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均衡發(fā)展的開始
- 學霸的撿屬性系統(tǒng)
- 一件黑色老鷹
- 2202字
- 2025-05-11 12:50:59
凌晨三點多,鬧鐘還沒響,齊默就睜開了眼睛。
窗外剛泛起魚肚白,小區(qū)里的路燈還亮著,在薄霧中暈開昏黃的光圈。
他輕手輕腳地爬起來,生怕吵醒還在熟睡的父母。
書桌上,期中考成績單靜靜地躺在臺燈下,語文113分和英語121分的數(shù)字在晨光中顯得格外刺眼。
“第19名…”
齊默搓著成績單邊緣,指尖傳來紙張?zhí)赜械拇植谟|感。
他想起許靜辦公室里那個達芬奇密碼筒,銅質(zhì)的轉(zhuǎn)輪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真正的智慧需要雙重密鑰——這句話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
【檢測到宿主強烈的學習意愿】
【建議:嘗試多門學科交叉學習法】
齊默下了樓,廚房里還殘留著昨晚的飯菜香。
他從冰箱里拿出牛奶,突然注意到沈婷貼在冰箱門上的購物清單。
工整的字跡寫著“雞蛋、“牛奶“、“青菜”,每個字都像用尺子比著寫出來的,這讓他想起物理實驗報告上那些一絲不茍的數(shù)據(jù)記錄。
“老媽的字跡可比我強多了…”
齊默不自覺地模仿著母親的筆跡,在筆記本上寫下今天的計劃。
筆尖劃過紙面發(fā)出細微的沙沙聲,在安靜的凌晨格外清晰。
長達兩三頁的計劃寫完,齊建國和沈婷也已經(jīng)起來。
吃完早餐,同時和父母聊了一會近期學習情況,齊默便動身前往學校。
等他來到班級,已經(jīng)有幾個同學零零散散地坐在教室里。
而在其中,齊默看到了一個極為熟悉的身影,他輕咳一聲,走上前去打破沉默:
“那個…老盧,你的語文筆記能借我嗎?”
盧益是2班的學習委員,為人比較循規(guī)蹈矩,性子淡然。
雖同是理科生卻尤其鐘情于鉆研語英,語文常年125+,英語常年140+,讓現(xiàn)在的齊默羨慕不已。
在這三年的相處中,和齊默的關(guān)系算是很好。
雖說因為性格原因,不像趙明一樣天天找自己扯淡。
但他們之間的情分,齊默卻是能很清楚地感受到的。
在這次期中考中,盧益雖說數(shù)理化生稍遜齊默,但他的語英讓他這次的綜合成績還是高出了齊默12名,年級排名第7。
盧益扶了扶細框眼鏡,詫異地抬頭,齊默的物理、生物剛剛在期中考上大放光彩,還要借語文筆記?
這是想往一班秦芷心那種全面學霸的方向走?
“給。”
他翻了翻書包,把一本黃色封皮的筆記本給齊默遞了過來:
“重點我都用熒光筆標出來了。”
“多謝?!?
齊默翻開筆記本,淡黃色的熒光標記在《滕王閣序》上跳躍。
他突然發(fā)現(xiàn),“層巒聳翠”四個字旁邊畫著小小的山峰,而“飛閣流丹”邊上則是一道朱紅色的線條:
“這是…”
“我習慣把景物描寫畫出來,”
盧益娓娓道來:
“這樣背起來更有畫面感?!?
齊默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他一直想要的“可視化學習法”嗎?
他也忍不住地在自己心中,想象著“落霞與孤鶩齊飛”、“潦水盡而寒潭清”、“而或長煙一空”等等這些古文寫景名句所描述的情景、畫面…
【檢測到宿主行為:知識可視化】
【古文理解+0.3】
【圖像記憶+0.4】
“對了老盧,這本筆記我多久還給你比較合適?”
齊默突然問道。
“這個我不是很急,下周周末前還就行…”
盧益慢悠悠的道,緊接著又補了一句:
“另外老齊你加油,祝你語文也能大展神威?!?
齊默笑了起來,對著盧益抱了下拳:
“多謝盧兄勸勉,齊默定不負盧兄所期?!?
英語課上,老師正在講解虛擬語氣。齊默盯著黑板上的例句“If I were a bird”,突然想到昨天物理課上的雙縫干涉實驗。
電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就像這句話里,說話者既是人又是想象中的鳥。
他舉起手:
“老師,虛擬語氣是不是有點像量子疊加態(tài)?”
教室里不少人都被齊默這個比喻逗笑,英語老師卻想了想,然后說道:
“這個類比很有意思。語言確實有它的不確定性,就像…”
“就像薛定諤的貓!”
后排的物理課代表突然接話。
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齊默發(fā)現(xiàn),當把英語語法和物理概念聯(lián)系起來時,那些枯燥的規(guī)則突然變得生動起來。
【檢測到宿主行為:交叉學科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0.6】
【英語理解+0.5】
午飯時間,齊默端著餐盤在食堂排隊。前面幾個文科班的女生正在討論《紅樓夢》,他不由自主地豎起耳朵。
“…所以林黛玉的性格就像她的詩,'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
齊默突然想到昨天生物課上的細胞膜結(jié)構(gòu)。
選擇性透過,保持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這不就是林黛玉那種“潔來潔去”的性格在生物學上的體現(xiàn)嗎?
他差點脫口而出這個發(fā)現(xiàn),又趕緊閉上嘴。
人家在談文學,他突然插嘴說細胞膜,怕是要被當成怪人。
【檢測到宿主行為:跨學科聯(lián)想】
【自由聯(lián)想能力+0.7】
【社交克制+0.3】
晚飯時,沈婷注意到兒子吃飯時還在翻看一本詩集。
“這么用功?”
她夾了塊紅燒肉放到齊默碗里。
齊默邊扒飯邊說道:
“媽,你知道'大漠孤煙直'可以用流體力學解釋嗎?沙漠里空氣穩(wěn)定,煙塵受到的擾動小,所以…”
齊建國從報紙后面探出頭來:
“怎么你開始研究詩歌了?”
“均衡發(fā)展才是王道?!?
齊默扒了口飯,含糊不清地說。
沈婷和齊建國交換了一個眼神。
這幾天以來,兒子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再只埋頭于那些公式和實驗數(shù)據(jù)。
而是更貼近于知識的生活化。
這種變化,終歸是好的。
夜深了,臺燈的光暈籠罩著書桌。
齊默正在給《赤壁賦》做批注,突然發(fā)現(xiàn)“寄蜉蝣于天地”這句話旁邊,自己不知不覺畫了個顯微鏡下的浮游生物草圖。
他笑了笑,繼續(xù)寫道:
“蜉蝣目昆蟲生命周期短暫,正如人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但蘇軾將二者并列,反而凸顯出生命的…”
筆尖突然停住。齊默意識到,自己正在用科學知識去理解文學,又用文學感悟去反思科學。
這種奇妙的循環(huán)讓他胸口升起一股異樣的感覺。
系統(tǒng)界面悄然亮起:
【各學科均衡度:70%】
【解鎖新屬性:整體性思維+0.9】
窗外,一輪明月高懸。齊默想起今天在書店看到的一句話:
“科學是理性的詩篇,詩歌是感性的科學?!?
他輕輕合上書本,突然很期待明天的語文課。
書桌上的地球儀靜靜旋轉(zhuǎn),映著月光在墻上投下流動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