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敬理想主義者 敬殉道者
- 重生2011:我們的游戲時代
- 咆哮的麥子
- 2236字
- 2025-06-22 21:44:12
“所以……”天美工作室負責人姚波的聲音打破了沉寂,他摘下眼鏡,用鏡布反復擦拭。
“我們過去三個月,拼盡全力想要優化的東西,在‘游戲科學’那里,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周毅點點頭:“是的,姚總。他們……他們沒有用Unity,也沒有用UE。這套文件結構,是完全陌生的。結論只有一個……”
他深吸一口氣。
“他們在做,自研引擎?!?
“一個可以隨時為他們游戲量身定做優化的3D自研引擎?!?
“我推測,或許從一開始他們這個引擎的底層構架就考慮了手游,而不是像unity、UE那樣從端游過來的。”
會議室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如果說“游戲科學”之前的成功,還可以歸結為玩法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領先,那么“自研引擎”這四個字,則將競爭提到了一個恐怖的維度,一個別說小工作室了,就連國內大廠都很少涉及的領域。
“這……這怎么可能?!”
一個年輕程序忍不住開口,“自研3D引擎?還是專門針對手機游戲的?”
“這得是多久之前就開始準備的事?難道他林西早就預見到了手游市場會如此繁榮嗎?”
周毅苦笑一聲,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不,他們比誰都清醒?!?
“我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
周毅的聲音帶著疲憊,“我們總想著,如何在Unity和UE這兩大通用引擎的框架下,去實現手機MOBA。但我們忽略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對于現在的MOBA游戲來說,這兩款引擎,本身就是最大的技術枷鎖?!?
他敲了敲白板:“MOBA的核心痛點是什么?是團戰!”
“十個英雄,幾十個小兵,漫天的技能特效,瞬間的渲染負載會達到峰值?!?
“手機GPU普遍采用的是TBDR,也就是基于區塊的延遲渲染架構,這種架構最怕什么?”
“最怕過度繪制!我們那些華麗的半透明特效,在PC上是加分項,在手機上就是性能殺手,每一層特效疊加,都會讓GPU的負擔成倍增加?!?
“更別提發熱降頻了,”他補充道,“現在的手機,全靠被動散熱。芯片溫度一上來,系統為了自保,強制降頻,游戲直接變成幻燈片!”
“但這些,還只是渲染層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在在網絡同步上!”
周毅在白板上寫下兩個詞:【狀態同步】 vs【幀同步】。
“UE,為我們提供了全世界最牛逼的狀態同步方案,它的網絡復制系統,服務器就是上帝,計算一切,客戶端負責接收和顯示?!?
“而MOBA呢?它需要的是低延遲、高響應,所以行業最優解,一直是幀同步。服務器只當個傳話的,把所有玩家的操作指令廣播出去,每個客戶端自己在本地運算。這樣網絡負擔極小,操作手感絲滑?!?
“可幀同步有一個致命的要求——”
周毅的筆尖重重在白板上一點,“確定性!所有客戶端,在接收到相同的操作指令后,必須計算出分毫不差的結果。哪怕一個浮點數的舍入誤差,都會導致‘失步’,游戲崩潰!”
“要在PC的x86架構和手機的ARM架構之間,用一套閉源的、復雜的物理引擎,比如Unity的PhysX,去實現完美的浮點數確定性……”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周毅的語氣愈發沉重,他環顧四周,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凝重。
“我知道,有人會說,國內也并不是沒有自研的3D引擎?!?
“沒錯,西山居的《劍網》、完美世界的《誅仙》,都是基于他們的自研引擎。但是,那些引擎的出發點和‘游戲科學’的,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他們的引擎,更多是為了方便自己的開發工作,是為了構建一套熟悉的、便于迭代的內部工具鏈,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支付商業引擎那高昂的收入分成!他們的核心訴求是方便和省錢?!?
“可游戲科學這邊呢?”
周毅的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有挫敗,更有難以掩飾的欽佩。
“他們的引擎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突破前沿技術打造的。這在技術視野和格局上,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嗎。”
他再次看向眾人:“所以,不是我們做不好優化。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就選錯了路。我們想在兩輛功能全面的越野車上,搭出一個F1賽車的引擎?!?
“而‘游戲科學’,他們放棄了越野車,選擇從零開始,為自己打造了一臺F1引擎。”
這番話,每個人心上。
在場眾人終于意識到,他們和“游戲科學”的差距了。
……
“游戲科學”,引擎組。
氣氛與天美的壓抑截然不同。
劉淼雯正和幾個交大的師兄,圍在一臺電腦前,討論著剛剛解決的一個關于ARMv8架構下浮點數精度抖動的BUG。
新加入團隊不久的天才畢業生李帆,看著這一幕,依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他走到正在審閱代碼的林西身邊,忍不住問道:“面試里神神秘秘的,沒想到我們居然在做游戲引擎,我們有必要從輪子造起嗎?行業里都說,國產自研引擎根本是吃力不討好?!?
林西放下手頭的工作,“你覺得,為什么我們能做出現在的成績?”
李帆想了想:“因為我們聰明?大家都是來自各大高校的天才”
“這是一方面?!绷治鼽c點頭,“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你們是一張張白紙?!?
他看著李帆,還有周圍的其他天才少年們。
“我之所以選擇從各大高校招攬最頂尖的頭腦,而不是從社會上招聘經驗豐富的老油條們,就是你們的心里還沒有形成所謂的“行業共識”。”
“如果我安排一個任務,我們的團隊不會一上來就說‘這不可能’、‘那做不到’。對我們的團隊來說,這都只是一個個需要被解決的數學題而已?!?
“而我,恰好知道解題的思路。”唯獨這句話,林西是在自己心里說的。
林西的話,讓李帆心中一震。
眼前這個年輕得過分的老板仿佛能看到未來,總能清晰地指出通往羅馬的道路。
而他們這些所謂的“天才”,要做的,就是在這條已經被指明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林西的思緒,卻飄回了那個讓他刻骨銘心的,2021年的冬天。
他想起了那個用百萬字的著作,為一代游戲開發者點亮編程之路的年輕人。
想起了那個在知乎上意氣風發,誓要為國產3A游戲“貢獻自己的薪火之力”的理想主義者。
想起了……那則令人心碎的訃告。
也想起了自己決定自研引擎的初心……