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塞尚研究的形式論方向

塞尚,一個世紀以來,是人們談論得最多的藝術家。關于塞尚的研究,有兩個不同的方向最具代表性。一個是形式論的,另一個是現象學、存在論的。先說說形式論的方向,在這里,塞尚被描繪為純粹形式或形式主義原則的開創者和典范,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這種看法主要由弗萊、貝爾、格林伯格等英語語系的理論家開啟,對西方現代藝術運動影響至深至廣。

不過,在討論塞尚之前,可以先來看看庫爾貝的《三個蘋果的靜物畫》。這幅畫來源于一則小故事:農夫為了尋回蘋果的自然真味,放棄了施肥殺蟲乃至一切人為的給予。年復一年,蘋果園恢復了原始的自然生態,就這樣,蘋果,農夫,都在其中成其本己。這不禁讓我想起塞尚的那句話——“以視覺探尋自然本源的真實存在”,這是我們破解塞尚繪畫的關鍵所在。

弗萊在《視覺與設計》一書中曾認為:“與具象藝術相關的情感很快就發散掉,而剩下來永不減少、也不發散的是依賴純粹形式關系的感情。”同樣貝爾也認為:“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都將風景視為一種自身的終結,即純粹形式,與其作為目的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所有關于風景的事物都可以忽略不計。”貝爾最著名的理論,便是“有意味的形式”。在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理論中,純粹形式就是藝術的自我純粹化以及抽象化的原則,以至作品除了形式之外,一切皆屬多余。在20世紀,這種形式主義理論的影響,最終導致抽象藝術和觀念藝術的產生。

圖1 庫爾貝《三個蘋果的靜物畫》 Gustave Courbet Nature morte aux trois pommes 1871—1872 木板紙面油畫 15.9×25.1 cm 現藏于奧賽博物館

應該說,形式分析對于塞尚早期,即印象主義時期,尤其是1883年之后成熟期的繪畫所強調的形式構成,可以說是恰當的、有說服力的。然而,若追究形式分析是否適合于塞尚繪畫的真正目的,尤其是他生命最后幾年(1902年后)的繪畫,我們完全有理由做出懷疑,這不是塞尚對待自然與藝術的真正態度,也無法讓塞尚“實現自然面前的強大印象”。

正如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所言:“形式主義并不是一切,它在開始時教導藝術,但是到了后來,靈感接替了技巧,或者說得確切些,靈感去發掘習慣的種種創造性的可能。”里德在《現代繪畫簡史》里引用文杜里(Lionello Venturi)的話說:

塞尚面對自然時熱情洋溢,他蔑視藝術中的一切非個人直覺的東西。這里所謂直覺是根本的,是不帶一切先入為主的學院派觀點的直覺……現在可以肯定,塞尚的精神世界,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不是象征主義者的世界,也不是野獸派或者立體派的世界,而是我們常同福樓拜、波德萊爾、左拉、馬奈和畢沙羅等聯系在一起的那個世界。那就是說,塞尚屬于法國文學藝術的英雄時期,當時人們想尋求一條接近自然的新途徑,從而超過浪漫主義,創造一種持久的藝術。在塞尚的性格和作品之中,并沒有什么頹廢的東西、抽象的東西,或為藝術而藝術;有的只是一種稟賦的、不屈不撓的創造藝術的意志力。

對于西方人而言,形式是作品整體秩序的核心,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所謂形式,有幾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可見事物的外表和形狀;其次,就是這些外表和形狀的某種特點;接著,就是合比例的或對稱的“美感”,如黃金分割的觀念等,即關于構圖的“經營位置”,從而體現出某種與天體、數、比例相關的和諧秩序;第四,是相對于主題和內容而言形成的表達和展現的方式,如西方繪畫中對于圣母圖像顏色的規定;第五,是將形式上升到本質的理念,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理念”,即本質的形式。亞里士多德直接主張:“我用形式表示每一件事物的本質。”在他的“實體論”中,形式可視為構成實體的四因之一,即質料因、動力因、形式因、目的因。質料是還沒有實現的潛能,形式是已實現了的現實。一個特定事物的實體是四因的結合之圓滿實現,即完形(entelechy)。

相比而言,康德的形式論,深受亞里士多德的影響,將形式與質料的理論發展到邏輯認知的領域。這種抽象的邏輯認知,是人的理智所給予世界的解釋。普桑的形式實際上是這種完全知性的、理性主義的形式,表現出康德所說的先驗認知圖式的內涵。

當形式發展成為格式塔心理學,便具有了更加內在和主觀的特征,也可稱為“內在性的形式結構”。這也就是塞尚成熟時期(1883—1890年左右)的形式構成,即“不離開感覺捕捉真實”,一種內在的、直接的、感性和理性尚未分離的形式構成。塞尚不同意康德、笛卡爾對知性的強調,認為感覺自身就有一種組織的能力,一種判斷的能力,絕對不能忽略。

對于畫家而言,感覺自身的組織和判斷能力是真實存在的。牧溪的《六柿圖》,就用不同墨色表現出了柿子的同一性與差異性。六個柿子分開兩行,這種一、二、三的數的組合體現出了同一性中微妙的差異性。對于我們畫家來說,就是用簡單、直接、具體的辦法,來把握物的同一性和差異性。莫蘭迪筆下的瓶瓶罐罐,和《六柿圖》類似,彼此也是相似的,這就像調音師一樣,細細分辨一點點的區別和真實。

圖2 南宋 牧溪(傳)《六柿圖》 紙本水墨 35.15×29.1 cm 現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

圖3 莫蘭迪《靜物》 Giorgio Morandi Still Life 1955 布面油畫 25.5×40.5 cm 私人收藏

或許,形式還有一種意義上的理解,我剛到巴黎時,便聽到過一種有關形式的很有趣的說法。維特根斯坦曾以一則汽車事故的記錄,來說明形式是什么:一條車道,一輛車,一條人行道,人行道上一個人步行著。畫家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的呢:車沖出車道,上了人行道,撞倒了行人;過了一會兒,交警來了,記下了當時的情況。交警將事故發生時四個形象之間的準確關系還原成了一個形式整體,并說明其中的意義。這個故事很清楚地說明:當個別形象之間的關系構成一個整體并說明某種意義,這種整體的關系或關聯,即所謂形式。

可是,塞尚堅持“不離開感覺捕捉真實”,就是不想遵守古典派形式構成的方法;他要追求真實,可是又不追求固有的方法。這就是梅洛-龐蒂所謂的“塞尚的疑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莎车县| 宁陕县| 临桂县| 玉龙| 大城县| 扶绥县| 南和县| 正定县| 天祝| 贺兰县| 孝义市| 叶城县| 镇原县| 峨眉山市| 宁陕县| 苗栗县| 右玉县| 彝良县| 两当县| 南召县| 桑日县| 永靖县| 德江县| 沈丘县| 万全县| 姜堰市| 安阳县| 离岛区| 阳信县| 白银市| 盘锦市| 北京市| 蕲春县| 三都| 孟津县| 恭城| 兰西县| 钟山县| 新河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