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有的人處處受歡迎,到處都有“死黨”;而有的人卻沒人理睬,無朋少友。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是否善于和別人拉近關系無疑是眾多原因中最重要的一點。
1成功需要一張完美的“人脈網”
擁有廣泛的人際關系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人際關系就是人脈。它不僅是日常生活的潤滑劑,又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獨木難成林,沒有朋友、沒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人注定難以成功。
英國有一句著名諺語:“不懂得與人交往者,必不能成功。”這句話說出了一個與中國古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相同的深刻道理:每一個人都要學會了解他周圍的人并與之和睦相處。換言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先織一張牢固的關系網。
事實上,你的“關系網”遠比你意識到的要大得多,你實際擁有的網絡延伸到了與你每天都有聯系的人之外。關系網中較緊密的聯系包括:你與之共同工作和曾經共同工作過的人們;以前的同學、校友和朋友;你整個大家庭的成員;你遇到過的孩子的父母;你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會議時遇到的人。這些人都是你的關系網成員。你的關系網成員還包括那些你在網絡中認識的人,以及與他們有聯系的人。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創立了六度分離理論,簡單地說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離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后成為一個大型網絡。
但在生活當中,人們一提到“關系網”就帶有某種貶義,這無疑是片面的。關系網本身沒有錯,它是中性的,關鍵看它是怎樣建立起來,又怎樣運用的。如果建立關系網,不違背道德標準,運用關系網也沒有超出法律制度的規定,那么,這樣的關系網何罪之有呢?在我國,建立健康的、符合社會道德標準和法律制度的關系網,對社會有利,對國家有利,對單位有利,對個人的成功更是不可或缺的。
當然,關系網既然稱作是“網”,就應當具有“網”的特點。也就是說,在這張網上朋友的構成有點有面,分布均勻。有的人交友卻不是這樣,他們結交的范圍十分狹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圍內認識一些人,而這些人的行業和特長比較單一。這樣就構不成一張標準的關系網了。當然,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愛好會對交友形成較大的影響。如果你是一名學者,你結交的學者朋友就是你的各種關系中最集中的人群;如果你是干部,你周圍的許多朋友大多數也是干部;其他各行各業也都可以以此類推。這就是我們在編織關系網的時候,常常遇到的局限,這種局限關系到關系網的“使用價值”和其他價值。假如你是一名干部,你有沒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回答必然是肯定的。那么,你有沒有必要結交理論界的朋友?回答也必然是肯定的。那么,在理論界尋求朋友的幫助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否則,就會遇到很多僅靠自己的力量也很難克服的困難。
相信美國大片《蜘蛛俠》很多人都看過。片中主人公叫彼得·帕克,他是個平凡的高中生,由于意外被一只具有放射性的蜘蛛咬到后,他就擁有了各種超能力:可以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行走、能從手腕放射出蜘蛛網,借著蜘蛛網的幫助,他做了很多揚善懲惡的大事。
當然,這只是美國科幻電影里的場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不可能具備蜘蛛俠的超能力的,但是這并不能妨礙我們成為另一種蜘蛛俠——自己人脈網絡中的蜘蛛俠!
現實中,很多成功的人大多都是有這種關系網的人。這種網絡由各種不同的朋友組成:有過去的知己,有新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輩,有同輩,晚輩;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業的,有不同特長的;也有不同地方的……這樣的關系網,才是一張比較全面的網絡,也就是說,在你的關系網中,應該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他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不同的幫助;當然,你也要根據他們不同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幫助。這才是關系網應當具備的特征。
所以,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究竟結識了多少這樣的人呢?500個!這只是個我們社會交往人數的平均值!設想一下,從我們自身射出的每一根“蛛絲”都能聯系到一個熟人的話,僅僅結出第一層網,就可以看出我們的人脈是多么強大。如果再加上你朋友的朋友,以及你朋友之間的互相聯系,天啊,那簡直就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無所不及的超級大網,而坐在網中央胸有成竹的你,難道還算不上是一個“蜘蛛俠”嗎?
