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例3 大柴胡湯、升陽(yáng)益胃湯治療高位頸椎損傷尿頻案

侯某,男,43歲,2014年4月3日。外傷導(dǎo)致高位頸椎損傷,四肢活動(dòng)不利,步履蹣跚,持杖而行,最為苦惱者尿頻,嚴(yán)重時(shí)8~10分鐘排尿1次,每天15次左右,坐、臥位時(shí)尚可憋尿,立位時(shí)則控制不住,且排尿無(wú)力,尿黃灼熱,口澀,口穢,乏力,大便干結(jié)如球、2~3天1次,無(wú)明顯發(fā)熱、惡心、嘔吐、頭暈、項(xiàng)強(qiáng),舌淡紅苔黃厚膩,脈滑略弦。

診斷:

血瘀濕熱,膀胱失約。治則:清瘀通腑,化濁縮尿。

處方:

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合方化裁。

用藥:

柴胡15g,黃芩10g,清半夏15g,黨參15g,補(bǔ)骨脂15g,枳實(shí)15g,桃仁15g,桂枝15g,茵陳30g,石菖蒲15g(后下),萆薢30g,酒軍10g,蒲黃20g,琥珀5g(沖服),甘草10g。

二診:

治療2周,小便10次/d,早晨尿頻明顯減輕,下午3點(diǎn)以后加重,仍排尿無(wú)力,大便2~3天1次,質(zhì)軟,舌淡紅苔白厚膩,脈緩。

處方:

黃芪30g,清半夏10g,陳皮15g,茯苓15g,白術(shù)15g,黨參10g,黃連5g,柴胡10g,澤瀉15g,白芍10g,獨(dú)活10g,防風(fēng)10g,茵陳20g,萆薢30g,生姜10g,甘草10g。

三診:

服藥7劑,尿痛、尿頻逐漸減輕,2小時(shí)1次,甚至可堅(jiān)持4小時(shí)排尿1次,夜尿1~3次,排尿有力,步態(tài)趨于平穩(wěn),口澀苦減輕,大便基本通暢,舌淡紅苔薄白膩,脈緩。上方加葛根15g。

四診(7月17日):

因生氣著急再次出現(xiàn)尿頻,灼熱,尿失禁,淋漓不盡,大便通,舌淡紅苔淡黃厚膩,脈弦略滑。

處方:

柴胡15g,黃芩10g,清半夏10g,黨參15g,厚樸10g,茯苓15g,蒼術(shù)10g,陳皮15g,萆薢30g,石菖蒲15g(后下),茵陳30g,澤瀉20g,郁金15g,甘草10g。

五診:

服藥2劑,前癥明顯減輕,小便10次/d,大便日行,舌淡紅苔薄淡黃膩,脈緩略滑。上方加烏藥20g、劉寄奴20g。

治療至10月30日,基本痊愈,小便約3小時(shí)1次,夜尿1次,大便通暢,舌淡紅苔薄白略膩,脈緩。停藥觀察,半年后隨訪,二便正常。

【附注】此例尿頻因高位頸椎損傷,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功能障礙所致,其治療一波三折。肝脈抵少腹絡(luò)陰器,司開(kāi)闔,早期為肝膽濕熱下注,加之瘀血阻滯,經(jīng)脈不通,清濁不分,氣化失司,便秘尿頻,以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清肝利膽、化瘀通腑,茵陳、石菖蒲、萆化濕降濁;中期待濕濁將近蠲化,虛損之象突出,“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以升陽(yáng)益胃湯益氣升清(陽(yáng)),與化濕降濁、發(fā)散余焰并進(jìn)。即將濕化熱除、清升濁降、便通溲縮之際,又因郁火惱怒,再次導(dǎo)致肝失條達(dá),開(kāi)闔失司,膀胱失約,尿頻加重,遂再進(jìn)小柴胡湯清肝降火,菖蒲郁金湯解郁化濕,平胃散燥濕和中,終收全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南城县| 子洲县| 枝江市| 鸡东县| 沂源县| 奉化市| 榆树市| 山西省| 安西县| 黄石市| 钦州市| 松江区| 清镇市| 南通市| 富阳市| 连南| 获嘉县| 化隆| 东山县| 江西省| 乌拉特前旗| 抚松县| 莲花县| 洪湖市| 邯郸县| 舞阳县| 车致| 昂仁县| 惠东县| 威海市| 泗阳县| 乾安县| 丰原市| 海林市| 城固县| 嘉义县| 枣强县| 读书| 株洲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