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朗讀會的規模
- 文豪1979:我在師大當門房
- 肉都督
- 4270字
- 2025-04-29 22:08:39
楊翊這才知道,陳琪是打的這個主意。
其實相較于歷史系的其他學生,陳琪的英語水平已經很好了,不然他們導員劉琰也不會讓他去給英語慢班代課。
甚至在英語系,他的水平也是不錯的。
聽何書琴說,陳琪之前就是要考英語系的,后來陰差陽錯到了歷史系。
在楊翊看來,在師大讀歷史系肯定要比英語系好。
師大的英語系跟其他學校比沒什么優勢,但是歷史系跟中文系一樣,是能坐二望一的存在。
這年頭,要讀歷史系,師大跟燕大二選一,選燕大的未必就比師大多。
特別是這兩年師大歷史系主任白首彝正著手編《中國通史》,這對學生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這套書肯定要編很多年,像陳琪他們這些學生,運氣好的話能夠從一開始就參與,等到書編完了,他們的學術能力也上了一個臺階。
“你怎么這么想要把英語學好,是還想去英語系么?或者是準備以后出國?“楊翊好奇問道。
陳琪搖頭,“自從讀了歷史系之后,我就再沒想過去英語系的事情。而我之所以想要把英語學好,是因為黃教授跟我說,劉緒貽教授以及楊生茂教授他們正在籌備成立中國美國史研究會,他要帶我一起參與美國史方面的研究。”
“劉緒貽?楊生茂?”楊翊有些疑惑。
因為給歷史系代課,所以楊翊對歷史系的老師們最了解,歷史系的那些教授,他已經認識七七八八了,但是陳琪說的這兩個教授他一個都沒聽過。
至于陳琪口中的黃教授,應該說的是中國古代史研究室的黃安年教授。
陳琪笑著解釋,“劉緒貽教授是武大的,楊生茂教授是南開的,他們都主要研究美國史,過些天黃教授就要去江城參加籌備會議。”
楊翊點點頭,這么說的話,他就理解了。
想要研究美國史,英語水平要求肯定很高。
其實陳琪并不缺英語學習資源,英語慢班缺老師,不代表快班也缺老師,他們快班是有英語系老師來任課的。
只是陳琪聽了楊翊幾節課,覺得楊翊的教學方法很特別,效率非常高。
論英語水平,楊翊或許比不上英語系的老師,但是楊翊的課確實更容易讓人聽進去。
對于陳琪的請求,楊翊琢磨了一會兒,還是決定答應。
雖然給陳琪開小灶會花費他一點時間,但是陳琪這個人求知欲望強,為人又穩重踏實,加之陳琪之前給英語慢班帶過一年課,平時也可以幫一幫他的忙。
十一月份,楊翊準備給學生們來一次期中考試。
教材可以讓學生們抄,考試的試卷就不方便讓學生們抄了。
如果陳琪過來,楊翊可以把試題出好,然后讓陳琪去刻蠟紙,油印試卷。
還有,就像今天,讓陳琪幫忙頂頂班。
見楊翊沉默,陳琪有些急了,他以為是楊翊看不上那兩包紅梅煙,連忙開口,“楊老師,這煙可沒有要買斷知識的意思,以后絕對還會有。”
楊翊笑了笑,將兩包煙往回推了推,“陳琪同學,你這樣求知若渴,我不答應都過意不去。至于這香煙,就算了,以后你提前半個小時來傳達室,我給你開小灶。”
“這……”
“就按照我說的辦吧。”楊翊怕陳琪不好意思拿,他直接將煙拿起來塞到了陳琪口袋里面,“不用不好意思。”
摸著口袋里面的香煙,陳琪內心感慨。
別看這小楊老師年紀不大,為人卻十分有胸襟。
這樣的人竟然在學校當門衛,實在是難以理解。
不過經歷過動蕩年代,陳琪看過的、聽過的奇事不知凡幾,這倒是不算什么了。
就拿眼下的情況來說,堂堂師大,中國教育之典范,竟然連英語授課老師都找不到,這已經是荒天下大謬了。
如此看來,讓一個門衛來教英語,反倒是奇聞中的尋常事而已。
“楊老師高風亮節,令人佩服……”
楊翊連忙抬手,“抬舉的話就不要說了,你是騎車來的吧?”
話題轉變如此之快,讓陳琪有些措手不及。
“呃……是啊,就停外面呢。”
“車借我用一下,我一會兒去一趟玉淵潭公園。”
原來是借車,陳琪笑道,“借車當然沒問題,不過楊老師你也去玉淵潭公園?”
