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北宋第八代皇帝,在位時間為1100年-1126年。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為寧國公、遂寧郡王、端王。
趙佶在藝術上造詣極高。在書法上,創立了瘦金體,其字體瘦直挺拔、筆畫細膩,極具個性。在繪畫方面,他不僅自身繪畫技藝精湛,以花鳥畫最為突出,還大力發展宮廷繪畫,成立翰林書畫院,培養了王希孟、張擇端等一批杰出畫家。他還大興研究古器物之風,組織編撰了《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對美術史貢獻頗大。
然而,其在位期間政治統治腐敗。他尊崇道教,大肆營建宮觀園林,在江南采辦“花石綱”,耗費大量民脂民膏。同時,他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這些人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政治斗爭激烈,朝廷內部烏煙瘴氣。在其統治下,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等農民起義。外交方面,他與金結盟滅遼,卻未意識到金的野心,遼滅亡后,金南下進攻北宋,宋金戰爭開始。1126年,面對金兵壓境,徽宗內禪太子趙桓(欽宗)。次年,北宋都城被攻破,他與欽宗一同被金軍俘虜至金朝,被封為“昏德公”,1135年于五國城逝世。
〔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
建立與統一
- 960年,后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
-隨后,趙匡胤及后繼者通過一系列戰爭,先后消滅南平、后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基本實現了中原地區和南方的統一。
政治制度
-采取重文輕武的國策,通過杯酒釋兵權等舉措,削弱武將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設立了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分別負責行政和軍事;“三司”指鹽鐵、度支、戶部,掌管財政,以此分割相權。
經濟發展
-農業方面,生產技術提高,出現了圩田等新型農田,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手工業發達,絲織業、制瓷業、造船業等技術先進。如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名窯的瓷器,聞名遐邇。
-商業繁榮,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現了早市、夜市,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文化成就
-文學上,宋詞繁榮,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等詞人留下了眾多經典作品。散文方面,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等“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出自北宋。
-科技領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應用于航海,火藥在軍事上廣泛使用,沈括著有《夢溪筆談》,總結了許多科學成就。
對外關系
-與遼朝簽訂澶淵之盟,此后雙方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
-與西夏時戰時和,通過慶歷和議等,維持了一定的和平局面。
北宋末年,宋徽宗統治腐朽,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加上金兵南下,1127年,靖康之變發生,徽欽二帝被擄,北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