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恩愛夫妻愛節儉

節儉,之所以能成為一項美德,是因為它比較難得。

普通老百姓因生活限制不得不節儉,尚不能每個人都做到,富有四海的帝王能做到節儉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真正能做到生活節儉的只有三位,而他們每個人節儉的背后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

第一位,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他出身貧苦又深知創業艱難,做了皇帝后,吃的用的依然與平常百姓一樣。

第二位,是明孝宗朱祐樘。朱祐樘的童年很坎坷,他們母子怕遭迫害,常年在冷宮過著近于幽禁的生活。不幸的童年讓朱祐樘知道生活不易,所以他力求節儉,下詔削減皇宮的開支,也不大興土木。

最后一位就是朱由檢。

他絕對稱得上是朱氏子孫的節儉冠軍,不但比各位先祖要節儉,與歷朝歷代的皇帝比,能贏過他的也沒幾個。

朱由檢簡直把節儉做到了極致。按照慣例,皇帝的冠袍鞋履通常穿過一次就不能再用,而朱由檢覺得這樣太可惜了,經常命人把冠袍等衣物浣洗后再穿。尤其是冠袍里面的襯衣,不但浣洗多次,有時甚至還打上了補丁。

朱由檢有個廣為人知的特點,那就是走路很慢。因為走得快的話,里面打了補丁的衣服就會飄出來,那畢竟還是有失體面的。

有些皇帝節儉是做面子文章,讓人給衣服打補丁,結果造價弄不好比新衣還貴。然而,朱由檢衣服上的補丁都是找自己老婆打的,沒有任何額外花費。

朱由檢節儉成性,當然也跟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萬歷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二十四日,朱由檢出生在紫禁城東華門內的慈慶宮。慈慶宮是太子的居所,即民間俗稱的“東宮”。朱由檢的父親朱常洛,正是這座宮殿的主人,大明朝的當朝太子。

太子得子,怎么說都是喜事一件,可朱由檢排行第五,與太子第一個兒子出生時的情形大不相同。

那時,太子喜得長子,皇帝喜得長孫,整個紫禁城都張燈結彩。而現在春節將至,全宮上下都忙著準備過節,朱由檢的出生非但沒有給宮中增添額外的喜慶,甚至都不能給生母劉氏帶來更多關注的目光。

劉氏只是太子眾多侍妾中的一位,地位低下,生子沒讓她母憑子貴,反倒因為撫育幼子讓太子對她更加疏遠冷淡。為此,劉氏郁郁寡歡,積郁成疾,在朱由檢五歲的時候就不幸撒手人寰了。

劉氏死后,太子朱常洛派人將她草草地葬于西山,然后將朱由檢交給寵妾撫養。這個寵妾就是李選侍,人稱“西李”。當時,西李還撫養著朱由校,她很能分清皇長孫和五皇孫分量的不同,所以對他們兄弟二人明顯親疏有別。

雖然西李厚此薄彼,但兄弟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有機會一起親近玩耍,這在皇室子弟中十分難得。親厚的兄弟情義,也是朱由檢人生中為數不多的一抹亮色。

后來,西李生了自己的女兒,沒有多余的精力照顧朱由檢,他就被送到另外一位李選侍處撫養。這位李選侍善良仁厚,人稱“東李”,對朱由檢視如己出。東李位居西李之前,卻遠不及西李受寵,天啟年間又受魏忠賢和客氏的苛待,年紀輕輕就郁郁而終。

不被父親重視,幼年喪母,一位養母薄待于他,另外一位養母雖厚待他卻又慘死,這宮中的人情冷暖,讓幼小的朱由檢感觸良多。他因此變得敏感內向,行事上也處處謹小慎微。

朱由檢從小在宮中,從來不想主動去招惹任何麻煩,也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格外關注。躲在房里讀書,無疑成了朱由檢最好的選擇。

作為皇室子弟,讀書教育本來是應該有名師指點,接受最正規的儒家經典教育。然而,當年朱由檢的爺爺明神宗立太子立得相當不情愿,所以他爹出閣讀書的事情就鬧得別別扭扭,辦得拖拖拉拉。老子讀書就夠費勁了,哪還有心力去管兒子讀書的事兒呢?

所以,朱由檢最初一直是跟著宮里認字的太監識文斷字,再往后就是憑著自己喜好隨意翻看各種書籍。好在宮中藏書豐富,朱由檢也不覺得煩悶。慢慢地,朱由檢把自己帶入了書中的世界。

書中另有一番廣闊的天地。年幼的朱由檢越來越愿意讀書,把讀書看作很正當有益的事情。一次,宮中的伴讀太監誦讀文章時忸忸怩怩,還被他嚴厲訓斥:“讀書是好事,反倒不好意思。要是唱曲兒,就不害羞了嗎?”

