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瑞雪兆豐年
- 張居正魂入萬歷帝:重構大明
- 大白圭
- 2454字
- 2025-05-29 18:23:27
王嚴清得了朱翊錧的應允,立即就讓賬房測算出所有隱匿的田畝,共五萬畝良田。
這五萬畝良田是要詭寄到德王朱翊錧名下。
其實只是掛了一個德王的名,實際還是王家的田畝。
德王府的田地叫作“王莊”。
朝廷對各地藩王的“王莊”免除了賦稅及徭役,雖也有額度限制,但只是擺設罷了。
從大明建國以來,除去藩王造反,朝廷從來不會對藩王清查過田畝。
朱翊錧的有恃無恐,便是來源于此。
如今王家已經求到了他德王的門上,也不好置之不理。
朱翊錧手中雖沒有權力,但憑借皇家血緣這層關系,他也有別的法子攔住這丈量田畝的勢頭。
那就是女色!
朱翊錧已是中年,作為過來人深知天子這個年紀的喜好。
再及之前京中傳出過天子寵愛鄭妃的傳言。
既然天子貪戀美色,那就投其所好,送上這兩個百媚千嬌的女子。
日后若是厭煩了,再給京中送上幾個即可。
嬌媚女子多的是,哪怕一月換一個,他朱翊錧也能供的上。
天子漸漸沉迷于女色,哪還有功夫下力整頓地方田畝。
這樣一來,山東真正的王,依然還是他朱翊錧,而不是遠在京城的朱翊鈞。
濟南府的其余鄉紳在歷城縣衙門也有耳目,眼下見到王嚴清有了動作,他們更是坐不住了,也想借著德王的庇護,躲過這一劫。
可朱翊錧能應下王嚴清詭寄,是因為與王家的關系。
其他鄉紳這么些年來,除去送一些女子、戲子、舞姬之類給德王,就再也沒有其他的往來。
可這些花費不菲的禮物,僅能換一個德王誕辰時進門的名額。
要想與王家一樣通過詭寄的手段避難,毫無可能。
如今這些鄉紳在多次乞求無果后,只能退而求其次。
將他們名下隱匿的田畝投獻給德王。
這些田畝是他們一點點兒從鄉民那搜刮來的,已經積攢了多年。
當下全部拱手送出去,無異于在他們身上割肉。
可再看長清縣的那些鄉紳已經充軍的充軍,抄沒的抄沒,也就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真要落得與長清縣鄉紳們一個下場,還不如現在當斷則斷。
這一個月的歷城縣縣衙,格外熱鬧,各路鄉紳匯集于此。
人人手中拿著田契,等著與王忠做交接。
縣衙的戶房胥吏們這一次從中撈了不少好處,僅是王家一家送的,就足夠他們十年生活無憂。
更何況還有這些排著隊等著過戶的鄉紳。
這些事情自然逃不過山東巡撫劉通的耳目。
一封匯報秋稅的奏疏送入京中,只是在只言片語之間,稍稍提了一下當下濟南府眾鄉紳投獻的這件事。
這事涉及皇家,劉通格外的謹慎,然揣摩圣意的能力又遠不及馮保。
他又給馮保送了一封信,尋問這事該如何處理。
當下已是深秋,京中下了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雪。
瑞雪兆豐年,對于大明來說是一個好兆頭。
皇宮大內,朱紅色燈籠高懸,放眼望去各處都顯露著喜氣。
朱翊鈞坐在乾清宮的殿下,旁邊一尊暖爐中燒著銀絲炭。
爐火旺盛,暖意襲人。
外面雖是風雪交加,屋內卻是如暖春三月。
朱翊鈞雙手虛浮在暖爐上,面前站著戶部尚書張學顏。
“皇上,今年長清縣的秋稅賬目交上來了。”
張學顏將一本賬目雙手呈遞過去。
旁邊的小太監剛想伸手接,朱翊鈞笑道:“你說吧。”
小太監趕忙退回去,張學顏翻開賬簿開始匯報。
“皇上,長清縣今年的秋稅折銀一萬三千兩,加上今年的夏稅三千三百兩,一共一萬六千三百兩。”
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之前預計。
張學顏雖然說過今年長清縣一年的賦稅超不過一萬一千兩,但如今看到這進賬的銀子,也是喜上眉梢,哪里還有被打臉的尷尬。
朱翊鈞看著爐中漾著的火苗,笑著道:“今年長清縣夏稅,朕可是給免了三成。”
張學顏知道后面還有話,便只是躬身應了一下,未接話茬。
朱翊鈞繼續道:“去年長清縣秋稅收上來多少?”
