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雖客觀上有幫助行為但難以證實當事人有主觀故意的仍無法定罪
- 走私犯罪判例釋解與辯點分析(第二版)
- 晏山嶸
- 1601字
- 2025-05-09 16:02:31
案件名稱
季某某涉嫌走私普通貨物(大米)案
處置要點
雖客觀上有幫助行為但難以證實當事人有主觀故意的,仍無法對其定罪處罰。
案情簡介
2014年開始,季某某幫助其丈夫向某某(另案處理)從越南、緬甸等地購買走私大米,與走私人直接聯系溝通涉案貨物運輸情況,并受向某某的安排支付貨款。從2014年1月至7月13日,向某某通過楊某某(另案處理)購買了越南走私入境的大米。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向某某開始從劉某甲、劉某乙(均另案處理)父子和袁某某(另案處理)處購買走私進境的越南大米,同時向某某通過季某某聯系劉某某、齊某某(均另案處理)夫婦向二人購買緬甸走私大米。經查,季某某、向某某共涉嫌走私大米4436.11噸,涉嫌偷逃稅款人民幣共計9849214.99元。
后該案檢察院以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為由,決定對季某某存疑不起訴。
處置理由
該案檢察院經審查并兩次退回補充偵查,仍然認為某海關緝私局認定被不起訴人季某某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的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該案中季某某確有向劉某乙、袁某某等人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以及與齊某某短信聯系的客觀行為,但在案證據無法確實、充分地證實季某某明知向某某購買的大米系走私入境。同案人向某某未證實過季某某主觀明知,直接走私人劉某乙等人也未證實季某某主觀上明知是為購買走私進境的大米而實施轉賬等行為。故認定季某某主觀明知是走私大米而提供幫助行為的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71條第4款的規(guī)定,決定對季某某不起訴。
評析與辯點
我們認為,要認定某當事人是否具有幫助走私犯罪的主觀故意的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證明;二是間接證明;三是推定。而且,在有條件適用直接證明或間接證明方式的情形下,不允許直接或優(yōu)先適用推定的方式,該推定的方式必須放在最后環(huán)節(jié)才考慮使用。
從本案現有證據來看,既無法直接證明也無法間接證明季某某存在幫助走私的故意和犯罪行為。根據《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之規(guī)定,只有所有的間接證據達到完整性、統一性、閉合性的高度統一,才能得出案件事實的唯一結論。本案在證明該幫助走私的事實上顯然遠遠未能達到結論唯一性和排他性的程度。本案無法對季某某定罪的原因主要有:其一,被幫助對象即季某某的丈夫向某某否認季某某對涉案大米系走私入境的事情知情。其二,銷售商即直接走私人劉某乙等人也無法證實季某某對此知情。其三,季某某本人對此又不予承認。誠然,季某某在本案中做了一系列的轉賬、短信聯系等客觀行為,但由于難以證實其具有主觀犯意和明知,這些行為就變成了不帶褒貶色彩和刑法評價意義的“純客觀行為”。基于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對于任何缺乏主觀方面或客觀方面的案件和當事人,都是無法對之定罪處罰的。故季某某辯稱自己的工作是正當業(yè)務行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同時,《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條規(guī)定,具有以下情形的,可推定行為人具有主觀明知:(1)逃避海關監(jiān)管,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境的貨物、物品的;(2)用特制的設備或者運輸工具走私貨物、物品的;(3)未經海關同意,在非設關的碼頭、海(河)岸、陸路邊境等地點,運輸(駁載)、收購或者販賣非法進出境貨物、物品的;(4)提供虛假的合同、發(fā)票、證明等商業(yè)單證委托他人辦理通關手續(xù)的;(5)以明顯低于貨物正常進(出)口的應繳稅額委托他人代理進(出)口業(yè)務的;(6)曾因同一種走私行為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的;(7)其他有證據證明的情形。但根據在案證據來看,季某某的行為并不符合以上可推定明知的任何一種情形。
其他類似刑案如劉某福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案[1]。該案法院認為,劉某福“按協議約定收取租賃費并應對方當事人要求將其中應退還部分轉付他人的行為不屬于窩藏、轉移贓款的行為,主觀上也不具有幫助”惠某文窩藏、轉移犯罪所得的故意,其行為不符合刑法關于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構成要件,遂撤銷原有罪判決,改判上訴人劉某福無罪。
注釋
[1]寧夏高級人民法院(2009)寧刑終字第67號刑事判決書。
- 離婚財產分割、損害索賠指南與賠償計算標準
- 強責任時代:新證券法時代的上市公司監(jiān)管與治理
- 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思維:知識產權司法前沿問題
- 法律適用方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方法
- 企業(yè)經營管理實用必備工具箱.rar:常用制度、文書、表單、合同示例與應用(增訂版)
- 行政審判實務問題解答
- 道路交通糾紛:發(fā)生在你身邊的99個真實案例
- 就業(yè)促進法要點解答
- HR不懂《勞動合同法》就是坑公司:員工從入職到離職整體解決方案(第二版)
- 建設工程法律操作實務
- 物業(yè)糾紛處理依據與解讀
- 最高人民法院保險法司法解釋精釋精解
- 國家賠償辦案指南(2017年 第2輯 總第20輯)
- 合同法律實務操作與案例精解
- 路在前方:“90后”律師助理成長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