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御史被殺之謎
- 大理寺不養閑人,從破案開始
- 二十四史徐霸天
- 2254字
- 2025-06-03 09:32:19
按照崔道恒的法醫知識,被刺傷后背的人彌留之際,應該能開口說話。
但周御史什么都沒說。
那有兩種可能,一種兇手是他不認識的人。
第二種可能,兇手蒙著臉。
但也不排除第三種,他氣血上涌喉嚨,無法發聲,那他彌留之際發出的“嗚嗚嗚”聲,就是血泡的聲音。
不論哪種,都不算線索。
崔道恒搖搖頭。
他努力想要從周御史的尸體中尋找更多的線索。
他穿著官服,顯然是剛辦完公回家,路上遇到兇手。
那么兇手很可能是對他的生活軌跡很了解的人。
這樣,他才能提前在必經之路上埋伏。
而據他所知,御史臺就在前方不遠。
另外,兇手很大膽。
如今還是白晝,光天化日行兇,難道不怕人看見?
崔道恒環顧四周,這條路雖不是鬧市,但也人來人往,為何要挑在這里行兇?
而且得周御史單獨行走的時候,萬一周圍有路人,或是周御史和同僚同行,那兇手的計劃就泡湯了。
一炷香的功夫,大理寺封鎖了現場。
崔掩舟意外的看著崔道恒和李裹兒兩人。
崔道恒陳述了案發經過。
崔掩舟說道:“御史被殺,此事非同小可,大理寺一定要查清楚。”
御史負責監察百官之職,故而最容易得罪人,有人動殺心也是合理。
仵作驗尸過后,崔掩舟和崔道恒馬不停蹄的來到御史臺問訊。
御史臺三院由御史大夫(正三品)統領,可彈劾宰相,糾察百官,高宗時,韋思謙任御史大夫就曾彈劾時任宰相褚遂良。
下有御史中丞(正五品),分管臺院、殿院、察院具體事務,主持日常監察,太宗時,魏征曾任此職,以直諫聞名天下。
再下有侍御史(從六品),分屬臺院,負責審理朝中百官案件,監督司法。
殿中侍御史(從七品),分屬殿院,監察朝會禮儀、巡視京城,糾舉殿前失儀,文宗時,柳公權彈劾郭旼夜飲擾民。
監察御史(正八品),分屬察院,負責分巡全國十道,監督州縣官員,號稱“代天子狩”,顏真卿任監察御史時,杖殺州縣污吏。
沒想到御史臺的百官已經在門口列隊迎接,為首的便是御史大夫竇懷貞。
崔道恒和崔掩舟面面相覷。
竇懷貞沒有正眼瞧大理寺的眾人,徑直跑到李裹兒面前,躬身道:“公主殿下受驚了,是臣思慮不周,竟讓命案發生在公主車駕前,臣罪該萬死。”
李裹兒隨意的揮揮手,說道:“竇懷貞,你好好配合大理寺查案,本公主要知道兇手是誰!”
竇懷貞不懷好意的看了一眼崔道恒和崔掩舟,滿臉堆笑道:“臣自當遵命。”
嘴上說的好聽,卻并不理睬二崔。
他繼續諂媚的在李裹兒身邊轉悠,“不知皇后娘娘近日可好?可有提到微臣?”
“微臣多虧皇后娘娘覓得良妻,還未向皇后娘娘道謝呢。”
崔掩舟附耳崔道恒,道:“竇懷貞娶韋皇后乳母王氏為妻,時常以國?(zhe第一聲)自居?!?
崔道恒點點頭,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是個諂媚之徒。
李裹兒不厭其煩,隨口敷衍了幾句,便跳上馬車,對崔道恒喊道:“崔道恒,破案了要來通知本公主,否則扒了你的皮!”
崔道恒打了個冷顫,又攤上事了。
不過,既然自己是目擊證人,當協助崔掩舟破案。
目送李裹兒遠去,竇懷貞直起身子來,趾高氣昂的揮揮手,對身后列隊的御史臺官員,說道:“都沒公務要辦嗎?”
官員們一聽,立馬灰溜溜的成鳥獸散。
崔掩舟皺起眉頭,走上前,叉手道:“在下大理寺少卿崔掩舟,想跟竇大人詢問下周也的事情?!?
竇懷貞沒好氣的負手身后,說道:“周也不過是個殿中侍御史,本官怎么會曉得他的情況,既然安樂公主發話了,你們可隨意在御史臺詢問?!?
說罷,便轉身離去。
崔掩舟無奈,只能命令大理寺官差分頭詢問。
經過一天的問訊了解到,周也擔任殿中侍御史,他性格執拗,做事絕不徇私,經常彈劾京城各級官員,故而得罪了許多人,竇懷貞也對他不喜,只是周也為官清廉,不黨附權貴,一時找不到他的把柄。
如此,對破案加大了難度,因為有動機的人很多。
但有一點十分可疑,經同僚說,今日周也神情恍惚,似乎有什么心事,早早的就以身體不適為由,請假回府,不想卻遭此劫難。
崔掩舟合上記載詳情的卷宗,說道:“御史臺問訊的差不多了,我們去周也府上問問他的家人?!?
于是,崔道恒跟著崔掩舟一起駕車離開御史臺,前往周府。
在路上,崔掩舟問道:“守一,你有什么發現?”
經歷了紅衣女子連環殺人案和宴會毒殺案,崔掩舟對崔道恒的推理能力有了進一步的肯定,下意識的詢問崔道恒的意見。
崔道恒摸摸鼻子,邊思索,邊道:“你有沒有發現馬車的路線不對勁?”
崔掩舟疑惑,掀開車廂簾子,往外瞧了瞧,“沒錯啊,是去周府的路上?!?
崔掩舟吐了一口氣,說道:“方向不對,這條路并沒有經過周也死亡的地點,也就是說周也提前請假,并沒有打算回家,他走了另一條路?!?
崔掩舟這才恍然大悟,這么簡單的道理,他這才發現。
“那就很奇怪了,周也今日的行為很反常,他一個做事一絲不茍的人竟然提前請假回府,而實際上他并沒有回去。”崔道恒自言自語道。
“那他要去干什么呢?”崔掩舟同樣思考起來。
“不,他要去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兇手怎么知道他的行事路線,而提前在巷子里面埋伏,殺了周也?”
崔掩舟一字一句說道:“也就是說兇手是對他了如指掌的人,甚至知道他今日如此反常的原因,或者說兇手就是周也如此反常的原因,他要去見兇手,而被兇手提前埋伏。”
崔道恒嘆了一口氣,說道:“沒錯,很有可能是這樣,但如今線索不足,需要繼續探查?!?
【作者注:1、御史臺三院:見《舊唐書》.卷二十四.職官三。
2、竇懷貞:“(懷貞)神龍二年,累遷御史大夫,兼檢校雍州長史。時韋庶人及安樂公主等干預朝政。懷貞每諂順委曲取容,改名從一,以避后父之諱,自是名稱日損。庶人微時乳母王氏,本蠻婢也,特封莒國夫人,嫁為懷貞妻。俗謂乳母之婿為阿?,懷貞每因謁見之次及進表疏,列在官位,必曰“皇后阿?”,時人或以“國?”呼之,初無慚色。”——《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三.外戚.竇懷貞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