珍妮是個很熱情的人。前些天,她參加一次同學聚會,一個同學無意間向她提起,某百貨公司正在準備設立一個飾品柜臺,具體工作由他負責。說者無意,聽著有心,珍妮偷偷到商場看了一下,預計設立柜臺的地方在商場的位置極佳,可謂寸土寸金。
珍妮立即找到自己的同學,告訴他自己想承租。珍妮的同學不放心,因為在此之前珍妮從來沒有做過飾品行業,更沒有那么雄厚的家底。珍妮悄悄告訴朋友,其實自己只是一個飾品廠家的代理人,鋪貨是免費的。
同學勉強同意讓珍妮試試,珍妮立即聯系了自己精通飾品生意的好朋友,說自己已經找到了一個很不錯的商場,銷售絕對沒有問題,只要免費鋪貨,她保證大家都有錢賺。朋友對珍妮非常信賴,不但答應給她免費鋪貨,還給她推薦了幾個很有經驗銷售人員。這樣,大家就聯系到一條利益鏈上了。
柜臺開張,果然是大家發財,珍妮這個飾品生手也成了一個響當當的小老板。
從上面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經營人脈也是一門大學問,經營人脈,要有比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甚至身體素質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而且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也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因為道德品質好的人擁有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平和的處世態度,待人謙虛而有自信,積極向上而不嫉妒,欣賞別人而不自卑,了解自己的長處而不囂張,勇于負責而不狂妄。心理素質好的人能夠寵辱不驚,淡泊名利,在遇到重大問題的時候臨危不亂,泰然自若。知識水平高的人懂得生活的道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上的知識,風趣幽默,談吐不俗。
在生活當中,綜觀那些成功人士努力的成果,就是建立在一個能在他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有力支持他們的系統上。當然,這種關系不是魔術般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多年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才能發展起來。他們與同事和生意伙伴一起打高爾夫球,參加社區的籌資活動,加入鄉村俱樂部和一些商業組織,所有這些投入都是為建立他們自己的網絡在作準備。
人脈箴言
網絡上流行一句經典的話:“有人脈成功就像坐電梯,沒人脈成功就像爬樓梯。”它一語道破了中國人心照不宣的成功規則。
2學會與陌生人交往
在這個人脈的年代里,做小事需要人脈,做大事更是離不開人脈,所以人脈成為所有人競相追逐的對象,成功者更是不敢對之小覷。
懷特曼說:“世界上沒有陌生人,只有還未認識的朋友。”
這句話真的有道理,就算我們現在熟稔的朋友,不也是由陌生人轉變而來的嗎?
每天我們都在跟不同的陌生人擦肩而過。那么當你與一個陌生人擦肩而過時,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假如你能認識這個陌生人,你就等于打通了一個陌生的圈子。因為在這個陌生人的背后,有一個很大的人脈圈子存在著,正如你有一個人脈圈一樣,這個陌生人也有自己的交際圈。
羅娜近期計劃到南方某海濱城市游玩,但是她又不想選擇跟隨旅游團,但是如果自己一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很不方便。于是她試著給自己在網上的好友們發了信息,希望他們能夠推薦一個信得過的朋友來幫助他,作為回報,她可以在對方來本地時給對方以照顧,或者這次過去時給對方帶一些本地的土特產。
她的消息發出去沒有多久就收到了很多好友的回復,其中有一個朋友甚至還向她推薦了一個當地的朋友。經過反復推敲,羅娜覺得這個朋友還是值得信賴的。于是在這個朋友的引薦下,和對方取得了聯系。
對方的接待果然非常熱情,不但以很低的價格幫她預定了酒店,而且還幫她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并且還在休息的時候親自陪她轉了好幾個景點。在臨告別的時候,羅娜再三表示感謝,但對方卻說:“朋友托付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因為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
其實,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活動的圈子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這個社會太大了。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我們幾乎每天都要面對陌生的領域和陌生的人,如果我們僅僅憑著自己的“勇敢”滿頭亂撞,那碰壁幾無避免。但通過他人的幫助,我們也許可以找到一條捷徑,從而避免在時間和精力上付出太多的消耗。同時,通過朋友的介紹,我們可以接觸到很多我們原本并不熟悉的領域,并從這些陌生的領域中找到創業和成功的機會。
讓我們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就會得出一個結論:結交帶圈子的陌生人其實是一種拓展人脈的快捷有效的方法。但我們該如何與陌生人打交道,以最快最好的方式化陌生為熟稔,將他的人脈圈子化為己有呢?
