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兄弟談心,那姑娘長得太水靈了?。ㄇ笞纷x)
- 大明:我,朱允熥,開局復活祖母
- 長夜余光
- 2039字
- 2025-05-10 22:00:00
原來朱高燧向朱棣報告說,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已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并要求調檢北平的護衛軍士,說是要防備北元。
朱棣頓時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襲來,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朱棣心想好狠的朱允炆啊,還有齊泰、黃子澄那些奸佞小人,少不了在朱允炆的面前進讒言。
此時,朱允熥把齊泰寫給朱棣的那封信,遞給了他。
信上大致的意思無非是讓朱棣理解和支持朝廷的決定,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共同對抗北元,請朱棣不要多想。
朱棣看了之后,心里那個罵就甭提了。
不過,他表面上并沒有表現出來,只是微微一笑:“齊大人真是個心系國家的人啊,聽說他已經被打入大理寺的監牢了,
沒想到他還是這樣操心,
他還是先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吧。”
朱允熥心里也是一動,心想朱棣厲害啊,連這事兒他都知道,看來,他在京師之中必定留有眼線。
晚上。
北平館驛。
朱允熥坐在文案內,正在沉思。
他心想朱棣和姚廣孝老奸巨猾,不太好對付,
雖然朱棣已經接了圣旨,但是,他拒不辦理交接手續,就是一個“拖”字,這招可夠損的。
在人家一畝三分地上,又不能輕易和人家翻臉。
就在這時,但聽“吱呀”一聲響,門開了。
從外面走進一個人來。
朱允熥閃目觀看,來者非別,正是朱高煦。
只見朱高煦進門之后,“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兄長,白天是小弟不對,小弟給你賠罪了?!?
朱高煦小朱允熥兩歲。
朱允熥見朱高煦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心里也很是納悶。
不管怎么說,既然做弟弟的知道錯了,那么,他這個做哥哥的也沒什么好說的了。
朱允熥哈哈一笑,用雙手把他攙扶了起來:“高煦,你我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禮,那也算不得什么。”
“多謝兄長,我這里帶了一些酒肉,咱哥倆好好嘮嘮。”朱高煦說著提過來一個食盒,里面裝著四個菜,還有兩壺酒。
“哦,是嗎?那很好啊?!?
兄弟二人相對而坐,中間擺著一張方桌。
朱高煦把酒菜端上來,擺上,兩個人每人一壺酒。
那兩個酒壺從外表看上去,一模一樣,并沒有什么區別,都是那種青花瓷式的,正前方有壺嘴,后邊有把。
朱高煦先是用朱允熥面前的酒壺給他斟了一杯酒,然后,又換一個酒壺給自己也滿了一杯。
朱允熥借著燈光仔細觀看,發現自己酒杯里酒的顏色稍微有點兒渾濁,而朱高煦酒杯里的酒卻十分清澈。
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根本看不出來有什么區別。
只見朱高煦端起酒杯:“兄長,小弟敬你,給你賠不是了。”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必客氣。”朱允熥把酒也端了起來,以袖掩面,然后,一仰脖子,酒杯見底了。
朱高煦看了,面露得意之色:“兄長,你可真是大人有大量啊。來,小弟給你滿上,再敬你一杯。”
“好!”朱允熥爽快地答應了。
兄弟二人推杯換盞,喝得好不盡興。
朱高煦把酒杯放下了:“那一次在京師鶴鳴樓,要不是你及時出現,我可和那紅玉姑娘就好上了?!?
朱允熥一笑:“你小子不學好,這么年輕,就到秦淮河畔去轉悠了?!?
“我和你說,那紅玉姑娘長得是真好看,都把我給想死了?!?
朱允熥眼瞅著他:“你要是真喜歡她的話,等我回到京師,把她贖身,然后,送給你,你看如何?”
朱高煦嘆息了一聲:“好是好,只是父王可能不會同意?!?
朱允熥心中好笑:“既然你已知道四叔不會同意,你又何必去招惹人家呢?”
“那姑娘長得太水靈了,如果我能和她有那么一次,也不枉此生了,”朱高煦頓了頓,“不過呢,我去秦淮河畔,也不單單是去找紅玉姑娘,我還干了點別的?!?
“哦,你還干了什么?”
“那里是文人士子聚集的地方,每年都會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到那里參加科舉考試。
但是,我聽說有很多人抱怨朝廷的科舉考試有失公平,很多真正有才學的人卻多次落榜,反倒那些沒有什么才華的人,憑借著裙帶關系,走門子,卻能金榜題名。”
朱允熥一聽,心想你倒干了點正事兒,不過,朱高煦所說也并非空穴來風,
因為他也聽說了這件事兒,這倒是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會堵塞賢路啊。
自古以來,一個國家要想強大,人才是最重要的。
秦國之所以強大,最終能統一六國,那是因為秦國網羅了眾多的人才,像商鞅、張儀、范雎、李斯、呂不韋等相才,武將有白起、王翦、蒙恬等人。
而魏國在最開始的時候之所以強大,是因為魏文侯善于用人,比如李悝、吳起、翟璜、西門豹、樂羊、子夏和段木干等人,
這些人在魏文侯的領導下,共同努力,使得魏國最先崛起,成為七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甚至有兼并天下的趨勢。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李悝的變法,吳起的軍事才能,翟璜的識人用人,以及西門豹的治理能力。
而到了后期,魏國之所以會衰敗,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從魏國流失出去的人才太多了。
其中包括吳起、商鞅、張儀、范雎和孫臏等,而這些頂尖的人才在魏國得不到禮遇和重用,甚至生命受到了威脅,
比如范雎的肋骨被人家打斷了,用草席卷起,扔到了廁所里,而孫臏卻受了臏刑,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離開魏國。
而這些人大多到了秦國,并且得到了禮遇和重用,此消彼長,所以,魏國越來越弱,秦國越來越強大。
最終,秦國滅了魏國和另外五國。
朱允熥想到這里,深有感觸,
他心想咱們大明的科舉難道真是這樣嗎?
難道大明要走魏國的老路嗎?
朱允熥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兒:“對了,你的易容術不錯,是跟誰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