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轄
第十九條 立案管轄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條文注解
公安機關偵查職能管轄:兜底型管轄模式,即除由監察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軍隊保衛部門、監獄、海警部門等專門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其他均由公安機關進行管轄。對于偵查職能管轄存在交叉的情形,應當嚴格執行各專門機關的管轄分工,堅持以涉嫌主罪的辦案機關為主偵查,其他辦案機關配合的原則。
檢察機關偵查職能管轄:一是自行偵查權,即針對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司法工作人員”,是指具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二是機動偵查權,即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監察機關的職能管轄:監察法第11條第2項規定,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刑事訴訟法將原屬檢察院的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等公職人員犯罪的偵查權調整到監察機關。
人民法院的職能管轄: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以及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的管轄,是對特定類型案件設置的專門司法救濟機制。
相關規定
《公安規定》
第十四條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管轄:
(一)監察機關管轄的職務犯罪案件;
(二)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以及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三)人民法院管轄的自訴案件。對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因證據不足駁回起訴,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機關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
(四)軍隊保衛部門管轄的軍人違反職責的犯罪和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
(五)監獄管轄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刑事案件;
(六)海警部門管轄的海(島嶼)岸線以外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對于發生在沿海港岙口、碼頭、灘涂、臺輪停泊點等區域的,由公安機關管轄;
(七)其他依照法律和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
《高檢規則》
第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基層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線索的,應當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
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根據案件情況也可以將案件交由基層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或者要求基層人民檢察院協助偵查。對于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轄區內與刑事執行活動有關的犯罪線索,可以交由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立案偵查。
最高人民檢察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線索的,可以自行立案偵查,也可以將犯罪線索交由指定的省級人民檢察院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第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發現犯罪嫌疑人同時涉嫌監察機關管轄的職務犯罪線索的,應當及時與同級監察機關溝通。
經溝通,認為全案由監察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案件和相應職務犯罪線索一并移送監察機關;認為由監察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分別管轄更為適宜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監察機關管轄的相應職務犯罪線索移送監察機關,對依法由人民檢察院管轄的犯罪案件繼續偵查。
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將溝通情況報告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溝通期間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第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涉及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應當將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如果涉嫌的主罪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人民檢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的主罪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由人民檢察院為主偵查,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對于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還實施其他犯罪、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和訴訟進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在職責范圍內對相關犯罪案件并案處理。
《高法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4.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
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
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
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
5.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
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7.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8.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本項規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以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有證據證明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典型案例
丁某某、林某某等人假冒注冊商標立案監督案(檢例第93號)
裁判要旨:檢察機關在辦理售假犯罪案件時,應當注意審查發現制假犯罪事實,強化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對于公安機關未立案偵查的制假犯罪與已立案偵查的售假犯罪不屬于共同犯罪的,應當按照立案監督程序,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對于跨地域實施的關聯制假售假犯罪,檢察機關可以建議公安機關并案管轄。
文書格式
××××人民檢察院移送案件通知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移〔20××〕×號
_____涉嫌________一案,我院經審查認為屬于________管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的規定,現將本案及有關材料移送你_____管轄。
此致
______
20××年××月××日
(院印)
第二十條 基層法院管轄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條文注解
一般來講,一審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對于重大、復雜案件,新類型疑難案件,法律適用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涉及本院院長回避等事由不宜行使管轄權的案件,可以移送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
相關規定
《高法解釋》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應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對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一)重大、復雜案件;
(二)新類型的疑難案件;
(三)在法律適用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
需要將案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應當在報請院長決定后,至遲于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書面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申請后十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不同意移送決定書,由請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十八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長需要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宜行使管轄權的,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管轄,也可以指定與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后,又向原第一審人民法院的下級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訴的,下級人民法院應當將有關情況層報原第二審人民法院。原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決定將案件移送原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五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被告人還有其他犯罪沒有判決的,參照前條規定處理。第二審人民法院決定并案審理的,應當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由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處理。
