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紀事:內河、界河、掐頭去尾的大河
- 卜鍵
- 2774字
- 2025-04-24 17:26:17
五 第一支哥薩克匪幫
第一支哥薩克匪幫,準確地說,應是抵達黑龍江的第一支哥薩克武裝,拈用“匪幫”二字,乃襲用清代人的說法,也在于其所犯下的令人發指的罪行。
閱讀清初東北流人的詩文,寧古塔已被視為“絕域”,再向北二三千里,只能是魚皮韃子、使鹿部、使犬部待的地方,也稱為索倫、野人女真。可對于北極凍土雅庫茨克的殖民者,對于那些不懼艱險、熱衷于殺人越貨的哥薩克來說,簡直就成了洞天福地。至于方位乃至路線,他們經過多方問訊和持續偵察,已然比較清晰,于是負有特殊使命的探險隊、官方資助的哥薩克武裝接踵而來,打破了這里的寧靜安詳。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清崇德八年)7月,雅庫茨克督軍戈洛文下令組織一個黑龍江探險隊,由文書官波雅爾科夫率領,其中有兩名五十人長、十名老兵、一百名新兵、十五名游民(包括地質測繪學家、獵人、漁民),以及稅吏、通譯、鐵匠,約計一百三十人,配備充足的槍支彈藥,還有鐵炮一門、炮彈一百發,時刻準備著大打出手。戈洛文的指令是:“前往結雅河和石勒喀河,為君主征收實物稅,尋找新的未納稅的人和銀、銅、鉛礦以及糧食。”因攜帶的糧食輜重較多,他們盡量走水路,先由勒拿河向北,轉入阿爾丹河向南,再由烏楚爾河拐入戈諾姆河。這條河有許多急流險灘,更可怕的是橫七豎八的石梁,“一艘船駛上一道石梁,在上面撞了一下,船上運載的8普特16磅皇家鉛彈便從船尾掉入水中,沉沒在石梁下面的深水處,無法找尋”[21]。所有這些都延緩了這幫哥薩克的前進速度,未到外興安嶺北的紐耶姆卡河河水已經封凍。波雅爾科夫就地設立冬營,休整兩周后,留下病弱隊員看管輜重,只帶領九十名哥薩克繼續向前。他們用雪橇拉著糧食等必需品,艱難翻過大雪彌漫的外興安嶺,抵達結雅河上游。得知向南可通黑龍江后,波雅爾科夫等安營扎寨,是為哥薩克的早期據點,名為“上結雅堡”。
結雅河,中國人通稱精奇里江,又叫黃河、吉河,乃外興安嶺南麓最重要的河流,源于此山脈的多條河先是匯入精奇里江,再南下流入黑龍江,而璦琿就在兩江交匯處。居住在精奇里江兩岸的主要是達斡爾族,屬于黑龍江左岸文明程度較高的民族,農業和畜牧業發達,生活安定,房舍整潔,各村寨也有較強的防護自衛能力,一直向清朝定期納貢。
自這伙哥薩克翻山前來,達斡爾人的噩夢就開始了。波雅爾科夫以交朋友、做生意為名,誘捕了當地酋長多普狄烏爾。在拘禁期間,這位酋長講了許多有關中國的事情:寧古塔將軍府的豪華,木石結構的堅固城池,清朝軍隊裝備的火槍與大炮,每年要派兵兩三千人巡邊與征收貢賦……這些情況應是波雅爾科夫逐項訊問的,回答則是有真有假:所謂兩三千人的巡邊軍隊,大約是想嚇唬對方,實際遠不到此數。推想他還會說將軍很快就來巡視,意圖令入侵者知難而退。豈知波雅爾科夫全然不懼,將他戴上鐐銬,派人告知其部落繳納貢品和贖金。一百年前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印加等國,用的就是這種黑招。
