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建筑史
  • 梁思成
  • 1250字
  • 2025-04-29 10:28:35

第二節 中國建筑史之分期

中國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于今,未嘗一時停止其活動,其蛻變為繼續的,故欲強為劃分時期,本為一種不合理且不易為之事。然因歷朝之更替,文化活動潮平之起落,以及因現存資料之多寡,姑分為下列各時期。

一、上古或原始時期(公元前206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此期間文獻與實物雙方資料皆極缺乏。殷、周、戰國以來城郭、宮室、陵墓遺址雖已有多處確經認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學家之發掘。殷以前則尚無實物可考焉。

二、兩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此四百余年間為中國建筑發育時期,建筑事業極為活躍,史籍中關于建筑之記載頗為豐富,建筑之結構形狀則有遺物可考其大略。但現存真正之建筑遺物,則僅墓室、墓闕數處,其他為間接之材料,如冥器、漢刻之類。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至公元589年)雖在當時政治動蕩、戰爭頻繁、民不聊生的情況下,宮殿與佛寺之建筑活動仍極為澎湃。而佛教之興盛則為建筑活動之一大動力。實物在藝術表現上吸收有“希臘佛教式”(Greco-Buddist)之種種圓和生動之雕刻,飾紋、花草、鳥獸、人物之表現,乃脫漢時格調,創新作風,遺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時期(公元589至公元907年)隋再一統中國,定都長安(今西安),大興土木,為唐代之序幕。唐為中國藝術之全盛及成熟時期。因政治安定,佛、道兩教興盛,宮殿、寺觀之建筑均為活躍。天寶亂后,及會昌、后周兩次滅法,建筑精華毀滅殆盡。現存實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磚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橋、唐末一木構佛殿,則為此期間最可貴之遺物,唐之建筑風格,既以倔強粗壯勝,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見長,誠蔚然大觀。

五、五代、宋、遼、金時期(公元907至公元1279年)五代、趙宋以后,中國之藝術開始華麗細致,至宋中葉以后乃趨纖靡文弱之勢。宋、遼、金均注重于宮殿之營建;其宮殿雖已毀盡,其佛寺殿宇之現存者,尚遍布華北各省;至于塔、幢,為數尤夥。作風手法,特征顯著,規例謹慎,循舊制之途徑,增減嬗變不已。此期除遺留實物眾多外,更有《營造法式》一書,為研究中國歷代建筑變遷之重要資料。

六、元、明、清時期(公元1279至公元1912年)元、明、清三代,奠都北平(今北京),都市、宮殿之規模,近代所未有。此期間建筑傳統仍依古制。至明、清之交,始有西藏樣式之輸入外,更由耶穌會士輸入西洋樣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之刊行,則為清官式建筑之準繩。最后至清末,因與歐美接觸頻繁,醒于新異,標準搖動,以西洋建筑之式樣滲入都市,一時呈現不知所從之混亂狀態。于是民居市廛中,舊建筑之勢力日弱。

七、民國時期(公元1912年以后)民國初年,建筑活動頗為沉滯。殆歐美建筑續漸開拓其市場于中國各通商口岸,而留學歐美之中國建筑師亦起而抗衡,于是歐式建筑之風大盛。近二十年來,建筑師始漸回顧及中國固有之建筑,遂有采其式樣以營建近代新建筑者。自此而后,建筑師對于其設計樣式均有其地域或時代式樣之自覺,不若以前之唯傳統是遵。今后之中國建筑,亦將如今后世界各處之建筑,將減少其絕對之地方性。然因傳統、背景、民族氣質等等元素之不同,亦將自成一家,但其形成,則尚有所待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田县| 桦川县| 茂名市| 儋州市| 土默特左旗| 仲巴县| 和龙市| 奎屯市| 抚顺县| 于田县| 莱州市| 高唐县| 黄龙县| 达尔| 延寿县| 海丰县| 宜良县| 葵青区| 息烽县| 若羌县| 孟村| 班戈县| 革吉县| 鹤壁市| 石城县| 襄樊市| 龙岩市| 东海县| 苏尼特左旗| 济源市| 宁波市| 梁河县| 新密市| 衡水市| 安龙县| 柘城县| 临城县| 临武县| 吉首市| 青铜峡市| 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