第二十一條 中級法院管轄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條文注解
“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是指刑法分則第一章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恐怖活動案件”,是指刑法分則第二章規定的相關恐怖活動犯罪案件,以及恐怖活動組織、恐怖活動人員實施的殺人、爆炸、綁架等犯罪案件。
“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是指案件可能判處的法定刑幅度包含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相關規定
《公安規定》
第三百八十五條 本規定所稱“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包括刑法分則第一章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罪以及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包括以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為目的,采取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造成或者意圖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公共設施損壞、社會秩序混亂等嚴重社會危害的犯罪,以及煽動、資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協助實施上述活動的犯罪。
《高法解釋》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應當依法審判,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判。
第十五條 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或者其他需要并案審理的案件,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于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 高級法院管轄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條文注解
高級人民法院承擔對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裁定不服提起的上訴、抗訴案件,以及核準死刑緩期執行案件,監督本區域內地方法院審判工作。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數量較少但往往社會關注度高,由高級人民法院一審較為適宜。
相關規定
《人民法院組織法》(2018年10月26日修訂)
第二十一條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下級人民法院報請審理的第一審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四)對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
(五)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六)中級人民法院報請復核的死刑案件。
第二十三條 最高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條文注解
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的最高審判機關,受理對高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裁定不服提出的上訴、抗訴案件,核準死刑案件等。“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是指在全國范圍內涉及面廣、影響大的重大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作判決、裁定即為終審的判決、裁定。
相關規定
《人民法院組織法》(2018年10月26日修訂)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規定由其管轄的和其認為應當由自己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對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抗訴案件;
(三)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規定提起的上訴、抗訴案件;
(四)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再審案件;
(五)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核準的死刑案件。
第十七條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對屬于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發布指導性案例。
第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設巡回法庭,審理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確定的案件。
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巡回法庭的判決和裁定即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第二十四條 變更管轄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條文注解
本條主要規定了提級管轄和移送管轄。
提級管轄中“必要的時候”,是指案情重大、復雜或者案件社會影響大,由上級法院審判更為適宜,更能保證審判質量和效果。
移送管轄,與提級管轄發生的事由一致,不同的是下級法院主動向上移送。
需要注意的是,院長回避以及管轄權異議等情況出現時,變更管轄尤為重要。
相關規定
《公安規定》
第二十四條 縣級公安機關負責偵查發生在本轄區內的刑事案件。
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下列犯罪中重大案件的偵查:
(一)危害國家安全犯罪;
(二)恐怖活動犯罪;
(三)涉外犯罪;
(四)經濟犯罪;
(五)集團犯罪;
(六)跨區域犯罪。
上級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偵查下級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需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可以請求上一級公安機關管轄。
《高法解釋》
第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決定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應當向下級人民法院下達改變管轄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應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對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一)重大、復雜案件;
(二)新類型的疑難案件;
(三)在法律適用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
需要將案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應當在報請院長決定后,至遲于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書面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申請后十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不同意移送決定書,由請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十八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長需要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宜行使管轄權的,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管轄,也可以指定與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轄。
《高檢規則》
第十五條 對本規則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案件,人民檢察院需要直接立案偵查的,應當層報省級人民檢察院決定。
報請省級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制作提請批準直接受理書,寫明案件情況以及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理由,并附有關材料。
省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提請批準直接受理書后十日以內作出是否立案偵查的決定。省級人民檢察院可以決定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也可以自行立案偵查。
第十六條 上級人民檢察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立案偵查或者組織、指揮、參與偵查下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第二十五條 地域管轄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條文注解
地域管轄是指不同地區的同級人民法院之間對第一審刑事案件管轄權的分工。
一般原則:犯罪地管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徑地、結果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于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等。
需注意的是,最高院等部門出臺《關于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結合網絡犯罪案件的特點,對網絡犯罪案件的犯罪地進行了擴張性解釋。對職務犯罪案件的地域管轄,按照監察法和高檢規則的規定進行。
