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白熾燈在深夜依然明亮,林小滿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面前攤開的競賽習題集已經被標記得密密麻麻。陳默推來一杯溫熱的茉莉花茶,茶香混著油墨味在狹小的自習隔間里彌漫。“這道拓撲學的題,試試用圖形解構的思路。”他用紅筆在題干上圈出關鍵條件,袖口沾著的粉筆灰輕輕落在紙頁上。
手機突然震動,是母親發來的消息:“你表哥在藤校拿了全額獎學金,你要是有他一半爭氣......”林小滿迅速鎖屏,指甲在掌心掐出月牙形的痕跡。陳默似乎察覺到她的異樣,伸手輕輕敲了敲桌面:“別想太多,解題和人生一樣,急不來。”
窗外突然響起悶雷,暴雨傾盆而下。林小滿望著玻璃上蜿蜒的雨痕,思緒不由自主飄回上周。那天她偶然撞見父母在客廳與表哥視頻,母親對著屏幕笑出滿臉皺紋:“小滿啊,還是要向你哥多學學,別整天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學習方法......”
“我們該回去了。”陳默的聲音打斷回憶。他將折疊傘傾向林小滿這邊,自己的右肩很快被雨水浸透。巷子里積水倒映著路燈,林小滿踩著水洼輕聲問:“如果競賽失敗,是不是證明我真的錯了?”陳默停住腳步,雨滴砸在傘面的聲音驟然放大:“真正的答案,永遠不在別人設定的方程式里。”
競賽當天,林小滿握著鉛筆的手心不斷冒汗。試卷最后一道壓軸題赫然是關于量子計算與數論結合的新題型,這超出了她和陳默此前準備的范圍。考場的空調發出輕微嗡鳴,她盯著題目中復雜的公式,耳邊突然響起陳默的話:“把大問題拆解成小模塊,就像解拼圖。”
當她終于完成最后一步驗算時,收卷鈴聲恰好響起。走出考場,陽光刺得她睜不開眼。閨蜜舉著冰淇淋沖過來:“聽說這次題超難!”林小滿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聽見不遠處幾個外校學生的議論:“這次的量子題根本不是高中生能解的吧?”“是啊,聽說標準答案都有爭議......”
回到家,父親正在看表哥發來的獲獎視頻。餐桌上擺著冷掉的飯菜,母親頭也不抬:“考得怎么樣?別又找借口說題難。”林小滿捏緊書包帶,指甲在布料上劃出褶皺。她突然想起陳默說過的“解題思維”——或許此刻,她需要解的不是競賽題,而是如何與父母溝通的難題。
等待成績的日子里,林小滿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創新實驗室。她在實驗記錄本上寫下新的研究方向:“如何將數學思維融入學科交叉實踐”。某天整理器材時,她在角落發現一個布滿灰塵的鐵盒,里面裝著泛黃的實驗報告,署名竟是陳默初中時的班主任。
報告中夾著一張照片:少年陳默站在全國奧數競賽領獎臺上,眼神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憂郁。林小滿翻到報告末尾,一行小字讓她呼吸停滯:“該生天賦異稟,但因家庭變故拒絕保送,選擇回歸普通中學......”
“你在看什么?”陳默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林小滿慌亂地合上鐵盒,卻不小心碰倒了旁邊的燒杯。玻璃碎裂的聲音在寂靜的實驗室格外刺耳,陳默蹲下身收拾碎片,指腹被劃出一道血痕:“這是我初中時逃避的過去,現在看來,每個選擇都有它的軌跡。”
窗外的夕陽染紅了實驗臺,林小滿突然意識到,她和陳默都在試圖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書寫被定義的人生方程式。
競賽成績公布的清晨,林小滿的手指在查詢頁面停留了足足五分鐘。當屏幕刷新出“二等獎”的字樣時,她的呼吸驟然停滯。這個名次不算差,但距離一等獎僅一步之遙,而父母眼中向來只有“最好”與“不夠好”的界限。
放學路上,手機在書包里不斷震動。她知道是母親發來的消息,卻直到推開家門才敢點開——滿屏都是質問:“你表哥初中就拿全國奧數一等獎,你這個二等獎有什么好驕傲的?”餐桌上的飯菜蒸騰著熱氣,父親把報紙拍在桌上:“隔壁家孩子拿了全市第一,你看看人家......”
林小滿握緊顫抖的手,將獲獎證書推到父母面前:“這次的壓軸題涉及量子計算,連標準答案都存在爭議......”“借口!”母親打斷她,“學習就是要拿最高分,你總搞那些奇怪的方法,能有什么用?”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她突然想起實驗室里陳默的鐵盒——原來優秀的人,也會被家人的期待壓得喘不過氣。
深夜的實驗室,林小滿借著應急燈的微光,再次翻開陳默的舊報告。紙張間滑落一張便簽,上面用藍色鋼筆寫著:“真正的數學之美,在于突破框架的勇氣。”這字跡與陳默現在的批注如出一轍,讓她不禁猜想,這些年他究竟在逃避什么。
突然,走廊傳來腳步聲。林小滿慌忙將資料塞回鐵盒,卻在起身時撞倒了實驗架。試劑瓶碎裂的聲響中,她看到陳默提著夜宵站在門口,臉色比平時更蒼白:“小心玻璃。”他蹲下身收拾碎片,手背上的舊傷疤在燈光下泛著淡粉色。
“你為什么放棄保送?”林小滿脫口而出。陳默的動作頓住,沉默良久才開口:“那年奶奶病重,我不想離開她。可當我選擇留下時,所有人都說我‘自毀前程’。”他將鐵盒輕輕蓋上,“后來奶奶走了,我才明白,人生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暴雨再次來臨的傍晚,林小滿獨自躲在教學樓天臺。雨水混著淚水劃過臉頰,她對著手機相冊里的獲獎證書發呆。突然,身后傳來撐開傘的聲音——閨蜜舉著兩把傘,渾身濕透地站在她面前:“你爸媽又說難聽話了?”
“我是不是真的很失敗?”林小滿哽咽著,“無論怎么努力,都達不到他們的標準。”閨蜜將熱可可塞進她手里,巧克力的香氣在雨中氤氳:“你知道嗎?隔壁班的學霸都在討論你解競賽題的新思路。學習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的復制品,而是找到自己的解法。”
遠處的雷聲轟鳴,林小滿望著被雨水沖刷的天空,忽然想起陳默說的“每個選擇都有它的軌跡”。或許她要解的,不是父母心中的方程式,而是如何在堅持自我與理解父母間找到平衡。
第二天,林小滿帶著競賽試卷走進辦公室。她向老師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壓軸題的不同解法,并提出了一個關于量子計算與中學數學結合的教學設想。老師推了推眼鏡,眼中閃過驚喜:“這個思路很新穎,要不要在教研會上分享?”
放學后,她在實驗室門口遇到抱著文件的陳默。他遞來一張泛黃的信箋,是奶奶臨終前寫給他的:“孩子,不用成為別人眼中的完美,你本身就很珍貴。”林小滿摩挲著信紙,突然有了勇氣。
深夜,她在日記本上寫下新的目標:“設計一套融合趣味實驗與數學思維的校本課程”。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月光灑在實驗樓的玻璃幕墻上,折射出細碎的光斑。林小滿知道,屬于她的方程式,正在無數次的試錯與堅持中,逐漸顯現獨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