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縣,日子本就過得波瀾不驚,可這一天,蕭何卻像著了火一般,匆匆忙忙地四處找尋劉季。好不容易見到劉季,他那緊張的神色溢于言表,二話不說就把劉季拉到一個僻靜的角落,壓低了聲音道:“劉兄,大事不好啦!你得趕緊找個地方躲躲,危險馬上就要找上門來了。”
劉季卻跟沒事人一樣,滿不在乎地反問:“到底出什么事兒了?真有那么嚴重嗎?是不是溫縣令知道我之前私自逃跑的事兒了?”
蕭何趕忙回答:“那倒不是。”
劉季擺了擺手,一臉淡定:“既然不是這事,那沒什么大不了的。”他打定主意,就這么靜觀其變。這可把聰明的蕭何給難住了,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才能勸動劉季。
蕭何定了定神,開始解釋起來:“其實也不算什么天大的事兒。自從你押送囚犯去咸陽后,就不斷有人在溫縣令那兒嚼你的舌根,說你包娼設賭,在鄉里無惡不作,攛掇著縣令把你抓起來治罪。每次有人這么說,我都拼了命地幫你開脫,所以溫縣令暫時沒動你。可不知道哪個缺德玩意兒,見在沛縣治不了你,跑到郡上告了你一狀。聽說郡守馬上就要下令抓你了,你就別硬扛著了,先出去躲躲吧。”
蕭何心里跟明鏡似的,劉季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得用朋友情分才能打動他。于是,他換了個說法:“劉兄,你還是先躲躲吧,不然我實在沒法兒辦。要是上面下令讓我抓你,我該怎么辦?真把你抓了,我倆是朋友,我下不去手;可要是抗命不抓,我又沒法向上級交代。你就為我想想,別讓我為難了。”
這招還真管用,劉季立馬就答應了:“既然你有難處,看在朋友的份上,我聽你的。”
這一次,劉季是真的跑了,還帶上了好朋友盧綰和一幫兄弟。縣令溫雄一開始聽說劉季逃走,壓根沒當回事兒。可沒過多久,上級傳來指示,說劉季根本沒把服徭役的囚犯送到咸陽,要求溫雄把劉季抓住,押到郡上砍頭,不然就拿他問罪。
溫雄這下可慌了神,急急忙忙把蕭何、曹參這些手下找來,要求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抓住劉季。可蕭何、曹參都是劉季的朋友,他們故意裝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大人,我們也不知道劉季那家伙逃哪兒去了,要找到他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得不說,劉季能一次次逃脫官府的追捕,全靠他在沛縣的那幫好朋友。也正因為有這些官場朋友的照應,劉季深切體會到了官場權力的厲害。這讓他對大秦帝國的反感越來越深,同時也對政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劉季帶著盧綰等人躲進了芒碭山,此時的他還在猶豫,沒下定決心反抗秦朝統治。不過,他時不時就會冒出一些大膽甚至冒險的想法。劉季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他聰明絕頂,氣場強大,有魄力,敢想敢干,天生就具備成為政治領袖的潛質。
劉季直覺敏銳,雖然知識不算淵博,但憑借著天賦智慧,有著不錯的判斷力。他才不會在準備不足、毫無把握的時候,做出殺官劫署這種魯莽的事兒。
就在這時,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天下炸開了鍋。他們的隊伍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壯大,聲威傳遍了四面八方。各地對秦朝暴政不滿的人紛紛響應,原本看似堅如磐石的大秦王朝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開始搖搖欲墜。
沛縣自然也受到了時局動蕩的影響,一時間人心惶惶。縣令溫雄開始擔心自己的前途,法律沒了尊嚴,他也沒了往日的威風。地方上的父老們又活躍起來,以前,官府的法令就像緊箍咒,讓百姓乖乖聽話,縣令的命令沒人敢違抗。可現在,百姓們都在議論局勢的混亂,懷念起以前的楚國,根本不把縣令放在眼里。
百姓們其實打心底里不想看到局勢動蕩,他們害怕陷入戰亂的深淵。但秦朝的殘暴統治實在讓他們忍無可忍,所以也盼著有人能推翻秦朝。不過,百姓們最關心的還是沛城會不會亂起來。要是陳勝、吳廣的大軍打過來,按道理縣令會帶兵抵抗,不管哪方失敗,遭殃的都是百姓。雖然沛城有城墻圍著,但百姓們還是不放心,開始自發地準備自衛,就像一群受驚的鳥兒,努力尋找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