昨晚陳琪可是聽到了,何書琴他們今天都要去玉淵潭公園。
“嗯,那里有詩歌朗讀會,我也去湊湊熱鬧。”
聽楊翊這么說,陳琪看了眼桌角放著的那本《詩刊》。
傳達室的雜志報紙一大堆,什么樣的都有,所以之前陳琪看到桌上放了本《詩刊》也沒當回事,沒想到楊翊竟然也關注詩歌。
這小楊老師,真是越來越讓人琢磨不透了。
“楊老師,你平時還關注詩歌?”
“就是瞎看看。”
桌上的那本《詩刊》是十月最新一期,里面有楊翊投稿的那首《從前慢》,雜志還是徐帆友給送來的。
楊翊沒有多說,陳琪也就沒有多問,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把鑰匙遞給楊翊,“楊老師,這是車鑰匙。”
“多謝。”
……
玉淵潭公園在西環路邊上,西環路就是后來的西三環。
如今燕京就“三環”這一條還沒有封閉的環路,除了西邊,其他幾個方向都已經建設好了。
西環規劃已久,這段時間正在建設,估計用不了兩年就能建好,完成環路的閉合,那以后,燕京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條“環”。
楊翊以為玉淵潭公園挺好找的,畢竟是那么大的地方,但是騎著車在西邊繞了半天,都沒有找到。
這附近到處都是環路施工的痕跡,明明知道玉淵潭就在這條路邊上,但是怎么找就是找不到。
后來還是碰到兩個同樣要去玉淵潭公園湊熱鬧的年輕人,楊翊跟在他們屁股后面去的。
要是早知道這么難找,楊翊就該跟何書琴他們一起。
玉淵潭內湖泊分為東西兩邊,兩湖中間鋪了一條南北通道,湖內水清無草,還建有船塢,人工規劃的痕跡明顯。
沿著兩湖中間的通道往北邊走,不一會兒就隱約聽到人聲。
越往北走,聲音就越大。
等穿一片松樹林,正好是跨過一個不算很陡的坡,來到一片“盆地”,楊翊被眼前的場面震驚了。
這“盆地”不小,大概有兩三個操場這么大,此時里面到處都是人。
這規模,估計得有上千人了。
在“盆地”北邊的一個半坡上,兩棵樹中間,掛了一幅畫,上面是一些歪歪扭扭的花草樹木以及動物,畫風頗為抽象。
而這抽象畫似乎是作為幕布,半坡就是舞臺,掛幕布的其中一棵樹上面綁著一個銹跡斑駁的鐵皮喇叭,這會兒正“滋滋滋”的發出響聲。
看起來,詩歌朗誦會還沒開始。
“盆地”里面都是人,自行車不好往里面推,其他人的自行車也都停在“盆地”外圍,楊翊便也找了個地方將自行車停下,又仔細地鎖好。
泊好車之后,楊翊站在盆地邊緣朝里面看了一圈,他本想找找何書琴他們在哪兒,不過何書琴沒看到,倒是先看到了北島、芒克還有徐曉他們。
因為他們就站在幕布的側后方,旁邊還圍了一群人,十分顯眼。
在這樣的場合,北島他們就是明星一樣的存在,身邊圍著一群人也很合理。
就在楊翊考慮是不是要去跟北島他們打個招呼的時候,身后傳來何書琴驚訝的聲音:“楊老師,你怎么來了?”
