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袁紹圖謀漸明晰
- 關于曹操重生成皇叔的那些事
- 歸閑人
- 2069字
- 2025-05-17 15:05:37
那嬰兒被抱回府時……
袁逢立在廊下,指尖深嵌掌中。
當年雪夜的罪孽,時刻噬咬著他,可廊外高懸的袁氏匾額卻又提醒著他,百年名譽容不得此等污點。
祠堂檐角懸著冰棱,袁成之妻跪在青磚上,霜雪染白鬢角。
懷中襁褓被她死死摟在胸前,嘶啞的嗓音在空蕩之中回響:
“此乃袁氏骨血!”
“是爾等大兄之子!!”
袁逢閉眼深吸。
雖心中有愧,但當年之腌臜終究不能泄露。
再睜眼時已是一派從容:
“便稱長兄無嗣,以吾庶子之名,過繼于大嫂罷。”
袁隗聞言,一聲冷哼,拂袖離去。
自此之后,袁成之妻將袁紹視若己出。
汝南袁氏,也便多了位身世成謎的螟蛉子。
……
此刻,堂中。
袁逢的指尖一下下叩擊著案幾:
“畢竟是大兄的后嗣……”
“大兄?”
只聽袁隗一聲冷笑:
“若不是大嫂當年以死相逼,汝舍得留這孽種性命?”
袁逢望著池中漣漪,恍惚間又看見袁成臨終前的眼神……
有怨,有怒,卻無恨。
袁隗緩步逼近:
“本初自弱冠便聲名遠揚,如今孝期已過,更多美譽加身。”
“反觀基兒與術兒,單論名望而言,都不及本初。”
“若讓世人知曉,此子是吾等當年設局的產物……”
他猛地按住案幾:
“不如先下手為強,坐實他‘庶子亂宗’的罪名!”
袁逢轉身推開窗,細雨撲在面上:
“且容吾再想想。”
心中的愧疚、袁紹的身世、聯姻的利弊、家族的興衰,樁樁件件……
纏繞在袁逢心頭。
忽然,身后傳來袁隗的喃喃之音:
“無論如何,袁氏不能倒……”
袁逢驀然回首:
“弟……”
袁隗轉身時,嘴角勾起一抹陰鷙:
“兄長放心,吾自有計較。”
……
與此同時,劉方將袁紹的身世娓娓道來。
“當年袁氏一場變故,將袁湯的嫡長子袁成推向絕境……”
隨著謎團被扯開,廳內愈發寂靜。
蹇碩忍不住握緊拳頭,封谞眉頭緊鎖。
許劭微微顫抖著長須,不時搖頭嘆息。
劉方停頓片刻,端起茶盞輕抿一口。
當然,他是以推測的名義,講的這個故事。
自然不可能說,是前世通過袁紹的醉言,亦或袁術的攻訐之言得知。
尤其是袁術罵的那叫一個臟,公開說袁紹不是袁氏血脈。
還說袁紹,有可能是那個小婢與野漢所生,稱袁紹為家奴。
……
雨絲斜織如簾,故事已到尾聲。
劉方放下茶盞,微笑著環視眾人。
蹇碩手搭在額頭上,不禁咂舌:
“袁紹無緣得生母照拂,而養母如今又逝世。”
“以袁氏的手段,他那生母能茍活至今,都已是難得。”
“而袁成之妻,獨自撫養他成人,估計也糟了不少難。”
“兩個叔父又各懷鬼胎,這袁紹能闖出來今日這番名聲,還真不一般……”
許劭漫不經心地捋著長須:
“不僅如此,袁逢與袁隗在族中,更是將袁成貶作反面教案。”
“而那賢名在外的袁成之妻,卻是自幼教袁紹以亡夫為楷模。”
他忽然低笑出聲:
“所以袁逢兩個嫡子,袁基與袁術,自幼瞧這'誤入歧途'的庶子袁紹不順眼。”
“尤其是袁紹與袁術年歲相仿,卻以螟蛉子的身份總壓袁術一頭,所以袁術經常借著嫡子身份侮辱袁紹。”
“而袁基雖然沒有袁術那么過分,但畢竟袁術是他親弟,他肯定會幫著袁術,也從來不拿正眼瞧袁紹。”
封谞佝僂著背,湊到近處:
“所以,袁紹準備發起袁氏內斗,自然在情理之中。”
“那許攸、張邈、何顒之流,怕是早就入局了。”
許劭聽聞此言,頷首表達了認可:
“昨日某去袁紹那時,一番試探下,基本可以確定此事。”
“這許攸……”
他似乎想到什么,語氣染上些唏噓:
“他出身南陽許氏,雖與吾汝南一脈同宗,但卻是空有周室貴胄虛名……”
“到他這代早已淪落,勉強算作地方豪強,所以許攸自幼便被族中寄予厚望。”
“可是許攸入世之后,才發現這出身寒門之苦,屢屢碰壁,處處受阻。”
“也因此,許攸縱然滿腹才華,卻無處施展,若非某引薦……”
又轉而笑道:
“那家伙初見本初時,還梗著脖子說‘不與濁流為伍’,如今卻心甘情愿的為其驅馳。”
“想必正是因為本初心中籌謀。”
“至于張邈,他能名列'八廚'之一,也不是浪得虛名。”
“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畢竟這幾人都是劉方的前世好友,他比許劭更了解幾分,于是笑著接過話來:
“張邈素以俠義聞名,當年散盡家財,接濟貧困,引諸多壯士歸附。”
“此人性如青松,最恨世間腌臜之事,不過人雖正直,卻有些迂腐。”
“正所謂,海內嚴恪張孟卓……”
“在他心中,是非遠勝于一切,若袁本初真是要伐倒袁氏這棵腐樹……”
“那么對他來說,便是義不容辭之事,縱然千難險阻也無妨,甚至會把性命拋之于外。”
剩下還有一句沒說出口的話,只在劉方心中徘徊……
正如前世,在他舉大義之時,張邈傾其所有助他,在他挾天子后,張邈也毫不猶豫的反他。
而另一位何顒,便是前世刺董的主謀,也是似張邈般的心性。
在劉方垂首低嘆時,封谞忽然輕咳一聲:
“那何顒,應是此謀的核心之人。”
“當年第二次黨錮,奉命抓捕他的正是蹇黃門吧?”
蹇碩本來聽得聚精會神,卻猛地嗆了口茶水,面色驟變:
“不兒……”
看到蹇碩的模樣,許劭一下笑出聲來,就連封谞嘴角都掛上了一絲笑意。
這似曾相識的場景……
劉方笑著揮了揮手,示意封谞繼續說下去。
封谞斂笑頷首:
“當年,何顒改名換姓,逃亡汝南郡境內,得袁紹暗中相助。”
“二人諭德宣誓,自此之后,何顒便為袁紹四處奔走。”
“黨錮之禍時牽連眾多,很多人因其相助得以渡過禍患。”
“其中窮困潦倒,卻有能力之人,大多被收留于門下。”
“袁紹的俠名,少說有一半來自何顒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