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30.我想這就是華國的先進之處
- 重生后,她帶家人走向輝煌
- 有點呆的阿玥
- 1000字
- 2025-04-22 08:23:00
事情的突然變故讓參與的他們都感覺到一陣手忙腳亂。
柳清沫連夜從國內趕來,這次她帶來的不是財務報表,而是父親留下的舊日記。
泛黃的紙頁間,夾著張未完成的設計圖——基于竹筒纖維的量子存儲裝置,邊緣用鉛筆寫著:“當記憶足夠多,或許它們會自己尋找出路。”
暴雨突至的深夜,江月獨自站在展廳。雨水敲打玻璃的聲音與盲文藤紋的細微震顫形成奇妙共振。
她取下墻上的記憶絲巾,輕輕覆在眼上。
剎那間,無數觸覺記憶如潮水涌來:張婆婆編竹時竹篾的涼滑、老周打字機的金屬棱角、柳清沫涂口紅時的氣息......這些本不相干的觸感,在黑暗中編織成全新的圖譜。
“原來如此。”
她突然輕笑出聲,摘下絲巾,任由雨水打濕發梢,“老周要的不是完美的記憶復刻,而是讓每個觸摸都成為新記憶的起點。”
她掏出手機,向團隊發送新指令:“停止所有系統維護,開放藤紋算法的自主學習權限。”
黎明時分,米蘭的街道上出現奇特景象:
視障者佩戴的導盲設備藤紋閃爍,指引他們走向從未標記過的花店——那里的玫瑰香氣,正通過算法轉化為特殊的觸感代碼。
而在竹隱村,新生的竹子天然生長出盲文紋路,張婆婆摸著竹節,聽見了來自米蘭的鋼琴旋律。
江月在設計周閉幕式上展示了最新作品:一枚沒有任何預設數據的竹筒。
“它的第一次被觸摸,將決定它的全部記憶。”
她將竹筒遞給臺下的老婦人,當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覆上竹筒表面,整個展廳的光纖突然綻放出翡翠般的光芒——那是跨越三十年、兩萬里的記憶,終于找到了彼此共鳴的頻率。
在場的驚呼聲如同雷聲一樣,轟然想起,緊接著就是巨大的鼓掌聲和贊美聲,混雜著多種語言,看起來倒是像國內的趕集一樣,格外的嘈雜。
“When did they have such technology?”(他們什么時候有了這樣的技術?)
“Можемлимыподражатьэтойтехнологии?”(這種技術我們也能模仿嗎?)
“Ich denke, das sollte der Fortschritt von China sein.”(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先進之處。)
“Oh, mon Dieu, je te jure que ce sera la plus belle interaction spatio-temporelle que j'ai jamais vue.”(哦,我的天吶,我發誓這將是我見過最棒的時空交互。)
……
這樣的夸贊數不勝數,與此同時,米蘭的這趟旅行也就此落幕了…
坐在回程的飛機上,江月收到小雨的語音留言:“姐姐,我用藤紋給竹林寫了信!現在風穿過竹筒的聲音,像在唱我們的故事。”
她望向窗外,云層中隱約浮現出不斷生長的盲文藤紋,如同大地與天空的對話。
此刻她終于懂得,老周留下的不僅是算法,更是讓記憶永遠保持生長的勇氣——就像竹海里的每一根竹筒,既是過往的容器,也是未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