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林御史所言,除言說晚生與那行商張贊勾結一事外,其余皆屬實。”
在身旁文官班序中的秦金,略顯擔心的注視下,李斌聲音洪亮地正面回答了嘉靖的問話。
首次面君奏對,便如此大方利落。不少朝臣,乃至嘉靖,都不由得多看了李斌兩眼。
“噢?那照你這么說來,這南城糜爛之事,確你所為咯?”
嘉靖這次說話時,尾音帶著上揚的音調,似是被李斌的表現勾起了興趣。
“回陛下,這南城之亂,怎能算晚生所為呢?!私會商賈、發賣地契二事,晚生的確做過,遂言屬實。然這南城游民嘯聚,可與晚生無關。”
看著嘉靖帝那似笑非笑的表情,想想他那隨和的態度。再看看自己身邊,那與自己“對峙”的監察御史林廣北此時一言不發,似乎根本不在意自己如何辯駁的動作。
將這兩個發現一結合,李斌忽然反應過來:這御史林廣北彈劾自己,目的極有可能不在自己身上。
他只是想借彈劾自己的事,將南城糜爛的情況捅出來,或者叫將這個南城治安混亂的問題擺上明面。倒逼上級各衙,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或者退一步想:即便上級衙門不給出解決辦法,作為監察御史,該報備的情況他林廣北報備了。后面真出什么問題,責任也不在他...
至于為什么將目標選在了自己身上,李斌也能猜到:無外乎是,其他人不好得罪嘛。
參英國公府?還是參國丈?亦或是參戶部侍郎秦金?
人只是想解決問題,又不是制造問題。
至于嘉靖帝,那就更不必說了。
嘉靖可不是崇禎那種,在登基后二話不說就先砍了魏忠賢,再順手把錦衣衛給廢了的主。由于正德帝一直無嗣的緣故,老早就做好了登基準備的嘉靖,自打進京開始,便將錦衣衛上下都安上了自己的人。
上有興王府群牧千戶所千戶的孫子駱安,任指揮使;下有錦衣衛世家,兼自己奶弟的陸炳為舍人。這兩人一上一下,可謂是把錦衣衛給控制得死死的。
有了錦衣衛這個天子耳目,遠的地方不說,起碼在這京師之內,當真難有什么消息能瞞過嘉靖。
果不其然,就在李斌話音落下后,嘉靖的反應立馬就印證了李斌的猜想。
只聽嘉靖帝緩緩說道:
“南城之事,朕有耳聞。商賈購宅,為求錢利而租于百姓,此乃商賈逐利之天性。這確實不是你戶部能管的事...”
“陛下圣明!”
李斌順手一個小馬屁送上,同時在心里暗道:接下來八成就是轉折了。
“然,南城騷亂,始于你戶部發賣臟罰地契。爾雖無過,卻也不能對此視如不見。你可想過,該如何整治南城亂象啊?”
嘉靖話音剛落,立馬就有無數道目光落在了李斌的身上。
知道個中細節的秦金,眼神閃爍,似乎是想提醒李斌千萬別亂開口;而其他更多的目光,如英國公、陳國丈等人,則是隱隱帶著些許威脅之色。
當想通了,林御史參自己的核心訴求,以及嘉靖把自己喊來的目的后,李斌自然也就了解了現在的局面到底如何。
簡單來說:現如今想要處理南城亂局,最快速的辦法無非是先切斷外城百姓進入內城的通道,讓游民不再增加,而后再集結五城兵馬司及巡捕營,專項整治,強力鎮壓,便可解決南城的亂局。
可這里面的核心問題,亦是所有人都避而不談的問題是:令五城兵馬司停止浮居客商登記,那無疑是在斷朝中權貴的財路。
甚至還可以說是,在斷嘉靖帝的財路。
一旦那些前朝罪官的宅邸不再能有大量外城百姓進城租住,那么這些宅子的價值瞬間就會跌回谷底。這將直接影響到嘉靖,這個最大地主的利益。
“回陛下,或可增調巡捕營兵丁上街巡防?”
直接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能說,加上李斌自己也不想外城百姓入內城的事被打斷。
于是乎,李斌只好cos起“上保領導,下護百姓”的馬科長,開始裝傻充愣,打起馬虎眼。
“啟稟陛下,辦事李斌言增調巡捕營一事,臣認為不可。其一,團營而今有待整肅,其兵丁未必能當此任;其二,南城亂局應當不會持續過久,增調巡捕,所費日高,得不償失。”
李斌話音剛落,便有一兵部的官員站出來反對。
所謂巡捕營,乃成化年間所設,設立的目的也是為了整頓京師治安。巡捕營如今,定額200人,直接由團營軍士調任,專司緝拿盜匪。
其職能與五城兵馬司有重合,但更加得專一化。
由于巡捕營全員都是團營士兵的緣故,一個巡捕營的人力成本,幾乎就趕上了五個兵馬司的總和。
所以,這個建議被否決,李斌完全不意外。
“嗯...那要不將其余中城、西城等兵馬司的弓兵火甲,臨時借調一批赴南城,暫聽南城兵馬司差遣,以肅清街面?”
“萬萬不可!”
又有一都察院的官兒跳了出來:
“啟稟陛下,中城、西城等兵馬司火甲本就沒南城多。一旦從其余各城抽調,火甲于各坊間往來奔波,多有不便不說,臣怕南城局勢未平,反倒惹得其他各城再生事端。”
“嗯...有理!”
嘉靖帝不緊不慢地點了點頭,他似乎一早就猜到了李斌會裝傻充愣。
眼見李斌連提兩個餿主意,一副阿巴阿巴的呆傻庸才模樣,嘉靖也絲毫沒有放過李斌的打算:
“京師,首善之地。南城生亂,順天府、宛平縣,難辭其咎。其中,尤以宛平知縣李元芳(真叫李元芳,不是編的)辦事無力,德不配位。著即罷黜,擇機調外府同知。”
“今辦事李斌,以臟罰契書籌得陵工所費,足見其才思敏捷、辦事高效。著授宛平知縣,撫民止亂,賜敕書獎諭,即刻赴任。吏部擬旨,勿要延誤。”
嗯?
嗯??
本以為自己裝傻充楞,嘉靖失望之下,應該沒多少耐心會繼續盯著自己不放的李斌,這會有點懵逼。
嘉靖的反應,的確體現出了他沒多少耐心的事實。
奈何,李斌只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
眼瞅著一個大麻煩即將落到自己頭上,李斌正欲出班推脫。言說自己觀政時日尚短,才疏學淺,冒然領受一縣父母不妥云云。耳邊便忽然傳來一陣,整齊劃一的“吾皇圣明”...
當這整齊的呼聲響起時,李斌那叫一個欲哭無淚。
這群該死的大臣,一個個的都不是好人啊!
正常來說,外朝官的任命得由吏部文選司走“常選”流程。如自己今天這樣,被皇帝直接任命的,通常被稱為“特簡授官”。
如果不是皇帝的權威極重,讓人不敢反對。這種“特簡”,還是直接插手外朝文官的人事安排,通常都會招致文官集團的集體反對。
什么六科封駁,吏部拒不擬詔等等,有的是辦法給皇帝看看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
然而,在肉眼可見的麻煩差事面前,這群人顯然沒什么文人操守。
答應得那叫一個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