眼看著自帶糧食越來越少,波雅爾科夫派彼得羅夫帶領七十人,前往距離最近的達斡爾城寨摩爾德基德奇搶糧。兩地相距約十天路程。哥薩克抵達后,也是故伎重施,奉上禮物,好言相誘,突然抓住出城迎接的多西伊等酋長。其中一人為多普狄烏爾的兒子,被放回籌集糧食,派人送上很多燕麥與十頭牲畜。可哥薩克的胃口哪止于這些,執意要進入城寨,被拒后押著人質開至寨門前。而未等他們發起進攻,憤怒的達斡爾勇士就從門洞與地道擁出,其他村屯的獵人也騎馬趕來助戰。多西伊酋長趁亂殺掉看守逃回,指揮部眾四面圍攻,哥薩克倉促抵抗,總算僥幸逃脫。原本囂張的侵略軍,一變而為驚慌失措的逃亡者,在雪野和密林中歷盡艱險,總算返回上結雅斯克。臨時營寨中也是一團糟,多普狄烏爾已經解鎖脫逃,糧食幾乎告罄。波雅爾科夫對彼得羅夫的空手而歸極為不滿,那些受傷的士兵也令他厭煩,視為負擔,內部沖突一觸即發,孰知達斡爾勇士已跟蹤前來,向他們發起進攻,只好一致對外。由于哥薩克火器精良,達斡爾勇士死傷慘重,幾天后只得撤圍而去。見士兵饑餓已極,波雅爾科夫命將達斡爾人的尸體割肉分食,據戈洛文奏報:“那些不想白白餓死的軍役人員吃了許多已死的異族人和餓死的軍役人員,共吃了約50人”[22]。就這樣硬撐到暮春,待運糧船只趕來,仍有約四十名哥薩克活活餓死。
熬到開河,波雅爾科夫整頓殘部,乘船順流而下,越是向南,兩岸越是廬舍密集,阡陌相連。但當地民眾嚴密監視,不許哥薩克船只靠岸,高聲斥罵他們是吃人的惡魔。波氏一伙到達璦琿,意圖建堡駐留,而璦琿人顯然不歡迎這伙吃人的羅剎,抗爭的手段更為激烈。一個二十六人的哥薩克小隊外出偵察,只有二人生還,其余全被消滅。數日后,這撥子心驚肉跳的哥薩克匪幫乘船進入黑龍江,離開璦琿向下游行駛。他們沿江走走停停,一路勘測記錄,到達入海口的費雅喀地域,再次抓了三個當地頭領做人質,逼迫原住民繳納食物和貢品,并在那里過冬。
1646年6月,波氏率剩余幫伙回到雅庫茨克。他在中國境內待了約兩年,向長官獻上掠奪的珍貴毛皮,詳細報告所見之物產豐饒,激起了一股新的探險熱。至于探險隊成員死亡過半,除了那些悲悲戚戚的遺屬(多數的哥薩克為光棍一條,看不到遺屬,也不知道從哪里來的),沒有幾個人會去理睬。
作為親歷者,波雅爾科夫最看中的還是兩江交匯的璦琿地區,聲稱只要有三百人就可占領這里,沿江建造三個要塞,每個堡派五十人駐守,另以一百五十人為機動部隊,負責鎮壓那些反抗的部族。這時雅庫茨克總督已換人,新總督組建了新的探險隊,熱熱鬧鬧地舉行出發儀式,沒有波氏什么事了。新探險隊的行動詳情失載,只知他們在外興安嶺遇阻后折返,證明這碗強盜飯不是那么好吃的。
正在雅庫茨克當局深感沮喪之際,有一小伙俄國漁獵人報告了另一條通往黑龍江的路線,比波雅爾科夫的路線簡捷很多,而且是直指黑龍江上游。他們曾在圖吉爾河畔遇到一些通古斯人,注意到那些人的服裝和銀飾:
他,格里什卡,看見那里的通古斯人和他們的妻子佩戴銀環,披著斗篷。在他們的衣著上還看到了紅布。他們用紅布做大褂。在另一些通古斯人的衣服上,還縫綴著一小塊綢緞,長約四分之一俄尺,寬約二三俄寸。通古斯人說,這些銀首飾和衣服以及綢緞料子,他們是用貂皮從達斡爾人那里購買的。[23]
其實所謂漁獵人與哥薩克很難區分,他們也自覺承擔著搞情報的角色。經過與通古斯人聊天,弄清由勒拿河轉入奧廖克馬河上行,再經圖吉爾河、紐加河,就到了石勒喀河。
他們還說從石勒喀河到黑龍江上游的左岸,屬于達斡爾酋長拉德凱和兩個弟弟的部落,“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糧食和酒,各種牲畜也很多”[24]。而通古斯人的銀首飾與衣服,正是用貂皮從達斡爾人那里交換的。雅庫茨克督軍對這一情況很重視,反復詢問,也讓波雅爾科夫參與論證。波氏不以為然,堅持說他選擇的路線更近,而且可以直接沿結雅河前往較富庶的達斡爾村寨。
就在這時,就在雅庫茨克,另一位重要人物哈巴羅夫正著手自費組建一支黑龍江遠征隊,即將登上沙俄侵華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