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穿越西伯利亞
接下來是西伯利亞的漫漫長夜,唯有幾顆孤星在窗外閃爍。銀屏上顯示的航路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尤其是10個月前,我搭乘英國維珍航空公司(已在2020年8月疫情期間宣告破產)的飛機從上海前往倫敦。一位無錫出生的空姐與我聊開了,后來她居然從駕駛艙要來一份飛行員使用的航路圖,為我的地圖收藏增添了一幅珍品。
在到達莫斯科之前,漢莎和維珍的航線應該大致相同。展開那幅航路圖,我在西伯利亞那段找到了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茨克。那會兒,中國歌手李健已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還只是一名網絡工程師。十年以后,由李健作詞、作曲并演唱的《貝加爾湖畔》出爐,風靡了漢語世界。據說此前,俄羅斯駐華大使邀請李健去貝加爾湖采風,回來后他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寫成這首歌。

作者收藏的英國維珍航空公司飛行員使用的航路圖
稍后,飛機依次飛越了俄羅斯兩條著名河流——勒拿河和葉尼塞河上游,后者的長度接近、流量超過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其源流可上溯至注入貝加爾湖的蒙古國境內的伊德爾河,中下游則是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分界線。這兩條河流與其他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一樣,上游的通航時長超過下游,沿途最大城市雅庫茨克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分別約有3萬人和10萬人。
有幾次,我走到客艙中間的連接處,通過圓形的瞭望窗俯瞰大地,間或看見幾處零星的燈火,這片“沉睡的土地”(西伯利亞在韃靼語里的原意)并沒有讓我產生睡意,倒是令我想起列夫·托爾斯泰古稀之年創作的小說《復活》和由此改編的同名電影,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因受良心譴責,陪著曾被他誘奸而后墮落并被誣告的姑娘瑪絲洛娃去西伯利亞服刑。
聶赫留朵夫確信美好的人性依然潛伏在瑪絲洛娃身上,決心喚醒她的靈魂。可是,當他向她求婚時,她卻憤怒地斥罵他,發泄心頭的滿腔仇怨。這類憤怒的爆發是精神重生的征兆,表明她麻木的心靈開始重新感受。在流放西伯利亞的途中,瑪絲洛娃認識到自己其實向往更加平等的感情,她的內心漸漸有了對新生活的熱切渴望,最后與一位青年男子結為伉儷。至此,瑪絲洛娃真正獲得了新生,她的靈魂徹底復活了。
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家庭,1歲喪母,10歲喪父,由親戚撫養成人。16歲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言系,因考試不及格,翌年轉到法律系,卻癡迷于哲學和社交,當時擔任校長的是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是非歐幾何學創建人之一。之后托爾斯泰去高加索、多瑙河和克里米亞當兵,同時開始寫作。40歲時他置家庭和文學事業不顧,決定過最簡樸的生活。80歲時他認為仍然住在莊園里是對自己理想的背叛,毅然離家出走,最后死在了一個小火車站的候車室里。
我還想起那位在西方定居20年后重返故國的作家、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半個世紀前,身為大尉炮兵連長的索爾仁尼琴因在私人通信中對斯大林有不敬之詞被判處8年徒刑和“永久流放”。起初,有賴于在外高加索地區羅斯托夫大學物理數學系就讀時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他被留在莫斯科郊外從事竊聽裝置的研究,可是不久,他便被押往西伯利亞,輾轉在今天哈薩克斯坦的幾個勞改營。
據說,克格勃發現索爾仁尼琴在實驗物理學方面缺乏創造性。這方面他與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的命運有別,后者雖然出身貧寒,卻靠著數學和天文學上的天賦和成就被封貴族,法國大革命后他本來要遭殃,但因為善于計算和描繪炮彈的運行軌跡獲得了特赦。1953年年底,索爾仁尼琴因患癌癥一度瀕臨死亡。翌年,他獲準轉移到烏茲別克共和國首府塔什干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

索爾仁尼琴
斯大林去世后,索爾仁尼琴重獲自由,且身體痊愈,在莫斯科東南梁贊市的一所中學擔任數學老師。1962年,《新世界》雜志(就是那個拒絕了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的雜志)發表了他的中篇小說《伊凡·杰尼索維斯的一天》。這部關于勞改營的作品可能是《復活》之后講述流放西伯利亞的最有名的故事,不僅為作者贏得了巨大聲譽,也使災難再次降臨在他頭上,尤其是在他進一步揭露勞改營制度的《古格拉群島》在國外出版以后。當然,后者也帶給他至高的榮譽。
還有那位設計了國際飯店等舊上海標志性建筑的匈牙利人鄔達克,他也與西伯利亞有緣。鄔達克出生在奧匈帝國(今斯洛伐克),從布達佩斯工業大學建筑系畢業時恰遇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伍后成為奧匈帝國在俄羅斯前線的一名士兵。不久他被俄軍俘虜,輾轉流放到西伯利亞。幸運的是,鄔達克沒有像前輩同胞詩人裴多菲那樣遭受厄運,而是從戰俘營里幸運逃脫,最后搭乘一艘日本貨船經白令海峽抵達上海,在一家美國人開的建筑事務所里開始了建筑師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