楊翊轉過頭,見到了師大的學生們。
除了歷史系的幾個學生,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專業的學生,他們都聚在一起。
“我來湊湊熱鬧。”
“楊老師你讓人頂班,不會就是要參加詩歌朗讀會吧。”何書琴笑著問道。
“嗯。”楊翊點點頭。
“那早說啊,我們一起過來。”胡鵬笑呵呵地說道,“楊老師你來遲了,剛才小于還帶我們去跟北島他們打了招呼呢。”
楊翊笑道,“那太遺憾了。”
小于全名于升,是歷史系年紀最小的學生,今年只有十七歲。
去年他們入校的時候,小于十六歲,胡鵬三十二,后者歲數正好是前者的兩倍。
這孩子心眼也實,聽楊翊說“遺憾”,就熱情地拉著楊翊往舞臺的方向走,“走,楊老師,我帶你去見見北島哥他們。”
楊翊正想拒絕,旁邊胡鵬倒是來勁了,拉著楊翊另一只胳膊,“走,給他們介紹介紹,咱們的英語老師。”
對于英語老師是個門衛這事,胡鵬他們這些學生一點都不以為恥,反而覺得有趣,甚至還有點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的浪漫。
看看,這就是我們師大!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不管是誰,只要“聞道先乎吾”就能成為我的老師。
楊翊個子挺高,有一米八出頭,雖然偏瘦,但是精瘦能干,力氣不算小,小于是個弱雞,被他拉著,楊翊隨手就能掙脫。
但是胡鵬是個雙開門大漢,聽說去年秋季運動會他一鳴驚人,直接破了學校的鉛球記錄。
今年運動會的鉛球項目,他也是勢在必得。
被胡鵬拉著,楊翊能明顯感覺到自己與他力量上的差距。
掙不脫,便不掙了,反正楊翊原本也打算要去跟北島他們打個招呼。
北島正在跟徐曉等人說話,余光一瞥,便見到剛才師大的幾個同學簇擁著一個瘦高個年輕人朝這邊來。
而這年輕人他還認識,正是師大的門衛。
徐曉看到北島的眼神,也轉過頭來,見到自己的那些師弟師妹們帶著小楊老師朝這邊走來。
她還沒開口,北島卻先開了口,“翊哥,你也來了啊。”
他這聲翊哥,讓旁邊的人下巴掉了一地。
“你叫他什么?”徐曉目瞪口呆地問道。
北島笑呵呵地說,“我前段時間剛認的哥哥,翊哥。”
他這話自然是在調侃楊翊,不過楊翊卻笑呵呵地說道,“小趙,別來無恙。”
楊翊叫自己小趙,北島倒是不以為忤,不過旁邊的芒克卻有些聽下去,瞇眼笑道,“楊師傅,好久不見,我們可是等了你的稿子好久了。”
芒克還記得之前楊翊問稿費的事情,當時北島許諾楊翊,只要楊翊有好的稿子,就能給他稿費。
后來北島還念叨了一段時間,不過一直沒有等到楊翊的稿子,編委的其他人都說北島想要從楊翊手里收稿子,實在是天方夜譚。
芒克說這話,自然有嘲諷的意思,他是看不慣楊翊叫北島“小趙”。
這么明顯的嘲諷,誰都能聽得出來,北島連忙打圓場,笑道,“翊哥,我們雜志最近一段時間確實缺稿子,你要是有好的稿子,不妨拿來看看。”
楊翊當然也知道芒克在嘲諷自己,但是他沒當回事,只是笑著說道,“之前是有稿子,不過現在沒有了。”
“嘁——”
芒克從鼻子里面發出一聲嗤笑,顯然質疑楊翊這話的真實性,北島連忙拉了拉他的胳膊。
隨即北島又白了芒克一眼,心說芒克年近而立,卻是孩子心性,這有什么好跟人計較的,不過是一個稱呼而已。
而且人家也不是惡意,就是順著自己的話開個玩笑。
“那太可惜了,以后還希望給我們《今天》一個機會。”北島笑了笑,又問,“翊哥今天可要上臺給我們分享最近在讀的詩?”
楊翊搖頭,“我就是來湊湊熱鬧。”
“嗯,你們如果誰要想上臺讀詩的話,只管提出來,我們可以給你們安排。師大對《今天》的支持,我們一直記在心中。”
楊翊看了看北島旁邊的徐曉,他知道北島口中的“支持”指的肯定不是夏天他給他們放行的事情,應該是徐曉在其中起到了特別的作用。
徐曉能幫助到《今天》,也在情理之中。
她是中文系學生會的成員,又參與《初航》的編輯,平時能夠接觸到學校印刷廠,為《今天》的印刷工作提供助力。
事實上,楊翊猜的沒錯,《今天》后來的鉛印封面,就是徐曉幫忙弄的介紹信在師大印的。
聽到北島這話,胡鵬興奮地說道,“北島哥,我可以上臺么?”
北島看了眼胡鵬,點頭,“當然可以,等到朗讀會開始的時候,你直接過來就行。”
隨后他又看了看周圍,指著一個皮膚黝黑的瘦高個說,“到時候你就排在他后面吧。”
那瘦高個聽到北島的安排,歪著嘴笑道,“兄弟,你要不想在我后面,到我前面也行。”
“不用,不用,我在后面就行。”胡鵬連連擺手。
北島笑道,“一會兒我肯定比較忙,凱歌你照顧一下這個老……哥。”
他認真看了看胡鵬,還是把到嘴邊的“老弟”改成了“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