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移栽新法
- 從夷陵滅蜀,中興漢室
- 三尺月明
- 2033字
- 2025-04-30 12:00:00
太陽東出,天光萬丈。荔浦縣衙內,忽聞劉琦朗朗問詢聲:“實驗田擇定若何?”
郭表忙展輿圖,指著標注處,稟道:“回公子話,所選皆為上等良田!腐殖土與泥煤已施三遍,定保兩季稻畝產逾三石!”
一行人踏著漸稀的露水來到田間,遠處早有農人揮汗如雨。濕泥雜草木之馨撲面而來,新犁田壟沐朝陽而泛油光。
劉琦駐于田塍,目巡忙碌之影。青壯漢子執陶罌,揚稻種于空,金粒如雨點紛落壟畝之間。
郭表指勞作之人,語帶矜色:“耕種的漢子都是十里八鄉的翹楚,深諳稼穡之術,又勤謹任勞。”
劉琦眉峰緊蹙,目灼灼然凝注于播谷農人。
郭表窺其色,心下惶然道:“公子以為有不妥處?若有疏失,卑職即刻整改!”
“百姓播種,向來如此嗎?”劉琦目中疑色未散。
郭表怔忪,繼而釋然笑道:“原來公子說的是撒種!這是祖宗傳下之法,嶺南、中原皆循此道。既省勞力,又使稻種勻布入土。如此播撒,稻苗自當繁密。”
劉琦蹲下身,手掌捏起幾粒散落的稻種:“撒播之法,觀之簡易,實則耗種甚巨。苗若過密,異日必互爭養分,反難豐茂。”
郭表聽得目瞪口呆:“可……可歷來都是如此啊!”
劉琦起身拂衣上泥塵,目色堅毅道:“歷來如是,未必不可更張。”
郭表見劉琦眉峰緊蹙,忙拱手道:“公子若覺撒種之法有弊,還望不吝賜教!”
劉琦于掌心揉轉數粒稻種,問道:“以此法播種,一畝地需用多少種?”
“回公子,四升足矣,約莫兩斤。”郭表目光篤定,“若再加谷種,地力難支,收成恐要減產。”
劉琦心頭震動,現代農田播種動輒十斤,眼前數據竟相差數倍。他抬眸望向無垠曠野,沉聲道:“可聞移栽之法?”
郭表瞳孔驟縮,拱手道:“愿聽公子詳示!”
劉琦蹲身以樹枝劃地成格,道:“傳統播法,稻扎根大田,生長期固,一年僅一季。若先于秧田催芽育苗,待苗壯再移栽主田如何?”
田塍農人盡止手中活計,咸聚而來,聚精會神。
郭表凝視著方格,面露疑慮:“然稻苗移栽,豈不傷根?”
劉琦撣袖而起,目露篤定:
“傷根是因不得其法,當選肥壤為秧田,以草木灰拌種催芽。稻芽生長,先播于秧田。及苗長三寸,帶土移栽,株行距九寸見方。”
“此法可使稻田通風透光,除草施肥俱便。更妙的是,秧苗集中培育,能將生長周期縮短半月,兩季稻與天爭時的難題迎刃而解!”
人群中驚嘆之聲紛起,百姓交頭接耳,各相議論。
郭表退后半步,震駭道:“世間竟有此等妙法!”
劉琦的話語,如金石擲地:“移栽之法,不僅使稻田增產一成,每畝更可省大半谷種!”
移植法在《齊民要術》中,有明確的記載,不過那是兩百年后的農書了。
老農皆按捺不住,私相議論,渾濁目中盡現驚喜之色。
郭表肅然拱手一揖:“屬下立即調撥人手,整備秧田!”
人群中忽有白發老農,顫顫趨前,枯手攥住褪色粗布衣角,道:“公子,這等妙法……當真要教給我們?”
劉琦坦坦蕩蕩:“老伯,善法本當布于天下。”
此言如雷霆震耳,農戶皆伏地叩首。要知道在別處,尋常農藝師傅收徒,必令其服三年苦力、侍五年晨昏,方肯泄一鱗半爪。今劉琦公子,竟將增產妙法毫無藏私,盡授眾人,真是不可思議。
劉琦挽起錦袍,親示催芽之法。取谷種浸于混有草木灰之溫水中,指尖點曰:“浸種三日,撈出以稻草覆之,每日灑水三次。”
圍觀農戶頷首不已,盡將細節銘記于心。待三日后谷種出芽,即植于秧田育苗,溫養數日。
插秧那天,劉琦手持特制的木尺丈量行距,高聲叮囑:“株距九寸,不可貪密!”
他俯身將嫩綠秧苗插入泥中,動作如行云流水。身后老農紛紛效仿,有手法生澀者栽歪秧苗,急得額間汗出如漿。
劉琦立刻上前握住他的手,耐心糾正:“腕子要穩,秧苗入泥半寸即可。”
示范完畢,劉琦赤足立于田埂,觀察剛栽下的嫩綠秧苗。
黃忠凝視田間躬身勞作之農人,鐵甲于暮色中冷光微漾,道:“公子,移栽之法雖善,然單是插秧,便需尋常三倍人力。”
“正因此法有利有弊,故先以試驗田試種。”劉琦望向遠處躬身栽秧的農戶,有人栽得歪歪扭扭,泥漿濺滿褲腳,不禁輕笑,“若貿然推行,反成百姓累贅。”
黃忠濃眉深鎖,目掃幾株歪斜秧苗道:“秧苗東倒西歪,真能經得住風雨?”
“且拭目以待。”劉琦轉身走向田頭簡易草棚,暮色下,他仍在反復推敲育苗時辰與施肥配比。
三日后破曉,晨霧彌漫。劉琦披薄衫急趨秧田,忽見一片翠綠撲入眼簾。原本歪斜秧苗盡皆挺然直立,葉片露珠滾轉,于朝陽下折射細碎金光。
黃忠喜不自禁道:“秧苗真是茁壯,齊齊整整。”
劉琦負手觀秧,昂首笑道:“固當如此!”
黃忠撫掌稱善,指田壟道:“移栽之法,果然可行!”
劉琦抬目遠眺,目光掠過層層疊疊的秧苗,直至田壟盡頭,道:“移栽之苗,不遜于直播,且疏密得宜。”
郭表趨至,聲因激越而發顫:“公子!行移栽之法,每畝竟省半數稻種!”
劉琦衣袍拂過沾著晨露的葉片,心中泛起暖意:“于尋常百姓而言,能省半數稻種,已是天大之喜。”
黃忠彎腰仔細查看秧苗根系,粗壯的根須已牢牢扎進泥土:“這般茁壯的苗,秋收定能打個翻身仗!”
郭表趨前半步,朗聲道:“晚稻怕是不足五月,便可成穗,真乃世之奇事也!”
黃忠直起腰身,目光巡脧整壟青苗,捋髯頷首:“漢室中興,必定可期!公子不負吾等辛勞,吾等亦當不負公子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