這個得從人的心理上來看。我們平時說兩個人是陌生人,這里的“陌生”其實是指兩個人的心理距離,人與人越陌生,心理距離就越大。這種距離就像一堵冷墻,將人們隔開,如果你想跟一個陌生的朋友成為至交,那么只有推倒這堵又冷又硬的墻,如此,你就一定要學會如何與陌生人溝通交往。
所以,跟一個陌生人交往,你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的“心理障礙”。這層障礙不除,你們將會永遠都是陌生人!其實,與陌生人交往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回憶下一個陌生人主動與你交談時你內心的激動就會明白,無論是主動認識別人還是被動與人相識,都是很讓人開心的。
如果你細心的話,你可能會有這種發現,在一個相互間都很陌生的宴會上,80%以上的人大都在等著別人來與自己打招呼。不過每個人都不愿意主動說話,可能是出于防護意識。總之,他們像木頭人一樣,在會場上一動不動;而另有一些人則不然,他們東游西走,侃侃而談,他們總是主動伸出自己的友好之手,一邊做著自我介紹,一邊通過眼神、手勢等交流,很快便與數人打成一片,其場景歡欣無比。
可能你還會漠視這種做法,但請想想這種做法是不是真的具有積極的意義呢?不言而喻,主動向陌生人伸出友好之手,這種做法會使對方產生“他鄉遇故知”的美好感覺和心理上的信賴。如果他的歡聲笑語和熱情姿態傳達到了會場上的每一個角落,那么,無疑這個人將成為此次會場中最受關注、最容易被人記住、最受眾人歡迎的人物。
在當代的社會中,無拘無束地與陌生人結識,是人們必備的一個社會生存技能。當你與陌生人交際的本領越來越強,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豐富有趣。
有人說,成功者與平凡者的最主要區別之一,就是成功者認識的朋友比平凡者要多得多。成功者為什么能認識多得多的朋友呢?因為他們非常樂于與陌生人交往。每一個陌生人都代表著一個陌生的交際圈,成功者認識了很多的陌生人,由此他也鏈接到了很多的交際圈,所以他的人脈圈,在短短的時間內擴展到了駭人的地步。
要做到結識一個陌生人,其實是一件多么簡單的事情呀,你只需主動把手伸出去就可以了!當你嘗試著將自己的手向陌生人伸去,并鎮定自若地介紹自己時,你會發現,主動接觸比被動交往真的要輕松多了。當你養成與陌生人交往的習慣后,漸漸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就會越來越灑脫,越來越隨心隨性。你的朋友隨之越來越多,事業發展的門路越來越廣,無論你從事的是什么事業,你都會越做越興旺!
當然,在日常交友時你還必須要練就出一雙慧眼,這樣知人善交,并且長期地培養感情,才能使自己的人脈不斷地穩固和增加。如果不加選擇地隨意交友,也許最后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反而會拖自己的后腿,給自己制造麻煩。這樣的損友萬萬不可深交。
因此,你要想你的成功路上多貴人,那么請將你的目光放遠點。不因小利而為之,應以長利而為之。如果你與朋友發生了不愉快,你應該首先諒解他。“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古訓,在這方面古人也作過榜樣,比如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張良能為老者拾履。唯有將平時的基礎功夫做好了,量變積累終會成為質變,也就會“得來全不費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對你自然有真心,關鍵時刻幫助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
這樣看來,長遠的人脈投資實際上完全包含在平時的為人處世之中。臨時抱佛腳,雖然偶爾奏效,但是在積累人脈的時候是沒有什么用處的。發展人脈靠的是長期的真心和付出,“近視眼”是萬萬不可的。長遠的目光才有助于你長久的人脈和長久的錢脈!
人脈箴言
有一句話說“友遍天下,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便是“人和”的積極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平時就很注重對“人和”要素的培養。他們廣交朋友,博納雅言,于是人心所向,他們理所當然地會登上成功的寶座。
3圈子決定你的未來
現代社會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人脈的年代,人脈決定輸贏,人脈決定命運,大到一樁國際談判,小到一單小買賣,人脈都表現出其極大的作用。“得人脈者得天下”,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宣傳的口號,并且已經逐漸成為無數優秀商業人士的行為做事的準則。
縱觀那些有錢人的朋友一般都是那些達官貴人,是有身份、有地位、社會資源極其豐富的人,而窮人的朋友大多還是另一些窮人。所以說,窮和富不是沒有緣由的,好和壞也是有根本差別的。
邁克是加州的一個農夫,他20歲時,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城里開了一家小飯店。一天,外面下著大雨,邁克見離飯店不遠處有一輛轎車出了故障,車主急的抓耳撓腮,無計可施,好心的邁克便叫店里的司機開貨車送他回家,而自己則幫忙看著那輛出故障的車,直到第二天車主回來取車。
后來,邁克才知道車主竟然是加州資深議員!這一下不要緊,邁克雪中送炭的舉動無疑贏得了議員的好感。在他的幫助下,邁克改行做了五金和建材生意。議員還把本地有名的幾位大企業家介紹給他認識,一下子認識了這么多大人物,邁克簡直受寵若驚。這幾位企業家都感動于邁克助人為樂的精神,一致表示愿意支持他的事業。很快,邁克的事業發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