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凱旋后,李承澤率軍北上,駐防大同。邊關風沙凜冽,城墻斑駁,戍卒的號角聲在蒼茫的塞外回蕩。
“此地乃九邊重鎮,不可不防。”戚繼光立于城頭,遠眺北方。草原盡頭,隱約可見清軍游騎的影子。
李承澤點頭:“朝廷糧餉不足,戰馬更是稀缺。若要固守邊關,必須重啟張家口邊市,以茶易馬。”
三日后,張家口邊市重開。
邊市外,蒙古諸部的商隊早已等候多時。駝鈴悠揚,馬群嘶鳴,草原漢子們牽著膘肥體壯的河曲馬、大宛馬,在關口外排成長龍。
李承澤親自坐鎮,命軍卒嚴查貨物。市集內,晉商支起茶棚,一簍簍磚茶、松茶堆成小山。蒙古人愛茶如命,一見上等茶葉,眼睛都亮了。
“一匹良馬,換茶五十斤!”一個滿臉風霜的蒙古頭人高喊。
“五十斤?去年才四十斤!”晉商范永斗瞇著眼討價還價。
李承澤冷眼旁觀,心中暗忖:“若能換得千匹戰馬,邊軍騎兵戰力必能大增。”
然而,就在邊市熱鬧之時,戚繼光的親兵匆匆趕來,低聲道:“大人,有異動!”
原來,戚繼光早在晉商中安插了眼線。昨夜,范永斗的商隊悄悄運出十幾口大木箱,箱中并非茶葉,而是——精鐵!
“鐵器?”戚繼光眼神一厲,“邊關嚴禁鐵器出塞,他竟敢私販?”
眼線低聲道:“更可疑的是,接貨的不是蒙古人,而是幾個女真打扮的漢子,口音像是遼東來的。”
李承澤聞言,面色驟冷:“范永斗……果然在資敵。”
當夜,戚繼光親率精銳,突襲范家商棧。
范永斗正在賬房算賬,忽聽門外甲胄鏗鏘,還未反應過來,大門已被踹開!
“范永斗!”戚繼光按刀而入,目光如電,“你可知罪?”
范永斗臉色煞白,強裝鎮定:“戚、戚將軍何出此言?范某一向守法……”
戚繼光冷笑,一揮手,親兵抬出幾口木箱,掀開一看——全是打造精良的刀劍鐵甲!
“私販鐵器于建奴,按律當斬!”
范永斗腿一軟,癱坐在地。
次日,范家被抄,范永斗押赴京師問罪。邊市震動,晉商們噤若寒蟬,再無人敢鋌而走險。
李承澤站在城樓上,望著北方陰沉的天空,沉聲道:“范永斗不過是個棋子,背后必有更大的人物。”
戚繼光點頭:“建奴缺鐵,必會再尋他路。”
趙云握緊銀槍,寒聲道:“那就來一個,殺一個!”
——邊關的風,更冷了。
……
大同校場上,三百名精壯邊軍列隊而立,每人手中持一桿新造鳥銃。戚繼光手持《紀效新書》,立于將臺,聲如洪鐘:
“火器之要,首在齊射!今日起,廢散裝火藥,改用定量竹筒!“
軍匠抬出數百個鉆孔竹筒,每筒恰容三錢火藥。戚繼光親自示范——倒藥、裝彈、壓實,動作一氣呵成。
“裝藥不均則銃管易炸,此竹筒量具可保萬無一失!“
忽有探馬急報:“北方三十里發現韃靼游騎!“
戚繼光冷笑:“來得正好。“當即下令變陣。
百名銃手迅速將特制三腳架插地,銃管架于其上呈四十五度角。后排軍士推出帶輪拒馬,木刺森然。
“敵騎沖陣時,首排瞄馬,次排瞄人!“戚繼光揮動令旗,“預備——“
地平線上塵煙大起,韃靼輕騎呼嘯而來。距百步時,拒馬陣中突然爆出震天巨響!
“放!“
硝煙彌漫間,沖鋒的胡馬成片栽倒。僥幸沖過火網的騎兵,又被拒馬所阻。幸存的韃靼人調轉馬頭,卻見明軍銃手已重新裝填完畢......
校場旁,李承澤撫掌贊嘆:“戚將軍此法,可抵三千鐵騎!“
戚繼光卻搖頭:“火器雖利,終需刀牌手護翼。“翻開《紀效新書》新增補頁,上面赫然畫著“火銃五疊陣“圖樣——每射擊完畢,前排立即退至隊尾裝填。
趙云若有所思:“若將此陣布于長城隘口......“
三人相視一笑。北風卷起書頁,露出扉頁墨跡未干的題跋:“兵無常勢,水火無情,唯精與熟可恃。“
大同校場上,李承澤背著手,一臉嚴肅地視察新編練的火銃營。
“戚將軍這《紀效新書》的法子果然精妙,“他滿意地點點頭,“定量竹筒裝藥,再笨的兵也不會裝錯。“
旁邊的千總賠著笑:“侯爺英明!要不......您也試試?“
李承澤眉毛一挑:“本侯當年在遼東,火銃玩得比弓箭還溜!“
士兵們立刻遞上一桿嶄新的鳥銃。李承澤自信滿滿地接過,按戚繼光所教,先倒藥,再裝彈,壓實,瞄準——
“轟!“
后坐力震得他連退三步,硝煙散去后,靶子完好無損,倒是三十步外的軍廚鐵鍋被轟了個對穿。
“......“
全場寂靜。
千總擦了擦汗:“侯爺這槍法......出其不意啊!“
李承澤面不改色:“本侯這是在警示諸位,火銃流彈危險,訓練時務必清場!“
士兵們憋笑憋得滿臉通紅,齊聲高喊:“侯爺英明!“
張家口邊市重開后,李承澤時常便服巡視。這日,他見一個蒙古商人牽著匹駿馬,鬃毛油亮,四蹄生風,頓時眼熱。
“這馬怎么賣?“
蒙古漢子伸出五根手指:“五十斤茶!“
李承澤搖頭:“太貴,三十斤。“
“四十!“
“三十五,不能再多了。“
兩人你來我往,砍價砍得唾沫橫飛。最后蒙古人急了:“這位大人,您到底是來買馬還是來吵架的?“
李承澤也來了脾氣:“本侯......本商人這是為朝廷節省開支!“
正僵持著,戚繼光不知何時出現在旁邊,幽幽道:“侯爺,上個月您批的軍費,夠買五百匹這樣的馬。“
李承澤:“......“
蒙古商人腿一軟跪下了:“侯、侯爺?!“
最后那匹馬以四十斤茶成交——李承澤自掏腰包補了五斤,還搭進去一包私藏的龍井。
回營路上,戚繼光難得調侃:“侯爺砍價的本事,比火銃準頭強些。“
李承澤摸著新得的寶馬,咧嘴一笑:“至少這次沒轟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