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葉孝英巧取尚方寶劍,王義山尋跡太尉虎符
- 爭戈傳
- 子璋
- 1615字
- 2025-04-20 03:49:31
新舊朝權的交替之際,短短時日就發生了府兵私離駐地,逼入京師,意欲謀反,太尉罷官歸隱、朝事擱淺的幾件大事,或許就連那群惜字如金的史官都不禁對此番事吝惜筆墨。
此番朝堂,是機遇亦是禍事,把持的好就是青云直上,把持的不好,或許便是一朝寵臣,一朝罪臣。而對于那所謂的百官之長“丞相”——吳左賢來說,朝中最有力的競爭者落敗還鄉,背后亦有皇親國戚推波助瀾,或許這便是實現他與古時圣人一般“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的最好時機。
雪墻之上,吳左賢在目送李定國漸行漸遠之后,卻有一位“不速之客”找上門來。昔時的折沖校尉兼參軍副將,如今的車騎將軍兼軍中司空——葉孝英走至城頭,這位看似二十出頭的年輕將領,卻使人不知怎的看去,總是少了幾分少年將軍的血氣方剛,多了幾許中年文儒的纖弱綺靡,仿佛始終都會沉迷于諸多風雅玩物的奢迷長夜之中無法自拔,這恐怕也正與這位司空將領“良禽擇良木而棲”的政治舉動不謀而合。
“你是為本相對汝官職明升暗降,心懷不滿,故而來此討個說法公道的吧?”
魯陽一朝設“戰時武官分權制”,車騎將軍雖已至二品官階,但僅戰時可按數統領兵統將,太平年間卻是空有軍中威望,而無軍中實權。
“小的不敢,三品至二品怎的來看也不算降。”葉孝英低聲下氣的應答。
“葉孝英,你又不是且無官身的庶民之輩,官場常識又怎會不知,御史查帳,大開府門,好不威風!你是覺得我應該夸你“識時務者為俊杰。”還是夸你不忠不義,見利忘義呢?”
葉孝英聞之,急跪于前,口中辯解。
“是夸是罵,是好是惡。丞相自有定奪。前任太尉,乃軍中區貪,為一己私利不知殘害多少黎民百姓,忠良同僚,吾實不忍再袖手旁觀,故而為心中大義才做此番大逆不道之事,還望丞相饒恕。”吳左賢爽然一笑。
“好一個大義凜然,這番話你大可以留著去與御史臺,大理寺講。想要往上爬,需要的是政績,而不是你這低劣的謊言與俗套的場面話,李定國的位置他坐得你亦也坐得,只不過需要你給相府遞一個投名狀。”
葉孝英聽去此話,頓時感到時機成熟,當即作出感激涕零的作派,向吳左賢磕了兩個響頭:
“丞相不嫌吾叛主之舉,早已萬幸,萬不敢再奢求高位,但若丞相有任,我自當攬之,盡心盡力雖九死而猶不悔。
“好了~大理寺少卿一職,我已為你求得,委任狀書不日便會送至你府,今時來看,太尉實乃軍中巨貪,圣上寬仁,念其勞苦功高,只命其及家中親屬有官職之人革職放還,便不再追究。不過其朝中余黨,所有與其大搞權錢交易,結黨營私之人尚未歸案,今特命汝全權負責此案,注意,證據做實,做全,做死!”
“當然,你可取我腰上配劍,今我乃朝廷輔政大臣,又領此案查辦之旨,朝中各部,除幾位皇親之外怕是無人敢攔。”
說罷,腰劍出鞘,落入葉孝英雙手掌心。“臣遵命。”
承命之后,葉孝英在吳左賢的許可下,告退離去。
連續幾日的鵝毛大雪終于稍做停滯,這也許便預示著這許寒冬大抵是要由盛轉衰了。
“大人,好手段,驅虎吞狼,兩相利用。如今此人帶著你的‘尚方寶劍’恐是要好好攪一攪京師朝堂這潭死水了。”說話之人,外表看似比這位而立之年的丞相要大上幾十歲的光景,雖說也尚未至頭發花白的年歲,但端正看去。清風拂面,鶴發童顏,大抵算是一個智者形象了。來者是相府的頭號謀士——王義山,了解內情的人大抵應都知道這是整個相府的二號人物,但讓人存疑的是王義山卻實無官職,仍是一介草民。民間廣有傳聞說吳左賢曾口出狂言,說出:“一品以下任爾擇官。”的話語,然則王義山卻視高官厚祿如水中月鏡中花,全然不感興趣
這人啊
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卻是“只身過相府,不沾功與名。”
“虎,你倒抬舉他了,哼,頂多算一惡犬,還是不大忠誠的那種。”
“義山,前日里,我與那李定國弈棋之時,他曾提到的太尉虎符仍無消息嗎?”
“昨當里我親登其府,被告知軍中虎符,已被李定國托付給,前任驍騎中郎將也就是他的長子——李成福。而后我策馬急赴京師城郊營帳,才知那虎符卻已被宮里之人憑圣上口諭取走。
預知:葉孝英如何攪動京師朝堂,太尉虎符究竟落入哪方勢力。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