補充原則:居住地管轄。如果被告人在居住地民憤極大或者影響較大,或者可能判處緩刑,需要由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有利于震懾犯罪分子,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可以由居住地法院管轄。
相關規定
《公安規定》
第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六條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于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后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第十七條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用于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絡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網絡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網絡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公安機關可以管轄。
第十八條 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停靠地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交通工具始發地、途經地、目的地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
第十九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發生的刑事案件,由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第二十條 中國公民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由其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原戶籍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犯罪,由其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高法解釋》
第二條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地和犯罪結果地。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用于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絡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信息網絡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過程中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信息網絡系統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
第三條 被告人的戶籍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為被告人被追訴前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
被告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發生的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條 在列車上的犯罪,被告人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前方停靠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也可以由始發站或者終點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人不是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負責該列車乘務的鐵路公安機關對應的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人在列車運行途經車站被抓獲的,也可以由該車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六條 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根據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該列車始發或者前方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的犯罪,由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九條 中國公民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由其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原戶籍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條 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犯罪,由其登陸地、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一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應當受處罰的,由該外國人登陸地、入境地或者入境后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二條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登陸地或者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三條 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由原審地人民法院管轄;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在脫逃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但是,在犯罪地抓獲罪犯并發現其在脫逃期間犯罪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發現被告人還有其他犯罪被起訴的,可以并案審理;涉及同種犯罪的,一般應當并案審理。
人民法院發現被告人還有其他犯罪被審查起訴、立案偵查、立案調查的,可以參照前款規定協商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察機關并案處理,但可能造成審判過分遲延的除外。
根據前兩款規定并案處理的案件,由最初受理地的人民法院審判。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高檢規則》
第十九條 本規則第十三條規定的案件,由犯罪嫌疑人工作單位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管轄。如果由其他人民檢察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其他人民檢察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管轄權競合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條文注解
管轄權競合,主要涉及優先管轄和移送管轄。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已經啟動訴訟程序,了解案情,由其繼續審理,有利于提高訴訟效率。“必要的時候”主要是指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轄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或者進行法治教育,此種情況下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人民法院。
相關規定
《公安規定》
第二十一條 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可以在職責范圍內并案偵查:
(一)一人犯數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
(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
(四)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實的。
《高法解釋》
第十九條 兩個以上同級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必要時,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層報共同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高檢規則》
第二十一條 幾個人民檢察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檢察院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檢察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指定管轄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條文注解
指定管轄是指上級人民法院基于審判指導權限,依法調整案件審判管轄的制度。
“管轄不明”主要是指案件的管轄在法律中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案件應由何地法院管轄存有爭議。為避免管轄權爭議,本條進行了授權性規定,主要包括指定審判和指定移送兩種情形。
相關規定
《公安規定》
第二十二條 對管轄不明確或者有爭議的刑事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對情況特殊的刑事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提請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時,應當在有關材料中列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涉嫌罪名、案件基本事實、管轄爭議情況、協商情況和指定管轄理由,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層報有權指定管轄的上級公安機關。
第二十三條 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的,應當將指定管轄決定書分別送達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的公安機關,并根據辦案需要抄送同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原受理案件的公安機關,在收到上級公安機關指定其他公安機關管轄的決定書后,不再行使管轄權,同時應當將犯罪嫌疑人、涉案財物以及案卷材料等移送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
