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數字中國建設標定新方位

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戰略背景下的數字中國

20世紀末,在全球許多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背景下,1998年1月,時任美國副總統的阿爾·戈爾在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所作的演講中提出了“數字地球”(Digital Earth)這一概念,并提到“一場新的技術革新浪潮正允許我們能夠獲取、存儲、處理并顯示有關地球的空前浩瀚的數據以及廣泛而又多樣的環境和文化數據信息”。這個概念的提出,旨在通過建立“數字地球”,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把分散在地球各地的從各種不同渠道獲取到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標組織起來,從而有利于研究地球上各種信息的內在有機聯系。這對于人類更深入地了解地球,進而管理好地球、保護好地球提出了關鍵路徑。

在同一時期,我國學術界也提出了“數字中國”的概念,其內涵與“數字地球”相近,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通信等技術對中國范圍內的各類自然資源進行數字化,以便加強對自然資源的認知和利用。為加快實施“數字地球”的計劃,我國許多專家呼吁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理解和實施“數字地球”計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例如,由北京大學牽頭的22家單位、30位專家教授聯合提出了《關于啟動“中國數字地球計劃”的建議》,該建議認為“根據我國的國情與國力適時提出‘中國數字地球’是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我國發展知識經濟和搶占高科技領域這一重要制高點面臨的歷史性機遇”。中國科學院地學部提出了《關于“中國數字地球”發展戰略的建議》,從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持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促進我國科學創新體系的形成3個方面,論述了發展“中國數字地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例如,通過建設“數字地球”推動了精細農業的發展、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監測和保護、自然災害的預測預警,同時與其相關的融合性技術亦可應用于城市治理、應急事務管理。

總體來看,在特定時代背景下,這一階段理論研究下的“數字地球”指的是在地球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高度融合下,定量化研究地球、深度認識地球、科學分析地球的先進工具[1],應用于農業、災害預防、軍事等方面,進行全球變化預測,實現可持續發展決策。“數字地球”在理論內涵上更多偏向于地理空間信息系統的概念;在實踐方面,“數字地球”建設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主要來自地理、測繪等領域的學者和專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龙泉市| 江山市| 仪陇县| 自贡市| 松潘县| 巢湖市| 大兴区| 凤庆县| 邢台市| 武宁县| 亚东县| 陆川县| 大埔县| 托里县| 高安市| 绥棱县| 舞阳县| 阳谷县| 图木舒克市| 安泽县| 衡东县| 古田县| 四子王旗| 合川市| 绥阳县| 甘泉县| 青浦区| 布尔津县| 万源市| 宜州市| 民县| 赣州市| 安西县| SHOW| 肥乡县| 宁津县| 巴青县| 敖汉旗| 太仆寺旗|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