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洛回到桃花塢年畫工坊的密室,感應燈亮起,他看向架子上的梨木板。他沒有急著動手,而是從背包里取出一把古琴,琴身是祖父留下的老物件,琴弦卻是新換的碳纖維材質。指尖撫過琴面時,他想起昨夜林小滿掌心泛起的紅痕,還有那道與她體內波動一致的曲線。
他緩緩坐下來,將“鏤月”刻刀擱在梨木板邊緣,琴弓搭在琴弦之上。
第一縷音波蕩開空氣,落在木板表面,激起一層極細微的塵埃。楊洛閉上眼,耳中回響著AR刺繡繃記錄下的那段共振曲線。他調整琴弦張力,讓頻率貼近那條曲線的峰值。
琴音漸入某個頻段時,刻刀忽然顫動起來。
不是輕微的震顫,而是有節奏的震動,仿佛回應某種古老的召喚。刀尖處浮現出一道桃色微光,沿著木紋緩緩游走,勾勒出一組模糊的軌跡圖案。
楊洛屏住呼吸,右手在筆記本上快速描摹那些線條。當他完成最后一筆,抬頭再看木板時,發現剛才浮現的軌跡已經消失不見,只留下幾道若隱若現的刻痕。
他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那些痕跡。突然,眼角余光掃到紙頁上的筆記——某一段曲線,竟與林小滿昨晚無意識畫下的完全一致。
他心頭一跳,手指不自覺收緊,筆尖在紙上劃出一道深痕。
這不僅僅是巧合。
他起身走到工作臺前,打開激光雕刻機的控制面板,將剛剛記錄下來的軌跡輸入系統。機器啟動后,雕刻頭開始沿著設定路徑移動。
起初一切正常,直到雕刻頭運行至某段曲線時,突然發出一聲刺耳的摩擦聲,接著卡死不動。楊洛快步上前,按下暫停鍵,打開艙蓋,一股焦香撲面而來。
碎屑散落在操作臺上,陽光透過窗欞照在其中一塊較大的碎片上。他拾起那片碎屑,瞇眼細看,發現其表面隱隱浮現出一個印記——字體風格古拙,正是《護版契約》中常見的明代匠人落款。
他用UV燈照射,果然在碎屑內部發現了暗水紋圖案。這種紋理,他在第109章修復的一塊九重天工閣磚紋拓片上見過。
楊洛將碎屑小心收進標本袋,轉身調出地圖軟件,標記出九重天工閣遺址的大致方位。他準備稍后把這些資料整理好,交給李雪梅進一步分析。
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他重新回到琴邊,將琴弓搭在弦上,琴音再次回蕩,刻刀劇烈顫動,刀尖桃色光芒大盛,這次不再只是描繪軌跡那么簡單。
一道低沉的嗡鳴從木板深處傳來,像是某種聲音被封存在年輪之中,如今終于得以釋放。楊洛猛地停手,心跳驟然加快。
他迅速將耳朵貼在木板表面,聽見了一段極其微弱的音頻信號——斷續、模糊,卻帶著某種韻律感。
他翻出錄音設備,將這段信號錄了下來。
播放時,背景噪音中隱約夾雜著幾句古老口訣,語速緩慢,吐字清晰,像是某個匠人在低聲傳授技藝。
楊洛盯著屏幕上的波形圖,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這不是普通的音頻文件,而是一段隱藏的匠人記憶。
他立刻調出之前掃描過的《護版契約》數據包,嘗試進行匹配分析。結果顯示,這段音頻中的某些音節,竟然與契約暗紋編碼存在部分吻合。
他握緊拳頭,指節發白。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祖父當年刻下的不只是圖案,而是將整個技藝體系,連同匠人的經驗與感知方式,一同封印在這塊梨木之中。
也意味著,他所掌握的傳統技藝,并非只是手工技巧,而是一種可以被現代技術解析、甚至重現的數據遺產。
他站起身,走向窗邊。窗外,桃花塢的樹影隨風搖曳,枝葉間漏下點點金斑。
他低頭看向手中的刻刀,刀柄上那枚虹膜識別裝置微微閃爍。他知道,自己正在接近某個真相的邊緣。
而這把刀,或許比他想象的更加古老。
一陣微風吹進來,帶走了他額角的汗珠,也吹動了桌上的圖紙。一張剛繪制完的軌跡圖滑落在地,恰好壓住了那塊帶有明代印記的碎屑。
楊洛彎腰撿起圖紙,目光落在碎屑上。他忽然注意到,剛才被遺漏的一個細節——碎屑背面,有一層極薄的藍色灰燼,顏色異常詭異。
他用鑷子輕輕刮下一點,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圖像放大后,他瞳孔猛然收縮。
那不是普通的灰燼,而是一種特殊的礦物粉末,曾在明代用于防偽墨料配方。
他迅速翻閱電子檔案庫,找到相關記錄。果然,在一份關于血料墨的文獻中,提到了這種粉末的用途:用于標記匠人身份,防止技藝被盜用。
也就是說,這塊梨木板,不僅承載了技藝本身,還隱藏著匠人的身份信息。
他抬起頭,望向窗外,眼神變得堅定。
這場量子噪音干擾,不只是對技藝的篡改,更是對傳承者身份的抹除。
而現在,他找到了反擊的第一把鑰匙。
他抓起工具箱,將“鏤月”刻刀和碎屑樣本一起裝入防潮盒,轉身朝門口走去。
身后,古琴仍靜靜躺在地上,琴弦微微顫動,似乎還在回味剛才那一段未曾被世人聽聞的匠人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