對指定管轄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提請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需要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高法解釋》
第二十條 管轄不明的案件,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有關案件,由犯罪地、被告人居住地以外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應當將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法院和其他有關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 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級人民法院改變管轄決定書、同意移送決定書或者指定其他人民法院管轄的決定書后,對公訴案件,應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并將案卷材料退回,同時書面通知當事人;對自訴案件,應當將案卷材料移送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法院,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高檢規則》
第二十二條 對于下列案件,上級人民檢察院可以指定管轄:
(一)管轄有爭議的案件;
(二)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
(三)需要集中管轄的特定類型的案件;
(四)其他需要指定管轄的案件。
對前款案件的審查起訴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與相應的人民法院協商一致。對前款第三項案件的審查逮捕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與相應的公安機關協商一致。
典型案例
藍某詐騙案(刑事審判參考案例第6號)
裁判要旨:被告人藍某的犯罪地、住所地均在四川綿陽,即不存在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管轄不明或者需要移送管轄的情況,即不存在需要指定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情由,湖南法院對此案無管轄權。刑事訴訟法關于以犯罪地和被告人居住地確定審判管轄的規定,主要目的就是便于司法機關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有效地打擊犯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指定管轄只適用于兩種案件:
第一種是管轄不明的案件,即由于特殊情形所致,難以確認應由何地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對這種案件,需要上級人民法院指定下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種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由,需要指定移送管轄的案件。所謂“具體情由”,主要是指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判等特殊情況。例如,某一法院院長為刑事案件的當事人的,如果案件由該院審判,就可能妨礙作出公正裁決,因此,對該案應指定移送其他法院管轄。
藍某詐騙案既不屬于管轄不明的案件,亦不屬于需要指定移送管轄的案件,只應由四川省有關法院審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10月17日就此案批復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湖南法院對此案無管轄權,應由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案件退回檢察機關,由他們按法律規定將此案移送有管轄權的司法機關審理。
文書格式
××××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決定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指轄〔20××〕×號
_____人民檢察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_____條的規定,現將_______涉嫌_______一案,指定你院管轄。
20××年××月××日
(院印)
×××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 )指管字〔 〕 號
經對________案件的管轄問題進行審查,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九條之規定,決定由________管轄。請 公安(分)局在_____日內將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移送該公安機關。
公安局(印)
年 月 日
第二十八條 專門管轄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條文注解
專門人民法院主要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和金融法院等。由于案件類型特殊性,需要法律另行規定,或者最高院出臺司法解釋進行規定。
相關規定
《高法解釋》
第二十六條 軍隊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管轄。
《高檢規則》
第二十三條 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的管轄以及軍隊與地方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公安規定》
第二十六條 鐵路公安機關管轄鐵路系統的機關、廠、段、院、校、所、隊、工區等單位發生的刑事案件,車站工作區域內、列車內發生的刑事案件,鐵路沿線發生的盜竊或者破壞鐵路、通信、電力線路和其他重要設施的刑事案件,以及內部職工在鐵路線上工作時發生的刑事案件。
鐵路系統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延伸到地方涉及鐵路業務的網點,其計算機信息系統發生的刑事案件由鐵路公安機關管轄。
對倒賣、偽造、變造火車票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案件的鐵路公安機關或者地方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鐵路公安機關或者地方公安機關管轄。
在列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前方停靠站所在地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也可以由列車始發站、終點站所在地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嫌疑人不是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負責該列車乘務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但在列車運行途經的車站被抓獲的,也可以由該車站所在地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
在國際列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根據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該列車始發或者前方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
鐵路建設施工工地發生的刑事案件由地方公安機關管轄。
第二十七條 民航公安機關管轄民航系統的機關、廠、段、院、校、所、隊、工區等單位、機場工作區域內、民航飛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
重大飛行事故刑事案件由犯罪結果發生地機場公安機關管轄。犯罪結果發生地未設機場公安機關或者不在機場公安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由地方公安機關管轄,有關機場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第二十八條 海關走私犯罪偵查機構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境內發生的涉稅走私犯罪和發生在海關監管區內的非涉稅走私犯罪等刑事案件。
第二十九條 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涉及監察機關管轄的案件時,應當及時與同級監察機關協商,一般應當由監察機關為主調查,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第三十條 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案件時,應當將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刑事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涉嫌主罪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涉嫌主罪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涉及其他偵查機關管轄的案件時,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 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公安機關和武裝警察部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依照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的原則辦理。
典型案例
張某、沈某某等7人搶劫案(檢例第19號)
裁判要旨:1.辦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一般應當將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分案起訴,但對于未成年人系犯罪集團的組織者或者其他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或者具有其他不宜分案起訴情形的,可以不分案起訴。
2.辦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應當根據未成年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綜合考量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屬于初犯、偶犯、犯罪后的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因素,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