張學顏答道:“回皇上,去年長清縣的秋稅是八千一百兩。”
“去年是八千一百兩,今年是一萬三千兩……”
朱翊鈞念著這些數字,笑意漸濃,饒有興趣的看了一眼張學顏:“你這位大明的財神爺,滿意嗎?”
張學顏聽出這句話的調侃,忙不迭回道:“皇上,是微臣之前目光短淺。”
朱翊鈞心情大好,也不計較之前張學顏據理力爭。
他擺擺手笑道:“這個不說了,陜西那幾地的災民安頓好了嗎?”
“回皇上,災民安定,沒有起什么大亂子。”
張學顏留了話,陜西大亂子確實沒有出,但一些小的騷亂卻是發生了不少。
這個與地方的官員貪墨有關。
朝廷發的賑災銀糧層層盤剝下來,能真正到災民手中三成,已經是萬幸。
那些災民雖不至于餓死,但也只是勉強能活下來。
可這些事情他一個戶部尚書也無能為力,這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來的慣例。
朱翊鈞也聽出了張學顏話中的意思。
他作為皇帝也是沒有好的辦法,若是把這些貪官全部殺了,那誰來安撫災民,誰來發放賑災糧?
就算換上一批新的官員,說不定比之前的還要貪。
朱翊鈞也就只能佯裝沒聽懂,點點頭道:“嗯,安撫好了就行。”
張學顏暗暗吐了口氣,恭維道:“皇上體恤黎明,乃萬民之幸。”
朱翊鈞扭頭看了一眼張學顏,“明年山東各地的胥吏都按照長清縣的胥吏安排,你戶部可有異議?”
“皇上圣明!”
“河北、陜西、山西、河南四地,各挑選一個縣按照長清縣安排,如何?”朱翊鈞繼續問道。
“皇上圣明!”
張學顏先是恭敬的躬身行了一禮,然后又提醒道:“皇上,這個還得通過內閣……”
朱翊鈞站起身,截斷道:“朕自然會與內閣商議。”
張學顏不再說話。
之前張居正的改革,已經讓他捉襟見肘的戶部有了余錢,如今長清縣的改革更是讓張學顏看到了一片白花花的銀子。
他哪能不應允。
那些房官的俸祿只是多花了千余兩白銀,卻是解決了幾千兩的問題,這個賬他算得清楚。
只不過,這些房官日后三年期到了,那吏部尚書王國光頭疼的事便來了。
該讓他們如何升遷,這是個大的問題。
先不說國子監的學子無官無空位可補,還有科舉不斷產生的進士們,總不能都給這些房官讓路吧。
哪里有進士給秀才讓路的道理。
張學顏想到王國光需要面臨的問題,不免嘆了口氣。
朱翊鈞見張學顏面色凝重,還以為他又與兵部鬧得不愉快。
“張愛卿,你今年過了個好年,也別忘了梁愛卿,明年戶部的銀子足夠你發給兵部,就不如趁現在先去賣個人情。
省得再鬧到朕這邊來,又挨板子。”
朱翊鈞含著笑提醒一句。
張學顏也正有打算,趕忙應下:“微臣遵旨。”
“皇上,馮保求見!”門外的小太監突然在乾清宮門口小聲稟報。
張學顏一聽,也就躬身行禮告辭。
“張愛卿你去吧。”
朱翊鈞又對門外小太監道:“讓馮保進來。”
“奴才遵命。”
“微臣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