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1日,陳建國坐在推土機駕駛艙里,握著操縱桿的手比第一次摸槍還抖。老槐樹趴在車窗上,沖他擠眼睛:“連長同志,咱這'坦克'可比部隊的帶勁,油門一踩能吞十噸土!“
“去去去!“陳建國推了推歪掉的安全帽,“把反光鏡擦干凈點,別讓我壓著鋼筋!“
推土機“轟隆隆“啟動,鐵鏟犁過地面,驚飛一群麻雀。陳建國突然想起在邊境線上推戰壕的日子,只是當年埋的是炸藥,現在填的是希望。路過工棚時,他特意鳴了聲笛,惹得幾個工友沖他豎大拇指。
“老陳,給咱來段《東方紅》!“有人扯著嗓子喊。
陳建國踩住剎車,探出頭:“等攢夠了錢,給你們裝個喇叭,天天播《社會主義好》!“
正鬧著,工頭騎著二八杠自行車沖過來,車筐里的搪瓷缸子晃得叮當響:“陳建國!你婆娘從老家寄信來了,快去辦公室接電話!“
“接電話?“陳建國一愣,“啥電話?“
“香港老板辦公室的長途電話!“工頭抹著汗,“趕緊的,別讓領導等著!“
沖進辦公室時,香港老板正拿著對講機講英文。看見陳建國,他指了指桌上的黑色電話機:“你老婆,長途直撥,不用錢。“
“喂?“陳建國抓起聽筒,手心里全是汗。聽筒里傳來電流聲,突然跳出林春芳的聲音,帶著刺啦刺啦的雜音:“建國?是你不?“
“是我!“陳建國把聽筒緊緊貼在耳朵上,“春芳,家里咋樣?“
“家里好著呢!“林春芳的聲音忽大忽小,“向陽考了數學二十分,老師說進步顯著......“
“二十分?“陳建國笑出眼淚,“比我當年打靶命中率還高!“
“別貧!“林春芳突然壓低聲音,“俺跟你說個事——公社批了俺的針織作坊,現在有十二臺縫紉機了!“
“十二臺?“陳建國差點把聽筒捏碎,“你哪兒來的錢買縫紉機?“
“就用你寄的退伍津貼唄!“林春芳輕描淡寫,“俺還招了六個婆娘,現在接縣城百貨公司的訂單,做童裝......“
“等等!“陳建國突然想起啥,“你不是說要等我攢夠錢買電動縫紉機嗎?“
“傻貨!“林春芳的聲音突然清晰起來,“等你攢夠錢,黃花菜都涼了!俺用手搖的先干著,等你寄回電動的零件,俺讓向陽他舅組裝......“
正說著,聽筒里突然傳來“嘟——嘟——“的忙音。陳建國急得直拍桌子:“春芳?春芳!“
香港老板笑著擺擺手:“長途電話,信號不穩。“他扔來盒萬寶路,“抽根煙,一會兒再打。“
“不了不了!“陳建國抹了把臉,“我得趕緊回去開推土機,不然工頭該罵我磨洋工了。“
“別急啊!“老板指了指墻角的保險柜,“給你看個寶貝——“
保險柜“咔嗒“一聲打開,里面整整齊齊碼著一沓沓港幣。老板抽出一張綠色的紙幣:“看見沒?這是五百元港幣,頂咱六百塊人民幣。等你學會開挖掘機,月薪能拿這個數!“
陳建國盯著紙幣上的獅子頭,突然想起老槐樹說的“按揭蓋樓“:“老板,要是我想給婆娘寄臺電動縫紉機,咋整?“
“簡單!“老板關上保險柜,“明天讓翻譯帶你去中英街,那兒啥都有——不過得小心城管,他們比越南特工還精!“
下午開推土機時,陳建國總覺得油門踩得比平時輕快。老槐樹坐在副駕駛上,啃著從香港老板那兒順來的巧克力:“咋回事?聽個電話跟打了雞血似的!“
“春芳把作坊擴大了!“陳建國笑得見牙不見眼,“十二臺縫紉機呢!咱村婦女都成產業工人了!“
“好事啊!“老槐樹把巧克力掰成兩半,“等咱攢夠錢,我讓俺婆娘也跟著你婆娘干,咱來個'豫魯針織聯盟'!“
傍晚收工,翻譯果然在工棚門口等他:“陳師傅,老板讓我帶你去買縫紉機零件。“
兩人騎著二八杠自行車穿過深圳老街,路燈剛亮起,街邊的大排檔飄出炒河粉的香味。翻譯指著前方霓虹燈閃爍的街道:“看見沒?那就是中英街,過了界碑就是香港,買東西便宜。“
界碑旁站著兩個持槍的哨兵,陳建國攥緊了褲兜里的邊防證。翻譯熟門熟路地拐進一家電器行,指著貨架上的電動縫紉機馬達:“就這個,德國貨,耐用!“
“多少錢?“陳建國盯著標價牌,“一百五十港幣?換算成人民幣......“
“一百二左右。“翻譯掏出計算器噠噠按,“老板說記他賬上,算你預支工資。“
“那咋行!“陳建國掏出帆布包里的人民幣,“我自己有!“
正說著,門口突然傳來喧嘩聲。幾個穿花襯衫的小年輕跑進來,沖著老板喊:“阿叔!城管來了!“
“快跑!“翻譯一把拽住陳建國,馬達往他懷里一塞,“抱著東西跟我走!“
兩人鉆進狹窄的巷子,身后傳來哨聲和自行車鈴聲。陳建國抱著馬達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突然看見墻上的涂鴉——一個戴著安全帽的工人,正推著一臺巨大的縫紉機,針腳連成了深圳的高樓。
“這邊!“翻譯拐進一家涼茶鋪,掀開柜臺后的暗門,“躲這兒!“
涼茶鋪老板淡定地往他們頭上蓋了塊油布,繼續招呼客人:“阿sir,來碗夏枯草,清熱下火!“
陳建國躲在暗處,聞著濃郁的草藥味,懷里的馬達還在發燙。翻譯掏出根煙點燃:“咋樣?比搬水泥刺激吧?“
“刺激個啥!“陳建國抹了把汗,“跟當年躲越南特工似的......“
夜里回到工棚,老槐樹正在煤油燈下寫信。看見陳建國懷里的馬達,他驚得差點打翻墨水瓶:“乖乖!你偷了香港人的坦克零件?“
“去你的!“陳建國小心翼翼地把馬達放在床上,“這是給春芳的電動縫紉機零件,明天你幫我打包寄回去。“
“中!“老槐樹湊近了看,“這鐵疙瘩咋裝到縫紉機上?“
“向陽他舅是公社的拖拉機手,會搗鼓機械。“陳建國摸出塊從香港帶回來的菠蘿罐頭,“把這個也寄回去,給閨女嘗嘗鮮。“
老槐樹突然指著罐頭笑出眼淚:“你沒看見標簽上寫的啥?'鳳梨罐頭'!咱那兒管這叫菠蘿,香港人咋叫鳳凰梨?“
“管他叫啥!“陳建國拍了拍馬達,“只要春芳的縫紉機轉起來,叫啥都是甜的。“
深夜,工棚里的鼾聲漸起。陳建國摸著馬達上的英文銘牌,突然想起林春芳在電話里說的話:“等你寄回零件,俺讓向陽畫個縫紉機的圖紙,說不定能改良出更厲害的機器......“
他笑了笑,把馬達塞進帆布包。窗外,推土機的燈光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像極了縫紉機的針腳——這頭連著深圳的工地,那頭連著老家的堂屋,縫補著一個個關于好日子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