讀書讓朱由檢的精神世界變得充盈。于是,他雖然可以錦衣玉食,卻一直很注重節儉。在吃穿用度上,朱由檢的要求變得很低,幾乎可以說沒有什么要求。

他小的時候練字,用仿影的方式。如果紙張大而模板小,他從來都是把紙張剩余的部分填滿,免得浪費。

宮內的物品奢華浪費,為了節約用度,朱由檢也常常派人到宮外采辦吃食和用品。

天啟年間,皇帝哥哥朱由校對他這唯一存世的弟弟很是親厚。

天啟二年(1622),十二歲的朱由檢被冊封為信王。

天啟六年(1626),皇帝為十六歲的朱由檢選婚。

在明朝,為了防止外戚干政,天子和諸王的后妃一律選自清白的平民家庭。為信王朱由檢挑選的王妃周氏,也是來自京城的普通平民家庭,家境相當清貧。

親王出府成婚,按例要新建府邸,朱由校也打算給弟弟建一座氣派的信王府。但是,朝廷財政緊張,管事的太監提議將空置的惠王府重新裝飾一下用作信王府,一向愛節儉的朱由檢欣然同意了。

考慮到弟弟婚后生活開支會比之前有所增加,皇帝朱由校把景王府的地租賜給朱由檢補貼家用。一向謹慎小心的朱由檢以邊塞軍需緊張為由,謝絕了哥哥的美意,請求將地租轉作軍餉。

朱由檢節儉的生活作風和對國家不易的體諒之心又感動了皇帝哥哥。后來,朱由校堅持把汝王和福王遺留的地租轉賜給他。

天啟七年,信王朱由檢與周氏完婚。

周氏自小家世清貧,但也接受了規范的淑女教育,為人正直有主見,朱由檢對她十分滿意;朱由檢雖是天潢貴胄,身上卻沒有驕奢習性,算得上是周氏夢寐以求的如意郎君。二人婚前身份懸殊,但婚后卻也郎情妾意,恩愛異常。

周氏已貴為信王妃,原則上可以過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生活。然而,她出身貧寒,以勤儉為樂,婚后仍然自己浣洗衣物,還時常親自操持夫君朱由檢的飲食。

信王府里沒有紫禁城的寂寞壓抑,朱由檢從形單影只到嬌妻相伴,平生第一次體驗到了人生的歡樂。如此甜蜜美滿的生活,自然不需要更多的金銀珠寶去點綴。

在信王府生活的幾個月,沒有為國為民的憂慮,只有兒女情長的幸福美滿,幾乎是朱由檢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那年四月,朱由檢從紫禁城走出來,搬進自己的小家。短短幾個月后,他就以全新的身份再次回到了紫禁城。

回到宮中的朱由檢曾惶恐到了極點,甚至都不敢食用宮中的食物,但臨行前周氏把親手烙制的餅給他揣入懷中。那份溫暖一直留在他的心中,直到人生的盡頭。

周氏持家有方,開支節省。在這一點上,與她的夫君是天生一對。

朱由檢做皇帝后,后宮在周氏的操持下,盡力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外戚沒有額外恩賞,給大臣的賞賜也依禮而定。除了重大節慶典禮,宮中平日里不用金銀器皿,一律改用錫器、陶瓷等。

在古代,貴婦通常都穿金戴銀,以簪珠戴翠為美。而周氏卻獨不喜歡珠光寶氣,即使后來做了皇后,平日里仍以簪花為樂。周氏十分喜歡海棠和茉莉,每到花開都摘花成簇,插入發髻之上,別有一番自然之趣。

朱由檢的爺爺明神宗當年花錢如流水,曾讓主管宮廷膳食的光祿寺入不敷出。等到了朱由檢夫婦這里,自上而下削減費用,飲食花費不及神宗時期的百分之一。

終崇禎一朝,朱由檢夫婦琴瑟和諧,力行節儉,宮中沒有賞玩珠寶之風,也沒有聲色犬馬之樂。閑暇之時,也不過是簪花撫琴的清音雅樂,為世所罕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东兴市| 虞城县| 六枝特区| 新兴县| 玉田县| 郴州市| 安泽县| 宁南县| 图片| 桂林市| 和静县| 海安县| 大悟县| 民勤县| 西乌| 四子王旗| 抚松县| 大洼县| 石狮市| 方正县| 闵行区| 盘锦市| 岳西县| 寿光市| 海门市| 泉州市| 嘉荫县| 搜索| 政和县| 神池县| 营山县| 桂林市| 莱州市| 遵化市| 松原市| 甘孜| 米林县| 潼南县| 本溪市|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