目光灼灼:“你為何認為孤會輸?”
馮文敏趴在桌上,聲音里透著幾分頹然:“古往今來,參與奪嫡之爭的人,哪一個有善終的?”
朱棡聞言輕輕頷首,沖她豎起大拇指:“你倒是看得透徹。”
馮文敏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道:“我是不愛讀書,不是不讀書。”
朱棡見狀正欲開口,余光卻瞥見一旁的蘇淮安已冷汗涔涔,當即擺擺手道:“你即刻連夜返回京師,暗中部署相關事宜,切記不可暴露行跡。”
“微臣遵命!”蘇淮安如獲特赦,忙不迭躬身行禮,轉身便疾步下了酒肆二樓。
朱棡沉吟片刻,忽然看向馮文敏問道:“若我告訴你,我不過動過奪嫡之心,并未真正付諸行動,你信么?”
馮文敏聞言微微一怔,隨即輕輕頷首。
這回輪到朱棡面露疑惑:“為何信?”
馮文敏聳肩道:“你犯不著騙你的死對頭。”
朱棡聽罷不禁擊掌而笑,嘴角揚起一抹復雜笑意。
細想起來,若不是馮勝與朱元璋亂點鴛鴦譜,馮文敏本該如史載般嫁與常茂,而朱棡也會迎娶謝成之女,何至于落得今日這般糾纏不清的局面?
說到底,不過是一道婚約,將兩個本該從小到大針鋒相對的死對頭,綁成了如今這般微妙的關系。
不過,正如朱樉所說,朱棡樣樣都好,唯獨在感情之事上有些木訥。
即便女兒家性格再豪爽,也該懂得男女有別、避嫌守禮,豈能隨意與人打鬧?
可馮文敏偏生從小就愛與朱棡拌嘴打鬧,這般親昵之舉,難道還不能說明些什么?
就像此刻,馮文敏可以不相信朱棡的話,卻仍是輕輕點頭。
這看似簡單的動作,何嘗不是在向朱棡暗示,自小到大,馮文敏始終愿意相信他,這份信任從未變過。
只是這馮文敏偏偏是個嘴硬的死丫頭,哪怕心里早就翻江倒海,面上卻偏要做出滿不在乎的模樣,說什么也不肯承認罷了!
又是沉默良久后,朱棡方才開口:“我想自保。”
“自保?”馮文敏又是微微一怔。
朱棡凝望著馮文敏,目光深沉如淵:“天家的情分最是難辨,于陛下而言,天下蒼生永遠排在首位。這份情懷,是對普天之下黎民百姓的擔當。”
“至于江山社稷,即便身為皇子,也不過是棋盤上的一枚棋子。”
朱棡頓了頓,聲音里多了幾分蒼意,“所謂感情、親情,一旦登上那九五之位,便再無純粹可言。”
“因為,陛下首先是君臨天下的帝王,其次才是為人父者。”
或許,正是從奉天殿上朱元璋命朱棡規勸朱樉與王月憫的那一刻起,朱棡才真正讀懂了歷朝歷代奪嫡之爭頻發的深層緣由。
這不僅是因為那把龍椅上凝聚著掌控天下的權柄,更因為那是皇子們對帝王、對父親無聲的反抗。
就像李承乾,身為名正言順的太子,本該是皇權最直接的繼承者,卻偏要鋌而走險選擇謀反。
個中糾葛,又何嘗不是對父親權威的掙扎、對親情匱乏的控訴?
畢竟,在帝王家的天平上,權力的砝碼永遠重于血緣。
當皇子們意識到自己在父親眼中,不過是維護江山穩固的工具時。
那些積壓已久的不甘與憤懣,便終將在某個臨界點化作顛覆一切的狂瀾。
而且,若是朱棡記得不錯,李承乾翻開史書便會發現。
上一個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未經歷廢立風波而順利繼位的皇太子,就是三百年前西晉的司馬衷,也就是說出“何不食肉糜”的那個傻子。
當然,這三百年間并非沒有太子繼位的例子,只是大多伴隨著政變、禪讓或外部勢力干預,皆不符合“平順順位繼承”的定義。
朱棡望著馮文敏眸中翻涌的復雜神色,指尖輕輕叩擊著案幾:“這是我的選的路,不爭萬世,爭一世,一世命即萬世命,哪怕史筆如刀,我也要有底氣直面未來風云。”
“這不是為了造反,不是為了奪嫡,僅僅是自保。”
話罷,朱棡深邃的眼眸之中,又是閃過一抹異色。
就像先前所提,未來的朱標必死,朱允炆繼位,那這所有的布局,就是針對那個小兔崽子。
畢竟,老朱家疼侄子,這屬于老傳統,從朱元璋開始的老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