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赤水殘詞
-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 蓮花妙手
- 1910字
- 2025-07-03 10:41:08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第二卷·溯古尋源·酒魂初誕
第243章·赤水殘詞
開場詩(李清照吟)
金獸焚香玉簟秋,赤蛟銜月破江流。
半盞浮生澆塊壘,殘詞半闕待誰收?
1.樊樓驚宴
汴京樊樓的夜,琉璃盞折射著搖曳的燭光,琥珀色的瓊漿在杯中流轉。蘇軾伏案揮毫,松煙墨汁滴落酒盞,墨跡在酒液中暈開,竟化作一條扭動的黑蛟。黑蛟昂首擺尾,倏地鉆入鄰座胡姬的鎏金酒樽,驚得眾人倒吸冷氣。
“子瞻兄好雅興!“劉伶斜倚欄桿,銀箸敲擊青瓷盤,醉意朦朧中帶著一絲警覺,“以墨入酒,莫非要效張旭狂草?“
蘇軾并未應答,目光緊鎖酒樽。黑蛟突然昂首,吐出一縷猩紅霧氣。霧氣中浮現(xiàn)出赤水河倒流的幻象:干涸的河床裸露著森森白骨,巖縫滲出粘稠的黑液,腐臭的氣息仿佛穿透時空撲面而來。
“酒魂被污了。“李清照神色驟變,腰間青銅酒樽發(fā)出刺耳的嗡鳴。她指尖挑起一滴女兒紅,輕輕彈向黑蛟。酒珠觸及蛟身瞬間燃起,爆出焦糊的桃花香,卻難掩其中夾雜的腐臭氣息。
滿座嘩然。胡姬的龜茲琵琶戛然而止,酒客們驚恐地發(fā)現(xiàn),杯中酒液正迅速褪成灰白,如同被抽走了魂魄。
“是洞庭的夔牛怨氣!“杜康突然現(xiàn)身,玄袍獵獵作響。他袖中飛出九枚酒符,釘入樓柱,金光閃耀間結成結界,“三百年前屈子鎮(zhèn)妖于湖底,如今有人掘了鎖蛟柱——“
話音未落,窗外汴河突然掀起十丈黑浪。浪頭托著一具青銅棺破水而出,棺蓋刻滿夔牛獨目紋,正是汨羅江底曾現(xiàn)世的鎮(zhèn)妖棺!棺身纏繞著墨色鎖鏈,每一節(jié)都滲出腥臭的黏液,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怨恨。
2.殘碑引禍
青銅棺撞破樊樓朱窗的剎那,李清照的金簪已劃破掌心。血珠墜入腰間酒樽,樽內浮起半片焦黃紙箋——正是汨羅江畔她以血補全的《九歌》殘篇。
“醉魄馭龍驂赤豹!“她厲聲誦咒,血字化作赤鏈纏住棺槨。然而,棺蓋洞開的瞬間,眾人震驚地發(fā)現(xiàn),棺內并無尸骸,只有半截斷裂的石碑浸泡在墨綠酒液中。碑文竟是蘇軾在黃州手書的《真一酒法》!
“有人剜走了碑上酒訣...“蘇軾顫抖著撫過碑面刀痕,指尖沾滿腥臭黏液,“借夔牛怨氣煉成了‘腐醴’!“
話音未落,黏液突然暴漲,凝成無數(shù)慘白手臂抓向眾人。劉伶猛灌一口空壺,噴出的酒氣竟凝成夜郎巫鈴虛影。鈴聲蕩處,白臂紛紛潰散,露出藏在碑底的真相——
一株赤水紅蓼扎根碑縫,蓼花間纏繞著幾縷銀絲。李清照瞳孔驟縮:“是上海醉仙樓的冰綃紗!“這種只有醉仙樓頂級酒娘才佩戴的輕紗,此刻卻出現(xiàn)在充滿怨氣的青銅棺中,暗示著更深的陰謀。
杜康一掌劈向石碑:“怨氣直通晚清,有人撕裂時空盜取酒魂!“時空裂縫在棺槨周圍閃爍,隱約傳來槍炮聲與醉仙樓的絲竹樂,交織成詭異的交響。
3.桃花渡劫
青銅棺裹挾黑浪墜入汴河時,陶淵明的桃木杖已插入河床。杖頭瞬間綻出千樹桃花,粉色花浪逆卷成結界,護住河堤。桃花瓣在空中盤旋,散發(fā)出令人心安的酒香,卻難掩空氣中彌漫的腐臭。
“去赤水源頭!“李白青蓮劍指天,“腐醴污了酒脈,唯有《醉花陰》詞牌能凈魂!“
李清照踏著桃瓣躍向虛空。金簪引血為墨,在風中疾書新詞。第一句“薄霧濃云愁永晝“剛落筆,赤水河上游突然傳來裂帛之聲——
烏蒙山崖的《酒經(jīng)》石刻正滲出黑血!血水所過處,紅軍四渡赤水遺址的石碑爬滿霉斑,當年埋藏的“回沙工藝“酒曲紛紛腐化成灰。歷史與現(xiàn)實在此刻重疊,酒脈的污染不僅是妖邪作祟,更威脅著千年釀酒技藝的傳承。
“晚了。“幽幽嘆息響徹河面。一葉扁舟自黑霧中浮出,撐船人披著破碎的冰綃紗,面容隱在斗笠下。舟中堆滿陶壇,壇身貼著泛黃的“醉仙樓“封條。腐臭的氣息從壇中溢出,與空氣中的桃花香激烈碰撞。
李清照的殘詞箋劇烈灼燒:“是你…截斷了酒魄輪回!“她感受到對方身上熟悉又陌生的氣息,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
4.詞鋒斬孽
斗笠人掀開紗幔,露出一張與李清照別無二致的臉。
“我就是你補全《九歌》時遺落的血痂。“她輕笑,指尖拈起一朵腐敗的赤水紅蓼,“詞牌越完美,心魔越猙獰…“
李清照的金簪應聲而斷。簪頭玉珠迸裂,露出里面封印的半闕《醉花陰》——正是圣墟玉液失魂前,她未能寫完的最后一句!
“莫道不銷魂…“李清照并指為筆,蘸血補詞。河面驟然掀起滔天酒浪,酒浪中浮現(xiàn)出歷代酒魂的虛影,共同吟唱著古老的酒咒。
斗笠人尖嘯著拋出腐酒壇。陶壇炸裂處,萬千夔牛骨爪破浪而出,每一根骨爪都纏繞著墨色鎖鏈,散發(fā)著令人作嘔的腐臭。
“簾卷西風——“李清照的血字撞向骨爪,“人比黃花瘦!“
最后三字化作金芒貫入赤水。河底《酒經(jīng)》石刻迸射清光,腐霉盡褪。斗笠人慘叫著融化在光中,冰綃紗下掉出一枚夜郎巫鈴。
劉伶接住銅鈴,醉意盡消,神色凝重:“有人在集齊我們的本命酒器…“這枚巫鈴的出現(xiàn),暗示著更大的陰謀正在暗處醞釀,而他們的每一步行動,都在被神秘力量監(jiān)視著。
收尾詞(蘇軾吟)
墨蛟吞月浪成雪,血箋焚天字作舟。
且酹千秋滄溟淚,殘碑盡處是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